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小孩不知道累,作為兩個熊娃的老母親,我是相當有體會。要我說,小孩這玩意兒就是個南孚電池,充電10分鐘,能待機一整天。
每天晚上,我最為期待的事就是隊友能早點回家。只因折騰一天,老母親我體力耗盡,多希望有人能快點接盤!只要隊友現身,熊娃們立馬都黏過去了,我好樂得清閑。
周末睡懶覺是不可能的,孩子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天一亮就翻身起床,緊接著就嗨起來。在房子裏上躥下跳、一刻也不消停,出去更是瘋跑、撒歡、纏著你做遊戲…… 有時候看著都累,真想不明白他們身上到底哪來的「洪荒之力」?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的體能堪比「鐵人三項」選手
【生理學前沿】雜誌曾經刊載過法國克萊蒙特費朗大學的一項實驗:
科研人員分別找了國家級耐力專案運動員、普通成年人以及平均年齡為10.5歲的兒童,共三組每組12人,進行30秒的沖刺運動,並記錄他們的生理指標,比較體能差異。實驗結果有點出人意料,兒童在抗疲勞方面,居然可以與「鐵人三項」的選手相媲美,體能恢復速度甚至更勝一籌。
也就是說,你家小孩的體力比運動員還好!他小小的身軀裏蘊藏著強大的爆發力!據研究人員分析, 這一切得歸功於孩子身體裏強大的供氧能力 。
因為孩子的體型小,心臟與肌肉的距離短,能快速將富含氧氣的血液輸送到身體各部位,以便為運動肌肉提供能量。
而且兒童肌肉組織中的慢肌纖維,占比約70%,遠高於成人。這也意味著他們擁有更強的耐力,並且能保護身體免受運動傷害。
在劇烈運動後兩分鐘,兒童組的心率恢復達到85%,運動員組為60%,普通成人組則為40%。對於肌肉酸痛代謝產物——乳酸的檢測結果也相似。換言之,兒童比成人體內的乳酸消失得更快,更不易感覺到疲勞。
所以,你現在總算明白為什麽孩子不知道累,而帶娃的你卻總感到力不從心了吧?
孩子精力旺盛,源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說過:越聰明的孩子,小的時候就越難帶。好奇心強的孩子,對什麽事都感興趣,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探索欲望,以至於他們忽略了身體上的疲勞感。
孩子迫不及待地想探知世界,遇到自己喜歡的事物,更是會全身心地投入。他們會經常纏著大人問這問那,特別喜歡拆解東西,嘗試所有自己沒的新鮮事物……
不同於成人的司空見慣,在孩子的眼裏,有太多新奇有趣的東西吸引著他們,等待他們解開謎團。 所以那一點點因「體力不支」所帶來的不適感,根本抵擋不住他們探索的熱情!
家有「永動機」小孩招架不住?4招給他放電
也許有家長會說,孩子都精力旺盛那還用說嗎?關鍵是怎麽免受熊娃的「摧殘」?老母親快撐不住了!對於「永動機」式的娃,莞媽也沒啥「特效藥」,不過有一招絕對管用: 把他的電耗完,自然能就安靜下來。
做家務不僅能消耗孩子過多的精力,還能增強勞動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等。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他也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從而發自內心地想替爸媽分擔和解憂。
當然,孩子做家務前提是必須要力所能及,而且要先教會他怎麽做。否則最後他的精力是耗光,家裏卻成了「災難現場」,而你不得不花費更多精力去收拾殘局。
像日常簡單的家務:收拾玩具、擦桌子、掃地、飯前準備碗筷、倒垃圾、晾衣服、疊被子、整理房間等,都可以引導孩子主動去做。無論孩子做得好與壞,最後一定要認可孩子的努力,並鼓勵他下次會做得更好。
戶外活動也不失為一種讓孩子消耗精力的好辦法。經常出去爬山、逛公園、踏青等,能讓孩子心情放松、強身健體,融入大自然,還能起到調節和保護視力的作用。
孩子處於生長發育時期,身體發育尚未成熟,對外界環境的抵禦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變化所影響。經常做一些符合孩子生理特點的戶外體育活動,能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和身體免疫力。
別以為孩子玩專註力遊戲單純只是玩,那實際上也是一種腦力勞動,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像玩積木、拼樂高、舒樂特方格遊戲等等,不僅益智益腦還能培養孩子的專註力。
疫情之下,很多家長腦洞大開,發明了許多有意思的親子遊戲。其實遊戲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對於孩子玩室內遊戲,建議遵循以下3個原則:
◆開放式遊戲遠比封閉的遊戲好,解決問題的答案不止一種,培養孩子更多的創造性思維;
◆實物遊戲遠比虛擬遊戲好,孩子成長發育早期,接觸電視和電子遊戲越少越好;
◆真人參與更好,類似於「過家家」遊戲,讓孩子有情景代入和角色代入,提高心理理論能力。
除了遊戲外,讓孩子看書、讀繪本也是一種讓孩子集中註意力的重要方式。孩子在浩瀚無邊的知識海洋裏遨遊,可不比在家裏上躥下跳省精力。
如果是幼小的寶寶,可以親子領讀,給寶寶讀繪本、講故事。大一點的孩子,可以以親子共讀的方式進行。大人放下手機,孩子放下平板,只做與閱讀有關的事,這是生活中最淺近易行的親子陪伴方式了。
寫在最後
總而言之,孩子的精力旺盛是真的,家長帶娃很累也是真的。帶娃這麽累人的事,任務何其艱巨,如果夫妻之間再有「內耗」,那真是舉步維艱!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帶娃不是一個人的事,尤其是全職媽媽們,真的需要更多的體諒和理解,哪怕幫不了什麽忙,也請給她們多一些精力支持。
面對孩子精力旺盛的孩子,你會怎麽做呢?有招支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