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帶小朋友去海洋館時,你會怎麽引導他觀察海洋生物而不感到無聊?

2023-04-03親子

我先照本宣科吧。

一、幼兒觀察的發展

【學前心理學】中這樣描述過幼兒觀察的發展:

1.目的性加強
兒童觀察的目的性與有意性隨著年齡增長與教育影響逐漸發展,從低到高可以分為3級:
低階
表現為不能接受任務,東張希望等
中級
能根據任務有目的觀察,但遇到困難或幹擾不能克服,不願意堅持。
高級
能根據觀察任務有目的地克服困難和幹擾,堅持細致觀察。

2.觀察持續性延長
在一項實驗裏,3/4歲幼兒持續觀察事物的時間平均為6分左右,5歲有所提高,6歲左右時能提高到12分左右。
觀察的持續性與觀察的目的有關。

3.觀察的細致性增加
幼兒的觀察一般是籠統的,看得不仔細。觀察時一般就看表面和明顯較大的部份,而較少註意比較隱蔽的部份。

4.概括性提高
概括性指能觀察到事物之間的聯系。
階段1:認識「個別物件」,是零散的,不能聯系。
階段2:認識「空間聯系」,能直接感知外表、空間關系,但不能看到內部關系。
階段3:認識「因果聯系」,能觀察到事物之間的不能直接感知的因果聯系。
階段4:認識「物件總體」,查查圖畫中的整體內容,把握主題。
幼兒的觀察一般是「個別物件」與「空間聯系」階段,較少「因果聯系」與「物件總體」,後者已經從簡單感知上升到了思維過程。
網圖

二、觀察方法的形成

幼兒的觀察有以下發展特點:
1.從依賴於外部動作,向以視覺為主的內心活動發展。
2.從跳躍的無序的,逐漸發展到有序。

觀察方法需要培養。

1.明確觀察目的,能提升觀察的持續性。

2.註意觀察過程中的指導語。

比如先看整體,再比較細節,再整體觀察。這種分析綜合的方式的有利於孩子取得較好的觀察效果。同時,據【學前心理學】稱,指導孩子」有些什麽「容易把孩子觀察引向個別事物,而說「在做什麽」和「是什麽」,可以更多幫助孩子從整體觀察。

網圖

三、在海洋館的套用

我一般會這樣問孩子:

「你猜動物在做什麽呀」

「你看XX動物和YY動物有什麽不一樣嗎?」

「你認為XX動物像什麽呢?」

「你猜它吃什麽?」

」你猜它是家裏的寶寶還是爸爸/媽媽?「

「你看它現在都不動,是不是在睡覺啊?」

「這個動物像不像我們在書上看到的XX..."

網圖

有時候,還會用上看過的動畫片。

比如看到八爪魚,我說「它像不像烏蘇拉,為什麽烏蘇拉是八爪魚而不是其他魚呢看到八爪魚什麽感覺呢?」(迪斯尼動畫人物)

在小醜魚廳,我說那是尼莫(海洋總動員人物),問女兒如果她是尼莫,怎麽辦?

低齡孩子一般都在海洋館隨意跑、隨意看,能靜下來安靜看會兒動物的機會很少,一般我就見機行事,和孩子瞎聊。遇到感興趣的,就多看幾眼,回家再翻翻【海洋大百科】,了解下它的習性等。

事實上,我帶孩子去海洋館/美術館/科技館/博物館/植物園/動物園等等,都是抱著隨意逛的態度,哪裏感興趣就停留下來,多看看,不感興趣的就劃過。

如果事事都要準備「教育」孩子,我會感覺好累。

父母大可輕松點,享受與孩子一起的時光就好,不用時時想「教育」。

願你靜享此刻。

祝好。

參考:

陳幗眉主編,學前心理學[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