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一線在職20年的小學教師,我想就三年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家庭教育中的應對和引導來談談這個情況我的看法和想法:
1.小學三年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心理正處於一個非常微妙的變化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以下兩個身心發展特點:
9-11歲處於兒童發展後期,是大腦發育的內部結構與功能完善的關鍵時期。
這點不用多說,我們知道小學三年級開始孩子進入兒童發展後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身體逐漸開始發育,這是一個緩慢且持續時間很長的過程,身體發育和心理發育不同步,這樣巨大的變化讓孩子很容易出現同一性障礙。
是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過渡期。
思維習慣的轉變,是人能力的逐漸進階,也是人逐漸成長的過程。
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的孩子需要看到具體的事物才能對上號,形成記憶——這就是為什麽一二年級的孩子上課老師會更多的用具體舉例的原因。
而擁有抽象邏輯思維的孩子,ta就可以逐漸脫離具體的事物,可以在大腦中抽象的去思維,並找到其中的邏輯。
小學三年級正是這個過程的過渡期。
自我評價意識開始增強
自我評價意識,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畢竟每個身心健康自洽的人,一般自我評價意識比較高,自我評價也比較優良。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自我評價意識增強,這一點和問題中孩子習慣什麽都是自己是對的也有關系。
2.家庭教育中對小學三年級孩子的應對和引導建議
我經常說 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之間真正的差距。
不同的成長環境造就不同的家長,不同的家長內建自身的成長痕跡形成的自我認知來繼續造就各自的家庭環境,不同的家庭教育又造就不同的孩子,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真的不想再說了。
媽媽很贊的一點是 意識到了孩子的問題 ,也主動的對外求助了,這一點就很好。太多的家庭最大的問題是不自知!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家庭到底有什麽問題,因為不自知永遠不可能改變。
從題主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 家庭氛圍其實不差 的,適逢世界杯,爸爸和兒子都有共同的愛好,一起看球,這樣的家庭氛圍其實挺好的。要肯定。模仿是最好的學習,兒子模仿爸爸的愛好,一起看球,這樣的學習環境和過程是OK的。
還有一個點,也是要肯定的,是 家長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想法 。這也很好!允許孩子有和家長不同的喜好,是允許孩子獨立的自我評價的第一步。(太多的「巨嬰」其實就是家長不放手,孩子逐漸喪失獨立的意識造成的)
所以先總結一下小學三年級的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在家庭環境中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引導孩子積極樂觀與自己家庭觀同頻的興趣愛好,最重要的一點是允許孩子有自己獨立的自我評價,最終逐漸形成孩子獨立的自我評價體系。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想給的建議其實很簡單: 聽孩子說 。
看到-聽到-想到-做到
看到: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訴求。孩子看似霸道的言行背後,是需要什麽?家長是不是給予了孩子太多的否定?或者給孩子太多霸道的否決孩子的錯誤示範?先看到。
聽到:聽到孩子自己的邏輯和認知。聽聽孩子為什麽喜歡他的球隊?他是怎麽看待爸爸喜歡的那只球隊的?作為地球村的原住民,新時代的孩子長大後必然面對的是全球化的世界,讓孩子擁有更寬泛的視野的前提是先要聽聽孩子自己的想法。
想到:當家長下意識的想要習慣性重蹈覆轍,壓制孩子的時候,想到前面的這兩點,想到自己可以怎麽做?
做到:做到很難,因為要改習慣太難,從小事開始,慢慢來,一邊調整一邊記得要詢問或者觀察孩子的感受,孩子如果能夠逐漸松弛下來,就是對的。
不要過多的去否認孩子,去看到,去聽到,去想到,去做到,允許孩子自然成長,允許孩子成為ta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家長做好自己,營造好寬松、有愛、積極樂觀向上的家庭環境,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向上生長了,真的不用太費力。
所以,怎麽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分歧?家長不杠,先聽孩子說,讓他說自己喜歡的球隊和爸爸喜歡的球隊的區別,爸爸的做法讓孩子覺得怎麽樣?孩子自己說出可以怎麽辦,不駁斥,不杠就好。
我是宸媽,2021年讀書247本、一周至少讀4本書的讀書人。關註青少年教養和自我終身學習,分享我的讀書、教育和心理知識。喜歡我的原創文字歡迎關註、點贊、轉發和評論!轉載請聯系本人,謝謝!@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