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兒童青少年如何使用電子產品?家長應該了解這些

2024-03-31親子
央廣網北京3月31日訊息(記者 宋雪)提到電子產品,很多家長都是又愛又恨。電子產品能讓小孩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安靜,起到「安撫奶嘴」的作用,但又面臨著使用時間不受控制的風險,不少家庭經常會因為孩子玩電子產品過多而產生矛盾。對此,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趙青給出了一些分析和建議。
不同年齡階段對電子產品的需求不同
趙青認為,在幼稚園時期及以前,電子產品主要起到「安撫奶嘴」的作用,豐富的形式、有趣的內容可以吸引孩子,讓他們暫時保持安靜、不打擾環境中的其他成員。
在小學階段,孩子透過刷短影片獲得一些有趣的知識,接觸到現實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新鮮事情,還可以透過玩網絡遊戲獲得短暫的精神興奮、實作網絡上的人際交往、成為朋友之間的談資。
而隨著孩子心理成熟度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在中學階段,網絡遊戲和短影片更多地承擔了取悅心情、釋放壓力、逃避現實困難、建立虛擬社交的角色,也更容易讓這一人群上癮。
電子產品對於兒童、青少年的危害
趙青指出,電子產品對兒童、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浪費時間,花費在電子產品上的時間過多,會減少孩子在現實世界中成長的機會。第二,影響心理健康,過度使用網絡,與註意力下降、情緒問題、低自尊、人際關系不良、睡眠問題、親子矛盾增加有關。第三,影響身體健康,過度使用網絡可能威脅到視力和頸椎健康,讓身體得不到充分鍛煉。
如何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就像雙刃劍。「兒童青少年的自我約束力欠佳,家長應從娃娃抓起,對電子產品進行嚴格管控。不要等到中學時期,因為電子產品頻發親子矛盾、明顯影響社交和學習的時候才來約束。」趙青表示,幼稚園及以前的幼童興趣廣泛、非常容易建立社交關系、註意力易轉移,家長應盡量不主動提供獲得電子產品的機會,如果孩子強烈要求玩電子產品,可以用他感興趣的其他活動轉移註意力,豐富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如做手工、讀繪本、戶外活動等。
「小學時期的孩子有自己的資訊獲取渠道,會主動尋找和使用電子產品,家長需要嚴格約束使用時間,可以探索多種方式,比如與孩子簽訂使用協定,在ipad‘設定-螢幕使用時間-APP限額’中合理安排打遊戲和刷影片的時間,只有在規定的時間裏才能發放電子產品,將電子產品作為完成任務的獎勵等。」趙青強調,家長應嚴格遵守制定好的約定,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才能對孩子起到有效的約束。
小學時期,除了對電子產品嚴格管控,還需要重點做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趙青建議,可以讓孩子在小學時期增加戶外運動,當孩子習慣於運動,中學時期就可以透過運動釋放情緒壓力。小學低年級階段,兒童還沒有發展出維持固定友誼的能力,社交相對比較簡單,家長需要創造機會讓孩子進行同伴交往,有利於讓兒童充分鍛煉社交技巧、鍛煉應對同伴質疑和嘲笑的能力、處理人際矛盾的能力。在高年級,需要發展出固定友誼的時候,孩子才會比較遊刃有余,不至於過度敏感。
對於小學時期的孩子,家長可以多多培養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的自尊和成就感,不要過度要求、指責、打壓、辱罵、貼標簽,可以鼓勵小進步、協助制定計劃、適當表達對孩子的欣賞等,幫助孩子體會到按時完成計劃或克服困難時的成就感。
「中學時期,好的心理素質有利於讓電子產品的使用更可控。孩子有榮辱感,有明確的目標,和執行計劃的能力,有釋放不良情緒的方法,社交不過度敏感,有自信和確定感,對生活有熱情和驅動力。這些素質都有利於促進孩子的自我約束力,防止電子產品上癮。」趙青強調,防控電子產品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不要等到孩子已經上癮、影響到學習和健康,才去施加管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透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