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樂觀呀。
阿斯伯格的孩子長大後進入社會生活雖然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障礙,但還是可以「進得去」的,甚至在一些領域能發揮才能。但autism孤獨癥在國內真的還不樂觀。
首先,孤獨癥因為很難真正了解社會規則、人情世故、他人感受,所以真的很難戀愛結婚,少數結了婚的人中,能堅持過下去的也是少數。
其次,孤獨癥分輕重,分功能高低。高功能加早開始並堅持矯正,還是能上學的,低功能能實作生活自理就很不錯了。因為中國的自閉癥幹預事業起步比較晚,所以現在大齡的那一批很多都耽誤了黃金時期,工作生活能力總體上不是特別好。我之前見過一個二十八歲的,現在奔四了,戶口認定是半文盲,基本就是繼續在家當寶寶,一些基本吃喝拉撒方面還不能完全離開父母照顧。父母年紀大了拽不住他,雇了個力氣大的阿姨幫忙。父母說給他存了些錢,去世後只能靠其他親戚了。(再往前更早的那一代可能早被當成傻子瘋子拋棄了。)
有一些公益機構為星星孩子們設立了職業培訓,比如有做公益的人開了一個蛋糕坊,讓這些孩子在後廚學當面點師傅什麽的。國外有案例讓他們發揮刻板的特長,在圖書館工作,排書號非常嚴謹,碼放非常整齊。但總體來說,社會支持還是很不夠,終生的特殊收容機構和專門的就業渠道還很缺乏。大部份家庭還是在自己想辦法,很多家庭也只能采取生個弟弟妹妹來接棒照顧的辦法。
至於題主問到的宣傳問題。其實僅僅往前推十年,社會對孤獨癥的了解和接納遠不及今天。再往前可以說是全然不了解不接納的,甚至會發生單位因為員工孩子自閉癥開除員工的事情。很多家庭因為出了一個孤獨癥孩子,最後全家走向與社會隔絕。所以越早的人群越不願意曝光,越希望選擇當隱形人。
另外,宣傳中講兒童的故事,一方面是為了普及「早幹預」,因為真的是孩子年齡越大,幹預越難;另一方面,很遺憾,我們人的大腦就這麽長的--理性知道成年人也不容易,但就是更容易心疼小孩心疼小動物。講兒童的故事能夠更好地喚起理解。
題主想到這個隱形人群中成年的那些,是很重要的,非常感謝你。
P.S:方舟這個孩子也是我曾經在活動上見過的。當時我天天看相關資料,看活生生在我面前的人間殘酷,每天都被「他們可怎麽辦」的思緒壓著。方舟和母親張娜老師可謂是一縷陽光,讓我真正相信大家一起努力還是可以讓情況得以改善的。
方舟很棒,考上了大學,現在應該已經畢業了。希望他可以越來越好,也希望有更多孩子可以改善到他的程度。
【廣西自閉癥男孩大學生活:徘徊在不及格與天才之間】https://www. chinanews.com/m/edu/201 5/04-03/71830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