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牧之野:講一些實在的話,說一些真誠的建議

2023-12-02親子

星球裏讀者們問得最多的話三類問題,第一是房產的選擇,第二是宏觀形勢的討論,第三便是職場的困惑。

實話講,我也不是職場達人,相反是個邊緣的性格,邊緣的人物,只是對自己有個非常清醒的認知,性格如此,年紀到這,優點和缺點都非常之突出,揚長不補短可能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我能看明白一些事,但是不想再去摻和,同時內心也不會掙紮,有就有,沒有也就沒有。

這幾點其實都很重要,只有對自己的定位清楚,才能平糊接受很多結果,同時保持一種能說服自己的正向自我激勵。

這兩天,兩位讀者不約而同發來資訊,都是top2的本碩,人中龍鳳,職場備受打擊,她們最大的問題,不是不夠優秀,真的就是看不明白,意識不到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大家要明白,如果你不是稀缺度特別高的領域(比如理化生擁有核心技術,專案組沒你不行),那麽所謂「工作能力強」的執念,不僅可能不會帶來加分項,反而會讓你產生很多的誤判。

但凡如果有「我工作能力特別強」的感覺,那基本上會產生南轅北轍的效果,落差會非常大。

在民營企業,大部份的工作可以用財富來衡量,你是什麽價值,取決於你能為企業帶來的財富收入,相對好量化一些。

但在其他很多單位、團體,你到底是什麽價值,在很大程度取決於你人情練達的能力。

讀書好是一回事,進入社會是另一回事,兩者並沒有必然的聯系。

千萬不要把這個優越感自然地傳導下來。

過了學歷門檻後,基本的素質要有,文字表述強一點更好,不能也沒有關系,這些都是錦上添花的選項。

我們所從事的大部份事情,特別是文科生(也包括部份理科生),是溝通協調的工作。

好多事,你以為是專業領域的問題,其實不是,癥結是溝通得不夠好。

換個角度,你在學校學的大部份文科類的知識,並不能幫你轉化成現實中的生產力,即便是法學這樣還算有壁壘的文科。

但如果你認不清形勢,沒辦法體察這個社會,甚至完全沒有感知能力,那麽,做得越多,失落必然就越多。

張雪峰說過,社會第一批淘汰的,就是淘汰「無意識」的這些人。

無意識是很可怕的,可怕到你可能辛苦埋頭工作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到最後,什麽都不是你的,而且,只有你自己蒙在鼓裏,就像楚門的世界。

然後你會感覺特別難受,特別冤枉,特別無辜,特別失落,特別憤怒,自我否定。

你可能會篤定得出結果:別人都是有關系,提拔都是不公平。

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

並不一定的。

其實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只是你在業務領域付出得多,可能很多專業的事都是你弄的,大的專案都是你策劃的,你感覺功勞最大。

可是你看看那些飛鳥盡良弓藏,兔死狗烹的事,中國歷史裏的那些「有作為」的人,那些大將,比如韓信,比如文種。

他們的死,不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強」,反而是「能力太強」又未去用人性的角度駕馭。

但是,有很多人也在不同方面在付出,並且,還不那麽「恃才傲物」。

你做了多少專案,立了多少大功,不少都是平台給予的,其實換一個人,當然不一定沒你做的那麽好,但也能過關。

所以,「能力」這個東西,看你怎麽定義了。

需要你的時候,可能會表揚你「小張不錯啊,能力非常強,很優秀」,也可以說「小張挺優秀的,能力也確實挺強」,後面一個字也不說,但如果你不懂那個「確實」是什麽意思,以及積累已久的不滿意,那麽,你的路徑本身就錯了。

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場景不同,結論也完全不同,就要看這個所謂的「路徑」是不是你所追求的。

如果你非常在意上升的速度和進度,那麽,這條路徑必然可以定性為「錯」。因為你付出了很多,卻沒有實作現實中與掌握你命運需求中的契合。

如果你更專註自己的成就感獲得感,不在乎外部的殊榮,那麽,就無所謂錯對,那只單純是別人對你的看法,不重要。

最高級的方式,是事你做的漂亮,人你做得地道,這才是優中選優,讓人心服口服。

我見過一些家庭背景極好的人,不努力就可以大富大貴一生的人,他們反倒沒有我們這樣普通人的那種抱怨和惰性,又努力又認真又謙卑。

大家聊的比較常見的,可能是人際關系的鉆營,一時的小人得誌。越往下走,情況越多。

所以,你要以什麽標準去要求自己,才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

你完全可以做第一種人,犯不上天天去貶低後者。

因為那除了自己氣鼓鼓,毫無意義。

這裏面有幾種解決方式:

第一種是徹底的醒悟,發自內心去改變自己。不是說你要去學會溜須拍馬那一套,而是知道抓住重點的溝通環節,起碼意識到哪裏出了問題,看能不能補救。

但這種,相當於是涅槃,極為困難。

以前父親跟我講,去了戰場回來,好多事都看淡了。

所以,沒有這樣的經歷,或者大徹大悟,幾乎不可能。再加上部門都呆了那麽久,你說你突然轉變,外部環境掣肘太強,年紀也大了,很難改。

但真能轉變的,都是翹楚。

第二種是揚長避短。

就是在自己專業的領域再磨尖,提升稀缺性,因為領導總要用人,你活幹得漂亮,可能還要學會牽制,學會表達不滿,學會鬧,才可能獲得本就該你得的那部份。

因為,如果你自己都不在意自己的發展,等領導良心發現,那是不可能的,然後內心又難受得要死,像個受氣的小媳婦,到最後,結局是一定的:

活也幹了,人也氣病了。

職場上,如果必須犧牲,首先一定是那個老實人。

你要把你的專長,放在那些別人不太容易幹得好的地方。

第三種是躺平或擺爛。

躺平糊擺爛是有區別的,躺平是一種正常的工作狀態,絕不再投入一點心力,完成任務就行,擺爛則是對著幹。

就是,愛咋地咋地,無欲則剛。

這種負面的情緒,其實傷害別人的同時最後也會困擾自己,畢竟讀了這麽多年書,總要對得起自己的人格。

自己活成了廢物,其實那感覺也非常不好。

百病由氣生。

寫這些,如果是年輕的讀者,你們一定還是要很好的去處理人際關系,人都有善惡那一面,盡量能讓別人的善朝向你,辦事的前提是與人溝通,順暢與否決定了工作順利與否,千萬不要秉承「公事公辦」的念頭。

盡可能的換位思考,替人考慮,大部份人還是有不錯反饋的。

如果是像我這樣中年的,很難再改的,那麽,就盡量選第二條吧,起碼還有個積極的念頭。

不要太去負面的看「人情世故」這種東西,這不僅僅只是東方社會的傳統,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國外也不例外,只是表現方式不同罷了。

前天看了一篇評論沙利文的文章,就是講他的成長過程是怎麽成熟,怎麽練達的,這還是在美國,都是混圈子的。

微軟谷歌的印度幫,哈佛入學的推薦書,阿根廷的新總統都在入猶太教,那不是都差不多嗎?

如果你覺得在西方社會就不需要搞這些,人際關系「很簡單」,那只能說明一個問題:

你壓根就不在主流社會。

不帶你玩,你愛咋弄咋弄,那當然感覺自由了。

在亞洲社會當然更復雜,但其實你不用那麽費時費力鉆營,但完全開口就不接地氣,四處傷人,也沒必要。

特別是如圖這位讀者的情況,其實很普遍,非常優秀,但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輸在哪裏。

要不要想通,那還是看你自己了。

只是,千萬別搞得自己很難受就行了,沒那麽復雜,人生就這麽多年,盡量讓自己開心一點,如果天性真的就學不來,那也就找到自己生存的路,也可以。

比如,學理工科,少學文科,就是一條耿直性格更好走的路。

那些花很多錢在國外留學學了文科再回國就業的,真的是很難適應,三不沾。所以,如果決定以後要回來就業的,文科留學一定要謹慎選擇。

如果真的到了一個很不開心的職場環境,又完全擺脫不了,那麽,向內求也是你唯一的路。

要麽拼盡全力爭取,要麽就淡然讓渡,都可以換來相應的結果。

不管這個世界是怎樣,別人是怎樣,如果你有了更高的理解維度,原來很多困擾你的事,可能就在一瞬間就不是任何問題。

很多時候,躲藏在那些你引以為傲「能力」背後的讓你恐懼和不敢面對的東西,才可能是你真正前進演化的鑰匙。

而當釋然來臨的時候,你也就不是過去的你了,而是更好的你,原來不敢想象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