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如果你的父母是「指責型人格」,強烈建議看看這篇文章

2025-01-18親子

回想童年,首先想到的不是快樂的節日,也不是兒時的玩伴,反而是父母的嘮叨,也許那個時候的自己並不理解,等到年齡漸長,你會發現,「為你好」的後面,其實有著很深的傷痛。你有沒有感到自己受到了太多的批評和壓力?在現實中,一些家長認為,指責是一種關愛,但他們不知道,這種關愛會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有時會留下終生的銘印。

這是一種常見的社會問題,我們把它叫做「責備式家長」。從定義上看,這種家長經常以「為你好」為標語,但是他們會用嚴厲的批判和言語來傷害他們的自尊。在家長看來,如果自己的小孩考得不好,屋子裏亂糟糟的,或者僅僅是身上的一套不合身的衣裳,都會被指責。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很小的時候就會自卑,總是被家長的高期待給壓垮,時間一長,他們就會產生自我懷疑,認為自己沒用。

這種情況並非個案,而且是一種常見的家庭教育問題。責備式家長表面上是為了子女好,但長久的責備與壓制只能使子女變得缺乏自信。當他們長大後,才會意識到,他們的「為你好」,其實是一種很自私很受傷的行為。

其實,家長本身也沒有什麽壞心眼,只不過他們的教養方法還不夠完善。他們以為批評,比較,甚至否認,就可以使小孩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但是,這樣做的後果卻是相反的。子女會漸漸失去自己,最終會以自己的意誌來活著,拋棄自己的理想和目的,就像是一只始終在努力飛翔的小鳥,怎麽也振不起翅膀。

這樣的教養方法也會使親子關系變得更差。等他們成長起來,他們就會對家長的教養方法進行反省,認識到那些指責不僅無益,還會使他們迷失自我。他們也許會把自己的怒氣和不滿意憋在心裏,最後發泄到外面去,或者和家長發生激烈的矛盾,乃至決裂。你能想像,一個很喜歡爸爸媽媽的小孩,最後卻要和爸爸媽媽一刀兩斷,帶著巨大的精神包袱,獨自一人上路?

而這一迴圈的後果是,責備的家長會在不經意間把這樣的教育方式傳到了下一代。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也會象他們的家長那樣,以嚴厲的態度對待子女,以責備代替關懷,以責備代替了解。這樣一來,這樣的教導便如同一粒種子一般,一代一代地在家中紮根,變成了一種難以磨滅的劣根性。

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難道我們就這樣任由這種家庭關系陷入困境嗎?答案是否定的。身為家長,對自身的問題有清醒的認識是首要的。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思考,學習了對幼兒的尊敬,對幼兒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多給幼兒一些幫助與鼓勵。你不必做「完美父母」,但是你可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尊重他們的個性。

而對於小孩來說,家長的教養或許對他們的長大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千萬不要自暴自棄。要有勇氣和家長交流,設定底線,並說你不想讓自己承擔這些沒必要的指責。畢竟家庭成員的相處,應該是相互了解,互相扶持,而不是互相指責。

我們也要多一些諒解和寬容,不要過度幹預子女的發展。親子之間,並不是一種鬥爭,更像是一種陪伴。在此期間,大家要學習互相體諒,並盡可能地防止過分的批判與指責。家人是大家的安全港灣,家長的支援是子女最堅強的依靠。

誰也不是那麽好長大的,特別是當一個小孩要承受來自家長的責備時,這種心靈上的傷害將會伴隨他一輩子。我們也可以想一想:假如「為你好」的後面,其實是一種傷痛,那麽,我們是否還要執著於它呢?不論是做家長,亦或是做子女的,都要學會互相尊敬、互相諒解,這樣,一個家就會變成一個溫馨的港口,而非一個不能停泊的小島。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以愛心為名的責備來傷害子女。你有沒有被家長的指責弄得身心俱疲?你有沒有想過要做一個再也不會受到傷害的小孩?只有在一個和睦的家庭裏,親子之間的相處,我們才會有一個溫馨的天地。讓我們從自我出發,擺脫責備的陰霾,走向更光明的明天。

假如你和我一樣,或是剛從這種情況中解脫出來,請把你的故事寫在留言板上。也許你的經驗可以讓更多的家長和兒童,走出一條更加健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