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從幼稚園開始,家長就要給孩子上校園霸淩的「預防針」

2024-12-14親子

河北邯鄲一名初中生遭3名同班同學殺害並掩埋一事牽動了大家的心弦,過程更是讓很多家長潸然淚下。不僅讓我們思考,如果自己的孩子遇到校園霸淩該如何解決,許老師想告訴大家,從幼兒時期就應該給孩子打校園霸淩的「預防針」。

「媽媽,今天幼稚園有個小朋友給我撞倒了,好疼。」

「媽媽,有個小朋友在淘氣堡裏給我咬了。」

「爸爸,那個小朋友抓我的頭發,可疼了。」

很多家長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基本應對也是這幾樣:

可能都會說

「小朋友一起玩沒事的。」

「下次你躲著點,看到他就離遠點。」

「那你就打回去,揍他。」

「去告老師,下次碰你就去告老師。」

有些時候,對付家長也在,去反應時候,對付家長:

「哎呀,都是小孩子,磕磕碰碰不是很正常嗎?」

「真不好意思,我家孩子就比較淘,對不起啊。」

「誰碰你家孩子了,別亂說啊,這孩子玩不就這樣嗎!」

小孩子的行為算不算霸淩呢?算!而且,從小就被霸淩或者「小霸淩者」都會在家長的處理程度上影響今後性格上的發展。尤其是「小霸淩者」的家長,處理不好可能就很有可能培養出一個罪犯!

那麽怎麽樣去給孩子打這個霸淩「預防針」呢?首先就是要認識到,什麽是校園霸淩!

主要看行為,有以下幾類行為,都算霸淩行為:

1 、辱罵、中傷、譏諷、貶低、言語攻擊類。

2、毆打、鬥毆、推搡等動作行為類。

3、損害受害者書本、衣 物、等個人物品。

4、傳播謠言、人身攻擊、名譽損害等。

5、恐嚇、威脅、逼迫受害者做其不願意做的事情。

還有多人欺淩行為,作為家長也要註意,這些可能是更嚴重的行為:

學生之間,人數上或者年齡上占優勢的一方蓄意或惡意對另一方實施以下行為。造成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精神損害的可以被認定構成欺淩。

動作行為:腳踢、毆打、掌摑、推撞、抓咬、拉扯等侵犯肢體行為。

語言行為:嘲弄、辱罵、挖苦、起侮辱性綽號等侵犯人格尊嚴的行為。

其它行為:搶奪、強拿硬要、故意毀壞他人財物等破壞行為。還有群體排斥、恐嚇、威脅、逼迫、孤立他人等影響他人參加學校活動或社會交往行為。

以上這些都算欺淩,如果這樣說起來,相信很多家長發現,自己從小也遭遇過欺淩或者霸淩。那我們如何讓孩子能遠離這些行為、或者說怎麽讓孩子有這些認知呢?

那就先需要讓孩子明白,什麽情況下不是玩鬧,而是被欺淩了,許老師告訴你三點:勤觀察、勤溝通、勤傾聽。

要每天都觀察孩子的狀態,老人常說精氣神,孩子精神狀態、心情、還有在家的一些生活反應,都會映照出一些痕跡,如精神恍惚、易怒、或沮喪等情況,還有就是睡眠狀態,長期生活在欺淩環境下的孩子,睡眠情況也要註意,比如突然驚醒、說夢話、做噩夢等情況,還有就是厭學、害怕上學、不想去上學等情況,這時候家長就要註意了,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先傾聽再溝通,開啟孩子的心扉,然後再用孩子的方式告訴她們如何處理。

孩子9年義務教育的時間,要特別註意這些事情,那麽,發現孩子被霸淩,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呢?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能盲目或者過激處理, 許老師告訴你幾個方式,能從根本解決被欺淩這個問題!孩子一定要知道的應對霸淩該如何解決方法。家長必須要知道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