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別焦慮,早教課和早教是兩碼事!
為什麽要重視0-3歲兒童的大腦發育?
因為0-3歲這一階段,對兒童的大腦發育實在太重要了!
腦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嬰兒的大腦在出生時尚未發育成熟,在寶寶出生後0-3年內,腦部神經才開始急速髓鞘化,而且,神經細胞互相聯結、產生突觸、形成網絡,同時,腦部的重量也逐漸增加。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研究顯示,在生命最初的幾年裏,兒童的大腦以驚人的速度發育,每秒能夠建立超過100萬個神經元連線,這是此後任一階段都無法再現的速度 。
因此早教,即早期教育,尤其0-3歲的早期教育是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在這一階段,如果能適當地給予孩子豐富的刺激,能夠促進其突觸的發展和神經通道的建立,進而強化其學習能力 ,甚至決定了他們步入社會後的薪資 。
如何促進0-3歲兒童的大腦發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7年釋出的報告【生命早期對每一名兒童至關重要】中提到了三個關鍵點 :
關鍵1:營養
嬰幼兒食物中75%的能量都被用於腦部發育,因此讓孩子吃好不僅能塑造健康的體魄,還是大腦發育所必須的。
- 關鍵2:保護
早期的不良經歷,包括疾病、忽視、壓力、暴力(包括嚴重的體罰、大吼大叫等)和汙染等將改變大腦中所形成的神經系統連線 。
- 關鍵3:刺激
包括父母和孩子之間充滿愛意的說話、遊戲、看書、唱歌、回應、互動,以及高質素的早期教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到了「高質素的早期教育」(Quality early learning opportunities),並指出目前全球僅有15個國家制定了能促進幼兒大腦早期發育的基礎性國家政策,確保家長為幼兒大腦的健康發育投入足夠的時間和資源 。
歐美國家對0-3歲兒童早教的重視
實際上,歐美已開發國家非常重視對0-5歲兒童的早期教育,例如英美兩國。
上世紀90年代,英國由社保部門提供0~3歲幼兒的保育服務,教育部門提供3~5歲兒童的教育服務。1998年,英國新工黨執政後,促成了教育和就業部的整合,共同提供0~5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和保育服務 。
英國從2006年頒布的【兒童保護法案(2006年版)】(Childcare Act 2006),到2013年頒布【早期基礎階段檔案手冊】(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profile handbook,簡稱EYFS),再到2014年釋出了具體的框架和標準,已奠定了促進兒童早期學習和教育的主要法律依據 。
同時,英國還頒布了【早期教育專業教師認證標準指南】、【早期教育階段教育工作者任職資格標準】、【早期教育教師資格標準】(EYTS)等一系列要求,不斷提高早教師資的專業水平 。
直屬英國教育部的英國早教中心認為,要促進孩子的學習和發展,需要關註其先天特質,與之建立積極的關系,並且建立起適宜他的環境。
https://www. early-education.org.uk/ sites/default/files/Development Matters in the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 FINAL.pdf
美國最著名的早教方案,是針對低收入家庭兒童的學前幹預專案:The Head Start Program。
1964年1月,林登·詹森總統(Lyndon B. Johnson)在國情咨文中宣布向貧困宣戰。不久,相關專家開始著手制定了全面的兒童發展計劃——這正是Head Start計劃的開始。自1965年以來,Head Start專案從一個為期八周的示範專案發展到包括全天/全年的服務和許多專案選擇,每年為全美100多萬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務 。
研究發現,參與Head Start專案的兒童,表現出了更好的認知和語言技能,並在學校的表現也更好;同時,他們在進入學前班以後,各項技能還在持續進步。兒童參與此類早教專案開始得越早、持續時間越長、質素越好,其效果也就越明顯 。
2017年,我們赴美期間,也看到很多城市的圖書館在為0-5歲的孩子們免費提供每周1節的早教課,主要內容為數碼/字母認知、閱讀課、遊戲課和音樂課等。
早教≠早教課
早教的目的並不在於提高孩子的智力,而在於促進孩子大腦的認知發展。
學術界對智力的定義更類似於一般人對「綜合能力」的概念,智力並不是一個單一維度的概念,它涵蓋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它不光體現在傳統意義的思維內容上,還包括感知覺、記憶、想象、經驗、自我監控、動機等能力。
對於號稱能提高孩子智力的講座或培訓,其內容的有效性並沒有科學研究予以支持!
例如,盡管低齡的寶寶也擁有多種認知能力,但並沒有寶寶真正能夠自己讀書;並且「提高」嬰兒的智力也是不可能的,諸如美國兒科學會和美國神經學會這樣的官方組織已經公開批判了那些宣稱能提高嬰兒智力的計劃。
那些認為「早教=早點開始知識教育」的機構,則更荒謬!
背上書包,去學校教室坐好,在老師的課堂教學中獲取知識的形式,並不適合0-3歲的孩子。即使讓孩子學會數數、認字等知識類的教學只能形成短期的優勢,並不能確保孩子在未來漫長的歲月裏都能在課業上一直領先於他人。
早教的目的在於促進孩子大腦的認知發展,而只要給予孩子適當、豐富的刺激就能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那麽早期教育當然可以交由家庭成員來進行。
如何選擇早教班?
如果父母不了解如何促進孩子早期認知發展,最終決定去上早教班,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資質和設施。 要看早教機構是否具備辦學特許證(可以在網上查詢其真偽),也要看其是否有安全通道,安全措施和安全的玩具和教具、明亮舒適整潔的環境。
教育理念。 考察早教機構的教育理念、整個機構的文化氛圍,看是否適合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家長可以透過與早教老師的聊天,了解其專業性和教育理念。
課程設計。 向老師了解課程內容的設定,看其是否需要基於寶寶每個階段生長發育的特點。可以抽查每個遊戲背後,潛在的目的性是什麽。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技能水平等進行適合的選班,而非拔苗助長。
師資力量。 就如AMI是蒙台梭利學校的金字招牌一樣,師資水平是衡量早教機構專業性的關鍵因素。早教老師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證書,還要有愛心和責任心。即使做不到一對一的教學,也要看看一個老師最多帶幾個學生,因為這決定了同樣時間內,老師對學生的關註度和投入程度。
性價比。 關鍵在於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盲目選擇貴的或者優惠力度大的。
品牌聲譽。 一般來說,擁有科學、系統和完整教育體系的大型知名早教機構會比較有保障,即使不是最好的選擇,至少也不會很差。如果早教機構既有親子園又有幼稚園,並且兩者互動發展,也會有助於孩子的發展。
如何在家早教?
如果決定了在家早教,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議:
1. 為寶寶提供探索世界的機會
確保環境裏包含了各種豐富而適度的刺激。
19世紀60年代,Rosenzweig的研究認為在豐富環境(enriched environment)裏養大的白鼠不僅大腦更重,而且灰質層更厚。由於大腦灰質與認知能力有關,因此這些在豐富環境下成長的老鼠在走迷宮等任務中表現自然也更好。
19世紀70年代,Greenough設定了三種環境,來研究不同環境對對白鼠認知能力的影響。第一組隔離在小籠子裏,沒有任何社會互動;第二組在一個相當大的籠子和其他幾只白鼠生活在一起;而第三組生活在遊樂園一樣的環境中,這裏有各種滑梯,轉輪之類的設施,同樣也是幾只白鼠生活在一起。
最後,研究發現, 生活在自然環境裏的白鼠最聰明,甚至比刺激很多的遊樂園中的白鼠表現更好。
試著去「和」寶寶說話,而不是「對」他們說話。提問題,關註他們的反應,並提供進一步交流的機會。不要覺得寶寶們聽不懂而放棄了與他們交流的機會。當你換尿布或者濕衣服時,寶寶會聽你說的話和唱的歌。
英國早教專家認為,三個月大的寶寶就能開始和你對話了,而你要做的僅僅是在說幾句話以後停下來,留出讓他說話的停頓。接下來,你就會發現他們用聲音和動作來回應你了。令人驚訝的是,小嬰兒也能展開這樣的「對話」,尤其是當你做到下列幾點時:
靠近寶寶,吸引他們的關註;使用簡單、直白、精煉的詞語或者短語;
重復幾次,每次可以有細微的不同;
同時,輔以上揚的音調和誇張的面部表情。
盡管寶寶們可能並不理解你所說的詞語的含義,但他們會對你的聲調和讀書這項活動提供的親密感做出回應。並且,和寶寶一起閱讀還能夠讓寶寶對讀書這件事有愉快的體驗,從而啟蒙持續終生的閱讀習慣。
擔心將來孩子不愛看書?那就要從長計議、從小做起。
先讓寶寶適應並喜歡你為他/她讀書這項活動;等他/她稍大一些,選一些顏色鮮艷的繪本、畫冊給他/她作為玩具,陪他/她一起看並講解;隨著成長與識字,可以從節奏明快、故事有趣、篇幅較短的書籍開始,讓他/她自己來讀,並且與他/她討論故事的內容與人物,慢慢的,讀書就會成為孩子的一項愛好而不是苦差事了。
要想盡早培養寶寶閱讀的樂趣,可以 把他抱到自己的大腿上 ,和他 一起 看書、讀書或者閱讀故事摘要。紙板書和布書能在寶寶的啃咬中幸存下來。你可以買一些書,同時從當地圖書館借一些書。盡量不要把你的錢浪費在購買號稱能促進寶寶早期讀寫能力發展的塑膠玩具上,這些玩具通常會把字母印在表面。寶寶很快就會認識這些字母,而不再需要這些玩具了。
玩具店裏總是擺滿了各種玩具,但對寶寶而言, 最好的玩具其實是你 :一名會玩、細心的成年人,還「裝載」了聲音、眼睛、耳朵、手、膝蓋,並且了解寶寶的喜好。
一些塑膠玩具被吹噓成是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和爸媽進行早教的必備用品, 對這些宣傳語最好持懷疑態度 ,因為大多數都是虛假宣傳。寶寶最初的幾個月乃至幾年是非常重要的,但這期間最能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是你和寶寶之間的對話,以及玩一些最簡單的東西。盡管我們生活在高科技的社會,但寶寶的世界並不需要這些高科技。
寶寶的玩具和周圍的環境需要保持幹凈衛生 。並非所有玩具都得是塑膠的,當然也不需要總是色彩鮮艷的,或者都能發出有趣聲音的。盡管寶寶有時喜歡塑膠玩具,但也喜歡木質和柔軟材料的外表和質感。他們也不希望所有玩具都發出聲音。
一旦寶寶能自己獨立坐起來,他們就解放了自己的雙手,接下來,他們將用這雙手去探索全新的世界。他們透過自己移動、搖晃簡單的玩具,並將這些玩具拿出和放入大一些的容器來學習。爸媽不必無節制地買玩具,只需要有一個「 寶貝籃子」 就足夠了,裏麪包括一把木勺、一個金屬茶杯、一大片棉布、一只軟布球、一個洗澡海綿和一只老式的木制夾。在給寶寶玩之前,需要檢查這些東西都無法被寶寶吞下去,也沒有鋒利的邊緣。在寶寶玩的時候,也需要坐在一旁密切地關註——父母最好能保持沈默,直到寶寶明確地邀請你一起玩。
寶寶 喜歡 使用自己新學到的身體技能。他們會集中註意力去接觸並抓起感興趣的東西。現在他們還沒有「危險」的概念,所以需要你確保他們抓取範圍內的一切都是 安全 的。
寶寶花了很多精力來學習如何讓自己動起來 ,例如爬行。他們會在決定爬向某處以後,經歷從磕磕絆絆到熟練爬行的過程。寶寶上半身發育總是早於下半身的,所以不少寶寶一開始時爬行時是向後爬行的。
寶寶需要足夠多的機會來練習 他們選定的「體操技巧」。如果爸媽總讓他們坐在嬰兒座位或者嬰兒車裏,他們是無法學會這些身體技能的。與此同時,讓他們撒歡也需要一個安全的練習環境。最好的區域是舒適的地面,以及有你在一旁和他快樂地玩耍。一旦寶寶學會了新技能,他們會急切地想要使用這些技能:你會看到大一些的孩子歡快地在地板上爬來爬去。這種「來爬吧」的熱情也是早期學習中重要的一環。
最後結論: 早教很必要,國外也有早教,但早教不等於早教班,並且,早教無處不在!
有點拗口,但是肺腑之言!
參考資料:
Center on the Developing Child, Harvard University, ‘In Brief: The scienc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1 June 2017.
約翰·梅迪納. 讓孩子的大腦自由.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易淩雲. 英國早期教育政策與實踐的現狀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16, 15(6):76-85.
Michel G. F. & Tayler A. M. ( 2005) . Critical period: A history of he transition from questions of when, to what, to how[J].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46(2) : 156 - 162.
Tanner, Jeffery C., Tara Candland and Whitney S. Odden, ‘Later Impacts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Independent Evaluation Group Working Paper 2015/3, World Bank Group, Washington, DC, 2015, pp. 38–41,
Shonkoff, Jack P., et al., ‘The Lifelong Effects of Early Childhood Adversity and Toxic Stress’, Pediatrics, vol. 129, no. 1, January 2012, pp. 232–246
Meyerhoff, Michael K., White, Burton L. New Parents as Teacher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v44 n3 p42-46 Nov 1986. http:// eric.ed.gov/? id=EJ342565
Milton Schwebel, Charles A. Maher, Nancy S. Fagley. Promoting Cognitive Growth over the Life Span[M].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0.
Schulman, P., Keith, D., & Seligman, M. E. P. (1991). Is optimism heritable?: A study of twin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31, 569–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