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全職媽媽教育孩子比非全職媽媽更好嗎?

2021-01-11親子

我是職場媽媽轉為全職媽媽的,從個人經驗來說,如果家庭選擇允許,盡量不要做全職媽媽,先說明下我並不覺得我是個合格的全職媽媽。

很多女性想做全職媽媽,大多數原因有兩個:第一可以見證孩子的成長,看著孩子學叫媽媽,學走路,不錯過每個成長過程。第二可以全方位的陪伴孩子,自己可以耐心的教導孩子。

可是現實很殘酷,其實全職和在職都有各自的弊益,只是我說出的這幾點是我覺得很多媽媽在選擇做全職媽媽的時候容易產生的誤區。全職媽媽沒有想象中那麽好,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壞,所有的一切都是靠這個媽媽怎麽來運作。

1、關註孩子變化 VS 忽視

全職媽媽的每天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圍著孩子轉,衣食住行、把屎把尿等,一天或者一周還好,可是天天如此,是個人心裏多多少的會有點疲憊,我們會不那麽在意孩子有哪些細微的變化,比如今天他學說話是不是多說了一個字。我身邊有個寶媽孩子和我家娃差不多,經常一起玩,有次我看他家娃說話可以說三個字了,我很吃驚,問啥時候會的,寶媽想了想,說記不起來了,好像平時沒註意他能說幾個字。這種情況我也有,因為你基本上24小時和他在一起,說白了新鮮感也早就沒了,除非是重大的變化,比如說能夠獨立行走了,其他細微的變化你壓根不會去關註了。

職場媽媽可能有些不同,因為她們本來就覺得陪伴孩子時間少,所以她們會很註意孩子一些細微的變化。舉個例子,我每次下班回來,首先就是看孩子,有時候會說一句:你看他好像長高了,你看他的左邊臉是不是比右邊臉小一點等等之類的。所謂距離產生美,其實並不是產生美,而是產生了新鮮度,如同你和你老公一個月沒見,可能他稍微收拾下,你就覺得和平時大不一樣。

2、陪伴時間多 VS 不珍惜

自古大家都知道物依稀為貴,正是因為少所以會格外珍惜,很多媽媽覺得做全職有很多時間陪伴孩子,教導孩子。可是實際上呢,剛開始會很積極的學習育兒知識,怎麽做輔食等等,等時間長了,就會有所倦怠。

之前自媒體大火的時候,很多人選擇辭職在家做自媒體,這樣不用受上班拘束,時間一大把完全由自己支配,一開始興致勃勃,看書寫文,後來覺得是不是可以放松下看看新聞刷刷微博,慢慢的產出沒那麽多了,大部份時間去幹其他事情了,最後發現做自媒體也不賺錢,幹脆就不寫了,順便給自己找個理由:寫的人太多了,寫了也沒幾個人看。

如同我們上學時候每次放假,在學校的時候想著回去要怎樣怎樣學習,然後把書包裝一大堆復習書籍,結果回家之後,該玩的玩,該看電視的看電視,等到快上學了,才發現帶回來的資料一樣都沒看都沒寫,然後開始懊悔,給自己找借口。

全職媽媽也會經歷這樣的心理路程,從積極的學習慢慢的變得拖延最後給自己找個理由安慰自己。產生這樣的原因其實正是因為我們全方位的陪伴。孩子小的時候,總想著讓他吃的健康點,看一些輔食公眾號,輔食做的精美可口,於是我也嘗試著做輔食,可是並不是每次我辛苦做了大半天的輔食孩子一定會吃,大多數他都是不吃的,剛開始想著是不是不合口味,於是換著做,還是不吃,又想著是不是做的不漂亮,不賞心悅目,於是買模具等,可是很多時候孩子還是不給面子。慢慢的我覺得自己積極性受打擊了,不那麽頻繁的做輔食,總想著缺這一頓,下頓我肯定做更好吃的,慢慢的直至後來不再學網上那些做輔食,覺得即使忙活半天他也不一定吃,於是隨意做些食物。當然並不是說這些食物不好,只是想說和當初自己想的差很遠。在遛娃的過程中很多媽媽放任孩子在旁邊玩,自己在旁刷手機,其實很多媽媽的心裏覺得反正我陪孩子時間很多,也不差這一會。正是因為陪伴時間過多,所以沒有那麽珍惜,也沒有高效率。

我上班的時候,一到點立馬下班往家趕,想著本來陪孩子時間少,想多和孩子親子互動,所以格外珍惜飯後的2小時,一放假,會把平時看到的好吃的做給他吃,即使他經常不吃,但是並不妨礙我每周末做輔食。或許這就是人的一種彌補心理。

如同談戀愛,異地戀本來就艱難,每一次見面,巴不得把最好的碰到愛人面前,但是對於天天能見面的情侶了,他們不會每次見面都這樣熱情,因為天天見,再多的熱情也慢慢退去。

同樣全方位的陪伴也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我家孩子在這點上特別明顯,之前父母幫忙帶,他基本上很少會粘在一個人身上,特別喜歡別人抱抱他,後期我自己一個人帶他,他目前只要我抱抱,其他人碰都不讓碰。

3、更好的教導孩子 VS 低效率

很多媽媽覺得全職媽媽可以很好的教導孩子,在早教這塊有優勢,其實這只是想象而已,試想一下有多少全職媽媽每天都堅持給孩子講一兩本繪本的,有但是很少。對於早教這塊,我覺得是要有科學的方法,不是今天想著講講繪本,就拿一本書過來給孩子講,明天覺得孩子應該學學英語,然後在孩子面前念幾句,教導孩子學習這塊也是需要系統的學習,早教班並不是一無是處,否則也不會收費那麽高。在這一塊媽媽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比如教孩子英語,你可能在孩子面前教了幾百遍,但是孩子依然沒有產出,別家的孩子教一兩遍就會了,那你還會繼續教嗎?

在職媽媽由於工作的原因,會註重時間管理,學習知識也會更快一些,而全職媽媽,基本上24小時要圍著娃,很難有集中的自由時間,或者等好不容易娃睡了有時間了,自己也累個半死沒精力學習了。還有一方面由於全職媽媽大多數社交可能都是媽媽群體,所以接觸的資源很多,總覺得這個方法也好那個方法也好,多了就要慢慢去挑選,並不是別人孩子適合的你就娃就一定適合,但是這挑選需要很多時間,最後挑來挑去啥也沒用上。之前我和其他寶媽交流,他們推薦我一些英語啟蒙的公眾號,我看了下每個人講的方法都不一樣,有的說從自然拼讀開始,有的說直接上英語繪本等,最後的結果是網盤裏大堆的資料,一個也沒看。而在職媽媽,會註重效率,更積極進取一些,看到一個立馬實踐下,行不行先做了再說。

4、更有耐心 VS 暴躁

人的能量是需要迴圈,不能持續的消耗,耐心亦是。我家孩子小的時候只要一開啟尿不濕,他就尿在人身上,第一次家人覺得挺有意思的,第二次也當是孩子玩鬧,可是十次有八次這樣,你會不會很煩躁,你的耐心也在這些瑣碎上面被磨的七七八八。平時雖然沒有發火,但是一旦觸發某個點那就是大爆發,這樣的情緒直接帶入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處於一點小事就可以暴躁起來。

而非全職媽媽由於在家時間少,平常照顧孩子的機會也不是很多,所以對於這些瑣碎她們會顯得更有耐心,畢竟不經常幹。

同時由於照顧孩子這件事產出比較慢,有時候很難有成就感,如同一座山,你永遠不知道啥時候可以到達山頂,整個人就會特別煩躁,而在職媽媽可以因為工作迅速有產出,這樣無形間提高了她們得自信度,整個人也變得積極樂觀一些。

5、犧牲 VS 自我感動

其實我不建議做全職媽媽最主要的根源是全職媽媽容易陷入自我感動的情緒中,如同祥林嫂一樣訴說著自己付出多少,希望家人能夠體諒自己,回報自己。這樣情緒一旦有就會越陷越深,身邊的人也會很困擾

最可怕的是全職媽媽認為自己做出的自我感動式的犧牲是得到對方的認可,從而變的恃寵而驕。我做全職媽媽不久就和孩子爸吵了一架,其實也是一些小事,但是自己當時真的很崩潰:我為家裏犧牲了這麽多,為什麽你就不能遷就我下,你看我化妝品不買了,衣服也不買了,整天圍著你們爺倆轉,你怎麽不知足的。。。。

後來很長時間想不通,為什麽我付出了這麽多,他都不感動了?後來在媽媽群裏聽到同樣的經歷,只是那個孩子爸爸說了句:你估計自己把自己都感動了吧,這些犧牲不是我要你做的。我才醒悟過來,原來所有的一切我都只是感動了自己,不買化妝品是我自己選擇的,不買衣服也是我自己選擇的,為啥我需要別人感動了。

前期孩子是我媽媽幫忙帶,後期由於某些原因,媽媽不能幫忙,婆婆直接拒絕帶孩子,所以只能選擇全職帶娃,在我媽媽知道我要辭職帶孩子的時候很是生氣,因為她覺得女人至少要有份工作,不在乎錢多錢少,這樣才不用看人臉色,但是知曉沒人帶孩子,她也沒辦法幫忙,只能讓我辭職,我辭職前一天我媽媽給我老公和婆婆打電話,告訴他們說:我女兒不是不想上班才在家裏帶孩子的,是沒人帶孩子才在辭職在家帶娃的,你們日後如果拿她不上班說她,那我可要罵人的。

辭職後,我媽媽也叮囑我不要整天只想著孩子,還是需要學習,孩子大了還是要上班的。你首先得是個獨立的人,其次才是媽媽。我知道媽媽的意思,如果自己都不能保全自己,那拿什麽護住孩子了。人的心的經不住考驗的,還不如抓住一些能把握的東西。

說了這麽多全職的弊端,其實全職和在職都有各自的弊益,只是我說出的這幾點是我覺得很多媽媽在選擇做全職媽媽的時候容易產生的誤區。

其實全職和非全職是不能拿來比較的,她們並不是對立的關系,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和熱情,非全職也能做的很好,如果你選擇將就,即使做全職媽媽,也肯定教不好孩子。

全職媽媽沒有想象中那麽好,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壞,所有的一切都是靠這個媽媽怎麽來運作。小時候一聽到一些名人,又是數學家,又是音樂家,一大堆的,想著他一個人怎麽能這麽成功,幹這麽多事情,老師說:他在一個領域成功了,借助成功的經驗去其他領域也很容易成功。

每個家庭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最好的方式來養育孩子才是最優解,如同很多題主說的一樣,養育孩子真正的差距是教養方式,而不是家庭分工。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