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暑假的最後一頁即將翻過,即將迎來秋季新學期,有的孩子會表現出一些不同程度的「開學症候群」。專家提醒,孩子需要調整飲食作息逐步提前適應開學狀態,家長也不要過度焦慮。
開學前身體釋放壓力激素導致不適
近日,11歲的小學生子航(化名)頻頻腹痛,家長把他帶到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廣醫二院」)消化內科。了解到子航這幾天都在「趕工」完成暑假作業,醫生從孩子消沈的情緒中發現端倪,懷疑孩子的腸道不適是心理因素導致的。
子航是小學五年級學生,近一周他出現了胃脹、反酸,父母以為孩子是放假期間吃多了導致腸胃積食,於是給他買了些健胃消食的藥品服用,但癥狀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日益加劇,特別是一做作業就「叫肚痛」。
在兒科專家的全面評估下,子航參與了包括腦電圖檢查和焦慮性情緒障礙的量化篩查在內的一系列專業檢測。綜合檢測結果揭示,子航當前的狀況符合「開學症候群」與「腸易激症候群」並存的典型特征,既存在面臨開學的緊張焦慮,同時胃腸道功能紊亂,兩者相互影響。
「經過積極引導和自主調節,大多數孩子的癥狀會逐漸消失。」廣醫二院副院長、消化內科教授楊輝表示,面對未完成的作業以及即將重返校園的環境轉換,孩子的身體悄然釋放著壓力激素——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刺激身體的消化系統。同時,壓力及由此衍生的負面情緒,有時超出兒童自身的情緒辨識與表達能力範疇。
在心理調適機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兒童的身體癥狀體現了內心的不適,具體表現可能包括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如頭暈、頭痛,甚至出現心悸、呼吸急促及腹部疼痛等非特異性癥狀。
「開學症候群」是一種病嗎?
新學期在即,孩子出現緊張、焦慮、拖延完成作業等表現,令家長頭疼不已。近期,不少因情緒變化而身體不適的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前往醫院咨詢。
「開學症候群」是一種病嗎?應該如何應對?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璐璐向記者表示,「開學症候群並不是醫學診斷的病癥,只是一種綜合的表現。建議家長和老師了解到孩子這種情況後,可以采取一些調整措施讓孩子逐步提前適應開學狀態。」
專家建議,開學前飲食要規律,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生冷、容易加重胃腸道負擔或者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的食物;調整作息時間,可以聽聽音樂或者看看書以舒緩心情。
此外,練習深呼吸或冥想也能讓身體放松,減少壓力激素的分泌。楊輝建議孩子在開學前把生物鐘適當提前1-2小時,逐漸適應早起早睡的節奏,同時減少玩電子產品的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
除了孩子焦慮,家長可能也有「開學焦慮」。張璐璐提到,對於家長而言,需要給予孩子更多陪伴和溝通,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鼓勵孩子接納當下的情緒狀態,同時家長自身也要學會調節個人的焦慮情緒,以免加重孩子的焦慮。如果孩子的負面情緒明顯持續,已經影響到了孩子正常的社會功能,那麽建議家長陪同孩子到心理專科進行咨詢。
防秋燥解秋乏,養生方請收好
針對天幹物燥的氣候特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西結合科(內科六區)副主任醫師王小璞給出秋季飲食養生方,以達到養心安神、清熱潤燥。
·酸棗仁蓮子茶:
食材:酸棗仁15g、蓮子10g、百合3g、紅棗4枚、薏米10g、桂圓4枚。
做法:上述食材,將它們都洗凈晾幹水分,倒入茶壺中,加水燒開煮10分鐘即可。
飲用:可代茶飲,睡前加飲一次,有助於提高睡眠質素。
·秋季氣候幹燥,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身體的燥熱感。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多吃蔬菜水果。
·註重潤燥、養陰、增強體質,如山藥薏米粥可補脾健胃,銀耳雪梨湯可潤肺止咳。
文|記者 朱嘉樂
通訊員 許詠怡 何淦清 李敏 石肖鵬 魏彤
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