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晚上「餓一餓」,孩子長更高?沒這麽簡單……

2024-12-12親子
「晚上餓一餓,生長激素分泌更多,孩子長得更高」
最近網上有一個育兒說法非常流行:「晚上要讓孩子餓一餓,特別是八點之後,任何食物都不要吃了,因為吃這些等到睡覺的時候,胃還需要消化食物,身體無法進行深度睡眠,影響了生長激素分泌,不利於孩子長高。」
觀點片面,也缺乏臨床證據支持。
身高生長的影響因素復雜,內分泌調節生長激素是一方面,但其根基在營養的消化與吸收。縱觀近幾十年來中國青少年平均身高的增長,靠的不是「餓」得更多,而是營養更全面。所以不能以理論的一面來作為臨床指導。如果家長盲目地執行「饑餓理論」,反而可能耽誤孩子發育,影響長高。
孩子的身高問題一直都備受家長關心。最近網上有一個育兒說法非常流行:「晚上要讓孩子餓一餓,特別是八點之後,任何食物都不要吃了,因為吃這些等到睡覺的時候,胃還需要消化食物,身體無法進行深度睡眠,影響了生長激素分泌,不利於孩子長高。」
圖片來源:某平台截圖
這種說法有道理嗎?我們來聊聊身高生長的影響因素~
「挨餓」產生的生長激素
不促進「生長」
生理學上,在饑餓、運動、低血糖、應激等使能量供應缺乏或消耗增加時,生長激素(GH)分泌均增多,尤以急性低血糖對生長激素分泌的刺激效應最為顯著。反之,血糖升高則可使生長激素水平降低。
不可否認,「挨餓」總歸得到了更多的生長激素。
然而,生長激素在人體中起著多重作用,其生理功能可分為即時效應和長時效應,分別參與代謝調節和促進生長。
即時效應是生長激素分泌(「挨餓」得到的)後,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直接起作用實作的生理反應,作用是調節代謝:
在饑餓狀態下,生長激素透過升糖效應維持血糖水平穩定。
在應激狀態下(如低血糖、劇烈運動),生長激素迅速分泌以調節代謝平衡,為身體提供能量支持。
即時效應通常不依賴於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主要透過生長激素直接作用於目標組織完成(下圖),基本不參與到促進生長上來。
圖片來源:【生理學】第 10 版
促進長高的生長激素
從哪裏來?
促進生長主要是起長時效應的生長激素,多依賴於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並透過調節基因表現實作慢性且持續的生理效應。
這部份生長激素呈脈沖式分泌(下圖),不受饑餓、運動、低血糖、應激和類固醇激素等影響:夜間睡眠時是分泌高峰,在深度睡眠期間分泌最旺盛,尤其是入睡後 1 小時左右。
圖片來源:【生理學】第 10 版
即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與是否饑餓關系不大。相反,夜間饑餓反而可能影響睡眠深度和質素,從而幹擾生長激素的分泌。
另外,饑餓狀態得到的生長激素是即時效應機制,作用到促進生長效果有限。如果因饑餓過度導致低血糖或身體代謝紊亂,反而對孩子的健康和生長不利。
讓孩子長高的關鍵是什麽?
1
均衡飲食,豐富多樣
生長需要充足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 D 等營養素支持,這是大廈之根基。
2
三餐規律,合理分配
通常建議總能量按早餐、午餐、晚餐大致分配比例為 25%~30%、35%~40%、30%~35% ,更利於消化吸收。
強調早餐的重要性,並建議早餐應包括谷物、蛋白質、蔬菜和水果,能量來源多樣化。
加餐、午餐和晚餐需根據活動水平糊時間安排適量調整。
晚餐能量不宜過高,特別是減少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攝入,防止夜間能量儲存過多,預防肥胖。可以增加粗糧比例以提高飽腹感、降低夜間血糖水平,兼顧營養同時讓身體相對「饑餓」。
3
規律作息,保障睡眠質素
合理安排孩子睡眠時間,減少睡眠環境打擾,積極幹預影響睡眠的疾病因素(濕疹、鼻炎、打鼾、哮喘等)。
4
適量運動,助力骨骼生長
白天進行適量戶外活動或運動,建議中高強度運動平均每日 60 分鐘以上,可以刺激骨骼生長,同時提高整體健康水平。
5
心理健康
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綜合成長的基礎,保持愉悅的心理狀態同樣重要。
總的來說,不進食,晚上「餓一餓」讓孩子長得更高,這種做法並沒有得到科學證據驗證,同時也背離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平衡膳食、合理營養。盲目讓孩子挨餓不僅不能提高生長激素分泌,反而可能影響健康成長。因此,家長們要理性看待這類說法,科學育兒才是明智之舉。
建議家長除了管理好孩子飲食、睡眠和運動,還需要定期體檢,監測生長曲線。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長明顯落後於同齡人,建議及時咨詢兒科醫生,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幹預。
轉自:科學辟謠
來源:蝌蚪五線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