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的。
首先,確認一個基本邏輯,老了會感到可憐的本質是分為 精神上的 和 物質上的 兩個方面。
其次, 生育子女是普通人抵禦未來風險的最佳方式。
想象一下,幾十年後,你沒有一兒一女,60歲的你身價數百萬,沒有重大疾病,你和你的老伴還有三五摯友,你們頭腦清醒,行動自如,平常沒事就去聽聽音樂,吹吹海風。但卻常常因為膝下無兒無女,倍感落寞。最後,在病床上不得不孤獨的閉上了雙眼。 此為精神上的可憐。
再想象一下,幾十年後,你生育了一兒一女,60歲的你,辛苦耕耘了半生,幾十年的工作使你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問題,你的兒女雖不是名成功就,但維持整個家庭日常開銷的費用,還不是問題。因為兒女結婚的早,你們現在熬過來養育孩子最辛勞的幾年,終於,60歲的你們可以省省心,安享晚年了。若幹年後,疾病降臨,無法支付巨額的治療費用最終使你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這個事實,但好在,在兒女的辛勤照料下安然的閉上了雙眼, 此為物質上的可憐。
同等的基礎上,幸福美滿的排序是:生孩子的富人>不生孩子的富人>生孩子的窮人>不生孩子的窮人。
生孩子不代表精神一定富有,不生孩子也不代表精神一定貧窮。
但對於普通人而說,我們在沒有物質條件的基礎上, 生孩子是更容易滿足我們精神富有的方式。
年輕之時,我們自信滿滿,相信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度過余生。因為年輕,身體的健康和父母的安在,也不斷的支持著這種思想的萌芽和野蠻生長,也在滋養著我們的物質感和精神感。但身體會走下坡路,父母也終會離開,從前可以一口氣爬十幾層樓的身體,爬個五層小樓都會氣喘籲籲。從前父母的安在,使我們不管如何都有避風港的守護。這時,我們失去了可以獲得物質和精神富裕的本源。 而生育子女,便是重新獲得這種本源的最佳方式。 對於大部份普通人而言,血緣關系是我們最大的依仗。
我們都是蕓蕓眾生,我們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我們不是家財萬貫的富豪,也不要做那些不切實際的夢,有人會說,你這就是典型的養兒防老,是封建思想,是錯誤的。我們老了之後可以去養老院,再不行就坦然面對死亡。
是的,咱就不說你有沒有錢去養老院(養老院費用,意味著你要將年輕時候掙的錢投進去,你願意嗎?),或者養老院要不要你(大部份養老院不要無兒無女的),就算你去了,但是將自己最無助的幾年透過金錢締約的方式托付給一個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人或機構,我想,這並不是最終的選擇。還有,不要過分的相信自己,沒有幾個人會坦然的面對死亡。
此回答,並不是勸導大家生或者不生,人生的道路無論如何走,都是自己的選擇,他人無權幹涉。人生的每個階段的思想都是不同的,尊重他,坦然的走下去。
本人大學生,尚未經人生之路,看待問題可能不太全面,請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