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有沒有聽過那個養孩子的段子: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感覺能把他培養成天才;後來感覺能上個普通大學就行;再後來感覺能健康成長就好;現在感覺不氣死我就行!
雖然說有調侃的成分,但還真有挺多這樣的事兒。
前幾天我看三聯的一篇報道,活脫脫的養娃段子現實版。
這孩子叫曾 聞一,現在是 單板滑雪運動員,這幾年比賽取得了不少好名次。2019年時還入選中國奧運選材專案,赴瑞士受訓。
曾聞一(左二)
猛地一聽,是不是覺得這是個「別人家的小孩」?啥啥都優秀,父母做夢都能笑醒那種?
其實呢,父母之前是愁壞了。爹媽都是比較有本事的中產,從小雞娃劍指清華北大常青藤,高壓力把娃逼得快活不下去了。
爹媽這才意識到, 再不降低期待,兒子 的命都沒了,趕緊的改變教育方法,降低教育期待。也不管什麽清北了,孩子能活著就行。
也正是改變教育思路這一步走對了,這娃反而開始內驅力大爆發,現在
他已經在加拿大
UBC
大學讀四年級,還打算畢業前拿下滑雪教練證。
整個轉變的過程挺有參考價值的,今天就跟大家一塊兒嘮嘮哈。
當一個家長對孩子的期待
降到「活著就行」
先說這對父母踩的一個坑哈,就是不看小孩自身性格特點就猛雞。
娃一出生就一心把他當清北的苗子來培養,為了能加分,還要求他必須學鋼琴和奧數。
父親是自己奮鬥起家的,信奉努力出成果,平日裏經常鞭策兒子的話就是:「只要你努力了,就能拿到好成績。如果學得不好,那只能證明你還不夠努力。」
在父母的影響下,聞一也確實很要強。
比如說練習考級的鋼琴曲,彈得已經很好了,但突然錯了一個音符,要是別的孩子就可以原諒自己,或趁家長不在就接著往下彈了。
但聞一不這樣,他會責怪自己怎麽這麽笨,然後哭著從頭開始彈。
他受不了一點挫折,也不允許自己輸。
在高強的壓力之下,聞一四年級時突發心臟病住院。
那段時間,他遇到困難就跟自己較勁,經常動不動就哭,也不跟任何人交流。
幾家大醫院都去過,也沒能查出病因,父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求助了心理醫生。
不知道醫生跟孩子聊了什麽,出來後就拋給父母一個重磅炸彈:
「你們想要孩子活著的話,就別再逼他。」
這時父母才開始害怕,趕緊退掉了孩子的鋼琴課和奧數班,期待也從「清華北大隨便挑」一降到底,低到能「活著就行」。
父親也慢慢接受了這個現實,勸說自己要接受這個不完美的孩子。
其實,雞娃還是不雞娃,一定得看孩子耐不耐雞。
有些孩子腦子聰明、韌性好、壓力越大動力越大,但是你要是不管他就偷懶。這種孩子就比較耐雞,父母多用心沒問題;
有些孩子天生要強,喜歡當第一名、不願意接受失敗。對這種孩子,父母提供資源就好,沒事兒還要多幫孩子減減壓、寬寬心。
還有些孩子是敏感心思重,這類孩子就不能硬雞,得多引導多鼓勵。否則心理承受的壓力一大,就很容易把他壓垮。
聞一可能就是第二種孩子,父母太過於用力,反而適得其反。
其實無論孩子是天才還是平凡人,多數父母最大的心願都是孩子人格健全、健康快樂。
只是不知什麽時候起,就慢慢偏離了初心,對孩子有了更多的要求。
望子成龍本身是人之常情,但接受孩子平凡同樣也只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放低期待
才能激發出孩子的潛能
在醫生跟父母談完之後,聞一總算逃過一劫,過上了平靜的日子,可周末沒了輔導班,也很無聊。
他的父母都是滑雪深度愛好者,周末就帶兒子接觸滑雪,想著萬一他能感興趣呢。
沒想到誤打誤撞,確實幫孩子找到了天賦點,他滑雪方面進步很快。
2015年,萬龍滑雪場舉辦了「第一屆美國EPIC青少年滑雪比賽」,聞一躍躍欲試。
父親的想法是,參加什麽比賽,這才學了幾天啊。
而媽媽認為,不就是個玩嗎,想去就去唄。
父親說,「行,但要參加比賽你就得有萬全的準備,最好拿個名次回來。」
媽媽又持不同的意見,名次啥的不重要,追求的純粹就是樂趣。
沒想到的是,無壓力狀態下,聞一竟得了冠軍,照片可以在萬龍雪場掛一年。
不僅如此,還可以免費去美國參加訓練。孩子一下就對自己有了信心。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當父母抱著一個功利的高期待去雞娃,很可能讓孩子錯失很多機會。
反倒是心態放松下來,孩子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聞一的身邊就有個反面例子。
有個女孩滑的也挺好,但她媽媽太厲害,跟孩子說不許滑野雪,不許瞎玩,只能滑雪道。
母女各執一部對講機。
媽媽在雪道下面時刻關註她的動作,有哪裏沒滑好,拿起對講機就開罵,「你剛才幹什麽?」
女孩摔倒了也得不到媽媽的安慰,而是被吼「你幹什麽吃的。」
女孩本來挺喜歡滑雪,也擅長,到後來就產生了逆反心理,幹脆不碰了。
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父母認為花了錢,就要求每一分鐘都有價值,不斷糾正孩子的每一個動作,英語的每一個發音,彈琴的每一個手型。
用吼用罵的方式,把壓力直接傳導給孩子。
但實際上這是扼殺孩子興趣最快的方式,孩子只會學一樣東西就恨一樣東西,到最後興趣全無。
孩子的人生不是軌域,是曠野
聞一的父親後來在接受采訪時說,慶幸當時沒做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而是轉到適合他的方向,順應了他的性格和天分。
而孩子發現了對滑雪的興趣,自己就去努力,他們父母從此也沒連心力交瘁過。
有時候,父母在「雞」與「不雞」之間搖擺不定,最大焦慮來自於別人在「雞娃」,搞得我不雞都不行。
但如果換個角度看,把孩子的人生看成一片曠野,心態會不會有所不同:
培養他的多元性,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就是值得父母驕傲的。
記得李玫瑾在一次講座中曾說:
「孩子成績不好,也不是沒路可走。
認知能力強,就讓他在學習上努力往前沖;
特殊能力突出,就引導他在擅長的領域彎道超車;
技藝能力不錯,就一遍遍重復實踐,在某個領域練到極致;
性格能力有優勢,那就多做一些和人互動的工作。」
總之,能力不同,出路不同。
老天不會關上所有的窗,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要走的路。
如果眼前這條路走不通,那就換條路試試,因為人生不是軌域,而是曠野。
就像聞一的父母,幫孩子規劃了他喜歡和適合的滑雪賽道後,不強加KPI,不拔高要求,孩子反而為了熱愛全力以赴,成為了滑雪天才。
「快樂」和「成就」之間,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平衡取舍、因材施教,是每個父母都要修煉的必備技能。
畢竟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不一樣,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怎樣的人,關鍵靠家長自身的格局和眼界。
因為成功路上,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當你 允許他用自 己的姿態在曠野上綻放時,他一定會不負重托,隨風生長出自信的枝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