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嚴格培養的好,還是放養的好,大家想法大不相同。
有支持嚴格培養的,小樹不修不直溜,也有支持放養的,孩子就該是無憂無慮的。
也有很多人在兩者之間徘徊,感到非常糾結。
若對孩子嚴格培養,那他會不會沒有了孩子該有的童真,好像也挺殘忍。
若對孩子采取放養,又擔心長大後沒有一技之長,同齡人都比他優秀,孩子會不會自卑。
總之,怎麽教好像都有問題。 「卷」還是「不卷」,是一個問題。
其實家庭教育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家庭都不一樣,每個孩子也不一樣。
並沒有哪種方式比哪種方式好,就好比口紅的顏色,有人塗正紅好看,有人適合裸色,有些場合適合正裝,有些時候需要運動裝。
養孩子大概也是如此, 有時候需要我們做一個嚴厲的父母,有時候需要我們放手 ,不同場合用不同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有個朋友小A,孩子快上初中,她說自己特別後悔以前對孩子進行「快樂教育」,現在自己和孩子每天都很累,真是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
小時候,孩子對什麽都還有點興趣,想去學跳舞,就送去學了,學了一段時間後,孩子說跳舞太累了,不想學了。
自己想著 「不要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東西,孩子快樂就好」, 於是,舞蹈課就暫停了。
還有什麽鋼琴課、書法課、英語課之類的,都是一樣的情況,孩子學了一段時間覺得沒意思,就都停下的。
孩子要什麽就給什麽,孩子不想學就不學,凡事都給孩子最好的 ,有什麽問題都覺得是孩子還小,長大再教就行,孩子快樂就好。
在孩子上小學後,小A覺得越來越煩躁,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甚至每次去上學還要討價還價;
這個時候已經是手機、平板的重度患者了,因為太以自我為中心,經常和同學發生沖突,經常被叫家長。
她問孩子:「為啥不想寫作業?」
孩子理直氣壯的回答:「媽媽,不是你說的,我不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不做嗎?我就是不想去上學,不想寫作業。」
……
小A媽媽這才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放養」過頭了。
為了讓孩子以後不當文盲,她也不管什麽只要快樂就行,開始采取各種措施讓孩子學習。
哄騙、獎勵、甚至打罵都用上了,孩子之前有多快樂,現在就有多痛苦。
已經玩散的心哪有那麽容易收回?
小A後悔嗎?當然後悔啊!
以前她只要看到別人對孩子嚴格一點,她就會覺得是在「雞娃」,孩子還那麽小,不守規矩也正常,不想上興趣班就不上唄。
覺得別人對孩子要求太嚴格,自己「放養」的方式才是對的,絕對不為難孩子一點。
現在,眼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越來越聽話,越來越優秀,自己悔不當初。
當自由過了頭,一切就容易亂套。
教孩子最怕的就是:「該管的年齡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什麽都管。」
小時候,孩子犯錯,需要管教的時候,沒人管,孩子遇到難題,需要幫助的時候沒人幫,遇到挫折想放棄的時候沒人鼓勵;
長大了,孩子的生活家長卻什麽都想管上一管。
李玫瑾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要趁早,否則,以後社會會替你教育他。」
父母對孩子影響力最大的階段,大概就是朝夕相處的幼兒階段,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父母的影響力會削減,而我們教育孩子的黃金時間,也是在孩子小時候。
那個時候你說的話對孩子而言是黃金,長大後再說那就是「嘮叨」、「放屁」。
你去問很多學霸家長怎麽教孩子?
人家的答案可能大多數是: 「這全靠孩子自己,我們都沒怎麽管。」
沒怎麽管不代表不管,現在不怎麽管不代表以前沒怎麽管。
很少看有人刻意去給大樹修枝、澆水,只有在育苗的時候,會經常去澆水、修枝。
教孩子也是一個 先緊後松,逐漸分離 的過程。
0-6歲 手把手 ,6-12歲 一起走 ,12-18歲 放開手 ,成年後, 看著孩子走。
【寫在最後】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管大方向,放小事情,先嚴格培養,再放心放養。
嚴的是規矩,放的是獨立,不是管而不放,也不是放而不管,孩子要管也要放,兩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辯證存在,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好的教育一定是愛與規矩同行,寬嚴相濟,賞罰分明,有管、有教、有罰、有愛。
我是棠媽,育兒路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