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有哪些9

2021-04-26親子

推薦浪花的【大探險家】,這個作者好像還有一系列的書,質素都很高!

【大探險家】是一本很厚很厚的書,不是那種隨便翻翻就能擱置的書,它在書裏講述了歷史上11個偉大探險家的故事,有我們熟悉的馬可·波羅、玄奘、亞歷山大·洪堡,也有我們不熟悉的女性探險家讓娜·巴雷、瑪麗·亨利Eta·金斯利。

從書裏我們能充分感受到探險家們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無論是達爾文透過探險和實驗發現了進化論,還是玄奘為了傳播佛法歷盡千辛萬苦走遍整個亞洲,他們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都讓人肅然起敬。

但讀完整本書並不意味著閱讀結束,因為比讓孩子了解這些探險家更重要的是,帶他們領會探險家們的精神。

也正是這些精神,才使得他們一直被後人念念不忘。

1、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會永遠進步

愛因斯坦曾說:「我沒有特別的才能,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會永遠進步。」

愛因斯坦這話雖然在謙虛,但他提到的「好奇心」,對孩子確實很重要,保持好奇心的孩子,未來才會有無限可能性。

這也是【大探險家】裏那些不畏艱難的探險家們教會孩子們的第一件事: 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會永遠進步。

或許現在的人很難想象,但是在探險家們生活的那個年代,交通並不便利,他們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去丈量那些未知的世界。

就像書裏提到的高僧玄奘,【西遊記】遠遠美化了玄奘的取經路,實際上的取經路更險惡,而且只有他一個人艱苦跋涉。

在西行途中,他翻越高山、穿過沙漠、森林和湖泊,甚至還遇到過令人恐懼的巨龍。

路途的艱辛尚且能克服,但面對未知的旅途,沒有地圖,沒有標識,甚至不確定未知的世界裏是否有人存在時,又是什麽促使著他們行路探索呢?

我想一定是好奇心,對未知的向往與想象喚醒了他們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幫他們克服了所有的恐懼:

對未知的恐懼、對有去無回的恐懼、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恐懼。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公元前4世紀的皮亞西斯成了第一個離開地中海的希臘人,他詳細記錄了他所看見的土地、遇到的人以及那些與希臘截然不同的風俗習慣。

但是他卻被當時很多人稱之為「騙子」,大家認為他的記錄不切實際。

可時間給皮亞西斯翻案了,證明他的緯度記錄與現代測量結果大體吻合。

保持好奇心的人會一直進步,因為他們總是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留出空間,而這是科學和思想進步的重要條件。

2、勇敢的人先欣賞世界

陪孩子讀這些探險家的故事時,她無比羨慕這些人,理由是他們可以去很多地方,看很多不同的風景。

這也是我羨慕的地方啊,勇敢的人總是先欣賞這個美麗的世界。

縱然探險的過程充滿艱辛,或許探險的目的也不純粹,但並不影響這些探險家們先普通人一步,去欣賞並享受那個被發現的新世界。

我們熟悉的馬可·波羅來自一個商人家庭,他的探險並不單純,但並不影響他在旅途中觀察看到的風土人情,這些後來被記錄成書【馬可·波羅遊記】,再一次激發了後來人對東方的好奇心與探索熱情。

無論出於什麽目的,勇敢踏上旅程的馬可·波羅比當時的很多人更早一步看到了美麗的東方世界。

還有被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旅行者」的伊賓·白圖泰,21離開家,50歲才回家。

在長達29年的旅途中,他騎駱駝、坐船或者徒步,有時結伴同行,有時獨自上路,他曾經到過印度、中國、印度尼西亞等很多西方人從未涉足的地方。

他參觀過埃及亞歷山大大燈塔(現已成遺跡),去過美麗輝煌的開羅,瞻仰過大馬士革的清真寺,也曾在中國泉州港口下船,感受過中國的風土人情。

他旅程之豐富,即使放到現代社會,也令人嘖嘖稱奇。

勇敢的人先欣賞世界,雖然這句話有點雞湯味,但讀完這些探險家的故事後,發現所言不虛。

因為勇敢率先踏上旅程的那些人,他們真的欣賞到了更好的世界,甚至讓後來人也得以一同欣賞那些世界的稀奇新鮮。

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畏艱險、勇攀險峰的故事,激發了一代代孩子心中的勇氣和自信,鼓勵著孩子們勇敢地去探索未知領域,從而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得到更深刻的人生體驗。

3、比獲取知識重要的是,提出問題

網絡時代資訊多到爆炸,我們的孩子根本不缺知識,想要了解什麽資訊,只要上網一搜尋,立馬就能知道,而且全面又準確。

孩子們缺的不是回答一個問題的能力,而是提問一個問題的能力。

而這項能力對於好奇心旺盛的探險家們來說,簡直駕輕就熟。

比如探索南美洲的亞歷山大·馮·洪堡,以及受他影響踏上南美洲的達爾文。

從小愛好采集動植物標本的洪堡探險過程中,每次到達一個新地方,就連忙去觀察和記錄:山的高度、蝴蝶的顏色、猴子、植物和鳥類。

在不斷觀察記錄中,他不斷提問,又不斷推翻,最終他意識到了地球是一個大型生態系,人類要克制自己的某些行為,一旦破壞生態平衡,整個生態就會受到影響。

而受他影響的達爾文也踏上了「小獵犬號」,跟隨眾人一同去南美洲。

在旅行中,達爾文一次次考察,而問題也一個個接連出現。

他不斷提問自己,並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再加上分析思考,最終出版了【物種起源】,震驚了整個科學界。

從洪堡和達爾文的探險中,我們發現並沒有一個一個預設的答案等著他們,他們需要透過觀察去提出問題,並且再透過觀察和思考來回答自己的問題。

而支撐他們不斷自我提問,不斷探索答案的,還是好奇心。

因為對萬事萬物保有好奇心,所以不會麻木,會發出疑問。

其實我們的孩子最初都是「十萬個為什麽」的好奇寶寶,他們對世界無限好奇,對萬事萬物充滿新鮮感,但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麽,才使得他們眼裏失去了光,不再好奇,甚至不再去探索。

這才是我們父母值得深思的!

4、世界觀的匱乏,是由於地理知識的匱乏

這是周軼君在【圓桌派】說過的一句話,我覺得非常能詮釋這本【大探險家】。

當那些探險家在出發之前,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也很片面。

古往今來有這麽多的探險家,為什麽作者選取了這11個人,在前言裏他告訴了我們選擇標準:

這些探險家或旅行者格外尊重他們所遇到的人、文化和自然環境。

為什麽尊重呢?

我想正是因為他們親身感受過這個地方。他們吃過當地人的食物,喝過當地人的水,甚至睡過當地人的床。

當他們到達某個地方那一刻,這個地方對他們而言,就不再單純是地圖上的一個點,而是真真實實的一片土地,從而看待它的眼光就不會再高高在上。

就像伊賓·白圖泰,雖然沒有掩飾到達中國的陌生感,卻依舊會為美妙風景和領先之處而驚嘆。

就像馬可·波羅在旅行之初,常常嘲笑東方的一些習俗,但隨著他看到的越多,他的視野也越來越開闊,接納當地風俗的同時,也開始願意去向當地人學習。

正是因為他們真正的觀了世界,所以他們的世界觀才日趨完善。

說到這,常常會有人質疑中產父母們假期斥巨資帶孩子出門旅遊的意義,我想帶孩子出門旅行的最大意義就是:

讓他們用雙腳親自去丈量下那個在書本裏學過的名勝古跡、用雙眼親自去欣賞下那個在書本裏學過的美好風景。

而這也是【大探險家】想要傳遞給我們的理念:

當你真正地踏上一片土地,你才能平視它。

除了探險家們傳遞給孩子們的4個精神,我覺得這本書還有一點特別好:沒有性別歧視。

11位探險家裏,有兩位女性。(女性數量少,不是作者歧視,而是因為那個時代的女性實在是太受局限了)

書裏面提到的女性探險家有「歷史上第一位完成環球旅行的女性」讓娜·巴雷,還有獨自前往西非的瑪麗·亨麗Eta·金斯利。

出生於18世紀法國的讓娜·巴雷冒著生命危險、女扮男裝隨丈夫登上了「星星號」航船。

一個女性和一群男人生活在船上,要保守秘密,還要不斷探險,這其中的艱辛我們難以想象,但更可悲的是,因為是女性,並沒有多少人認識到讓娜·巴雷在科學上做出的貢獻,盡管她進行了非凡的實地考察,也采集了大量物種。

直到200多年後,生物學家艾歷·泰佩了解讓娜·巴雷的故事後大受震撼,把一種新植物命名為了「巴雷茄」。

還有獨自去西非探險的瑪麗·亨麗Eta·金斯利,盡管她不是一個革命者,但是她的西非之行,卻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歐洲人對非洲的看法。

雖然這些偉大的女探險家並沒有留下太多的記錄,但是在那個時代,她們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卻永遠閃耀在後來人的心裏。

除了11位探險家的故事,由「全球最佳書籍設計」的國際插畫大師繪制的插圖,也給人帶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色彩柔和的彩色風景極富詩意,而粗線條的黑白人物又非常野性,詩意與野性在書裏完美糅合,讓我們一邊為探險家不畏艱險的樂觀而感動,一邊又為他們的好奇心和勇氣而震撼。

【大探險家】是真正值得給孩子們閱讀的童書,它不功利,不會讓孩子學到得高分的技巧,也不會教孩子如何做題,但它卻在試圖用探險家們的故事,來喚醒孩子們被丟掉的好奇心。

我是 @唯唯豆奶 ,愛閱讀 ,愛童書,分享娃的閱讀,學習踩坑經驗,歡迎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