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錯。
但宣泄情緒沒用,積極處理問題才是正道。
作為一名奶爸,我也曾經深夜崩潰,抱著嗷嗷大哭的娃一腳踢醒酣睡的媳婦兒。
付出多的那個就是會委屈、會憤怒,這是我和媳婦兒的共識。
我家葉女士剛從頻繁夜醒過度到能睡整覺,所以我對於題主夜間哄娃的痛苦,感同身受、記憶猶新。
然而比起指責爸爸做的不到位,我更想幫助題主想想辦法,怎麽才能讓這位還不太成熟、不太明白育兒要付出多少的新手爸爸迅速轉換角色,讓題主媽媽晚上能少一些辛苦、多獲得一些睡眠。
明確態度、合理分工、付出行動、天下太平。
明確態度:生養孩子,從來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
觀念先得擺正了。
往大了說,現代社會,女性直接參與生產,與男性地位平等,沒有義務獨自承擔帶娃工作。
往小了說,娃是倆人的,生的時候因為生理構造罪讓一個人受了,養的時候罪還是一個人受,合適嗎?
家裏的收入倆人掙,家裏有事倆人抗,憑什麽到養娃的時候就只有媽媽一個人負責了?
這是曾經我和我媳婦兒討論有娃以後分工時我媳婦兒跟我說過的原話。
至於上班誰更辛苦的問題,我媳婦兒有名言如下:
有了娃,上班等於休息。如果真要討論「上班更辛苦的那個要少帶娃」,那不妨把家裏的大小事務全都納入考慮範圍:家中打掃做飯洗衣服、娃的沖奶護理換尿片,這個月該加輔食了、過幾天該給娃刷牙了、尿不濕該囤了······家裏這些千頭萬緒的「小事」工作難度不亞於上班,而且是全年無休制。
要說少帶娃,那得是顧家的那位少帶娃。
付出行動:白天多帶娃,晚上自然可以多抱娃
我特別能理解答主先生嘟囔著說出「娃也不讓我抱」,那種委屈和失落。他已經走上了一爸爸們很容易陷入的惡性迴圈:帶娃少——娃不找——帶娃更少——娃更不找。
慢慢慢慢,爸爸心裏對娃的愛和熱情無處釋放,只能深深埋藏;娃感受不到父愛,只跟媽媽親近;媽媽累得一塌糊塗,懊惱自己的婚姻一無是處。
終止惡性迴圈,要馬上付出行動,積極改進!
娃晚上不讓抱,那就從白天多帶娃開始吧。
鼓勵先生下了班多跟孩子玩一玩,抱著孩子做做早教、給孩子讀讀繪本,高質素陪伴,減輕媽媽負擔。
血緣關系在,很快深度參與帶娃的爸爸成了寶寶心中的No.1,甚至夜裏哭著喊著只讓爸爸抱!
雖然爸爸累得夠嗆,但心裏是美滋滋的!
一枚奶爸界的新星就此誕生!
我曾經哄住了我媽和我媳婦兒都哄不好的葉女士,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就是拯救了世界的超級英雄!
合理分工:夫妻搭配,媽媽讓位
孩子夜醒接覺哪能不累,兩個人分擔,只不過能夠「沒那麽累」了。
可以根據寶寶夜醒規律進行分工:一人一夜,或者一人前半夜、一人後半夜。
我媳婦兒的「讓位」就做的非常「到位」。
對我非常放心。 每次我哄睡,娃的被子蓋多少,她老人家從來不看;我沖奶的時候,水溫合不合適,她老人家從來不試;給娃洗澡,我洗沒洗幹凈,她老人家從來不管。我沒自信去問她的時候,她總是眨著萌萌的大眼睛「我也不知道呀」。
得,這不是還得我自己操心。
對娃狠得起心。 我媳婦兒做事非常不!靠!譜!娃剛出生的時候我抱著,不小心讓寶寶頭磕了一下,不是很重,但足以讓在場的爺爺奶奶擔心壞了。我媽就要接手,我媳婦兒大手一揮,「沒事的媽,誰沒個不小心的時候。孩兒他爸抱的挺好呀」。
娃夜裏醒來哭的時候,媳婦兒總是跟我說,「再等一下,看她能不能自己睡過去。」我是舍不得自己的小心肝大半夜的哭出聲,只好自己沖到小床邊開始安撫。
對勞動很有忍耐心 。我發現了一個真理,對於家務,誰的忍耐力低,誰就做的多。我媳婦兒在這一點上表現出了超高的忍耐度。
我覺得寶寶尿不濕已經飽和了,去問她要不要換,「等會兒吧,我覺得不算濕啊」。得,怕寶寶又得紅屁股,我自己換吧。
我覺得寶寶已經很困了,跟她商量要不要哄睡,「我覺得還好啊,等會兒困得厲害了再哄」。得,怕寶寶困的太厲害大哭,我自己哄吧。
我覺得寶寶衣服已經很臟了,想問她要不要換,想想,得,還是我自己換吧。
天下太平:理解是更高級的愛
作為男性,我一直鼓勵男性帶娃,是因為我真的體會到帶娃好處多多,不一而足。
從帶娃過程中不僅深深體會到了養娃的不易,也感受到了很多養娃的樂趣,更重要的是:辛苦的時光我和我媳婦兒一起走過,讓我們更加理解彼此、更加珍惜彼此。
我們就像是戰壕裏並肩作戰的戰友,我們能夠感受對方的疲憊和辛苦、能夠理解對方的喜和愁、能讀懂對方心裏的每一個小心思。
因為我們一起經歷過、一起戰鬥過,這一切都是我們閃閃發光的回憶,都是我們家庭的珍藏。
所以題主快行動起來吧,讓先生也加入育兒大軍!
等到了那個時候,看看你先生還會不會對夜起哄娃嗤之以鼻吧哈哈哈!(來自一個娃剛睡整覺的老父親嘚瑟的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