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付阿姨不會想到,自己近兩個月的失眠、情緒煩躁、容易忘事,病因源頭竟然是女兒一句簡單的問話。
媽不是得了老年癡呆?
失眠、情緒煩躁、經常莫名的頭暈,還總是忘事,平時做什麽事都井井有條的付阿姨,好像突然什麽也做不好了。
「媽是不是生病了?」聽到付阿姨說不舒服,女兒和女婿帶她去醫院做檢查。全身檢查完,什麽毛病都沒有,這是怎麽回事?
「媽不是得了老年癡呆了吧?」女兒說。
沒想到,經過心理科醫生的檢查,付阿姨是假性老年癡呆,其實是抑郁癥。
更讓女兒沒想到的是,付阿姨得病,是因為她的一句問話。
你沒忘記給娃板藍根吧
付阿姨兩年來一直在杭州給女兒帶孩子,有一天,孫子幼稚園放學回來,女兒問她,是不是忘記給孩子喝板藍根了?
「因為那段時間流感很厲害。我那天忘記了,就很自責,怎麽這點事都做不好,萬一孫子染上感冒,得了重病,可怎麽辦。」付阿姨回憶說。
心裏有了疙瘩,從此付阿姨做事更加謹小慎微,但越緊張越是出錯,不是忘記給孫子做晚飯,就是忘記接孫子放學,這讓付阿姨愈發自責,開始惡性迴圈。
最終因為心理壓力太大,無處排解,引發了抑郁癥。
老年人帶娃吃力不討好
這是一個「我們想得到開頭,卻怎麽也猜不出結尾」的故事。而實際上,付阿姨的經歷,很具有代表性。
她的抑郁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照顧孩子需要非常多的細心耐心,老年人在高度緊張下難免身心俱疲;第二,兩代人對育兒觀念的不同,分歧時有發生,老人容易覺得自己吃力不討好……
現實中,老年人在撫養新生代方面貢獻良多,其價值卻得不到公允評價的現象也不少見。
老人帶娃,是變相啃老嗎
前段時間有一個在朋友圈熱傳的貼文:讓老人帶娃是「變相啃老」嗎?引發熱議。
同意的一方認為:
反對的一方認為:
有人說,老人沒有義務幫子女帶孩子,請「心疼老人」;也有人說,現在年輕人也不容易,不是不想帶孩子,而是現實壓力沒法子。
年輕人自己帶娃可以嗎
4年前,葉阿姨的女兒生了孩子,她就來女兒家帶娃。
去年,大寶進了幼稚園,葉阿姨以為可以喘口氣,沒想到女兒又懷上了二胎。二寶3個月時,女兒上班了。葉阿姨既要管孩子,又要忙家務,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二寶晚上跟著她睡,經常是剛睡著就被孩子鬧醒,晚上也不敢睡得太沈。短短兩個月,葉阿姨瘦了七八斤,被診斷為中度抑郁。
「自己帶娃根本不現實,我和丈夫都是普通工薪階層,辭職一個,另外一個根本不夠養家。」葉阿姨的女兒小雅說,沒了母親的幫助,她最終還是辭去工作,專心在家做全職媽媽。一邊是上幼稚園的大寶,一邊是嗷嗷待哺的二寶,還有生活壓力。
讓全職媽媽焦慮的不僅僅是養育「二孩」的難題,最重要的是自己該如何回歸社會。這段時間,小雅開始學做微商,她說不能離開社會太久,不然以後再就業前景黯然,而她,並不想當「前半生的羅子君」。
年輕人為主,老人搭把手
在很多家庭中,由於年輕人習慣性的「甩包袱」,老人被迫擔起了帶孩子的過多責任。
在中國,「隔代撫養」的情況廣泛存在。 當家庭成為撫養孩子最主要甚至是唯一參與的社會單元,以雙職工家庭為主的年輕人,只能將負擔和壓力部份轉嫁給老人。
如果能夠透過老人與年輕家長的合作來分散和轉移照看小孩的壓力,是非常好的。 但一旦年輕人不註意度的把握,將老年人視為家庭內部撫養孩子最主要甚至是絕對擔當的實施者,實在很難想象,有多少老人能夠抗住壓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單位都有專門的托兒所,可以分擔和減輕老人的壓力。」網友呼籲,「二孩時代」的來臨,呼喚相關部門和民間機構增辦幼托機構,解決雙職工家庭養育「二孩」的困境。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要避免更多付阿姨們的出現, 需要用人單位乃至全社會幫助二胎媽媽們盡快「滿血復活」,重新在職場打拼。 但另一方面,年輕父母們也要體諒、關心帶娃的老人,至少請多一點分擔!
其實不論是老人帶娃還是全職媽媽,她們的苦樂很多是相通的:生活被孩子套牢,但付出得越多,並不一定得到越多的理解;但只要娃甜甜地叫上一聲「奶奶」「媽媽」,她們又喜笑顏開,煩惱煙消雲散。
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的帶娃一族,請感恩她們的付出,並包容她們的不完美。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對她們說一聲,「我愛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