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去了貴州,其中有一站印象特別深刻: 千戶苗寨 。
路上導遊這麽介紹 苗族 過去的婚戀風俗:新婚男女洞房三天,然後女方回娘家,甚至還可以再談戀愛,過一年生出孩子了,再回夫家就是合法夫妻,當然頭胎大家也不追究,往後再生就是了。
——是把女性生育機器化的糟粕文化沒錯了。大人當個笑料也就算了,但對小孩來說,著實就沒啥營養了。
然而妄想從導遊那裏聽到更深的民俗,似乎也不太可能了。
所以當我遇到 親親科學圖書館【這就是中國】 ,著重講10個少數民族,在看 【苗族】 這本時,心裏長籲一口氣,終於可以跟娃好好講講了!
原來苗服的重點在 刺繡 和 蠟染 上,號稱「傳在身上的史詩」:
紡線、織布、刺繡、染色……僅僅是刺繡就有幾十種技法。先用蠟刀把花紋畫在布上,然後浸染,有蠟的地方染不上顏色,再把蠟洗掉,布上就產生美麗的白色花紋了。
吊腳樓。 導遊可沒告訴我,吊腳樓的四周都是 楓樹 ,而且苗族人會用 楓木建房 。是因為苗族人崇拜楓樹。
非遺 的 銀飾 , 長桌宴 , 酸湯魚 , 打糍粑 。
甚至, 梯田 和 稻田養魚 !
能對應上了,旅了遊回來,再看看書。知識才算是真正學到了,屬於自己了。
還有今年大熱的 「湖北省博物館」 ,我們夏天也跟風去了,人賊拉多~
排隊半小時,看劍2分鐘的 「越王勾踐劍」 ,看了,還買了同款文創慕斯。不過我當時可沒好跟孩子講 吳王夫差臥薪嘗膽 ——學過,但細節真的記不清了。
回家再配合繪本 【一起去逛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 看看,就又回憶起來了。
曾侯乙墓編鐘 ,我們倒是圍觀了許久,因為正好在做音樂啟蒙,發現中國古代的音律,居然也幾乎對應得上現在西方的樂理。十分神奇。
還有這個號稱是當時 工藝天花板 的 「青花四愛圖梅瓶」 ,我們其實是在武漢博物館看到的原物。
四愛圖分別是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林逋愛梅鶴、周敦頤愛蓮(【愛蓮說】就是了)。也是一個給娃順便講講古詩詞的好機會。
年底了,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還生活在自己的故鄉啊,我現在離故鄉1000多公裏。年輕一代組成的家庭,年味淡了,甚至過年的傳統都不大記得了。那就來看看這本 【這就是中國——春節】 。
從臘八開始(友情提示,2024年1月18日臘八節,距今只有1個月了)準備過年,北方蒸饅頭,南方打年糕(雖然現在日常也都可以吃上年糕了)。
過年為什麽要穿紅色衣服呢?因為 年獸/疫癧之鬼/夕 害怕紅色,人們穿紅衣、貼紅紙、放爆竹,能驅逐怪獸,趕跑年獸。
還有除夕要沐浴「洗年殘」;初一要拜年,不能洗澡洗衣服掃地丟垃圾;還有原來初五迎財神是江浙一帶的習俗啊,現在貌似也全國化了。
這些有趣的民俗文化,趁我們忘記之前,還是非常值得透過書本的方式傳承給我們的孩子們的。
所以,我非常推薦這套 親親科學圖書館 系列 【這就是中國】 ,幫我們給孩子講解那些我們已經快要忘掉的民俗文化,一共分為5輯:
1、以10個城市命名的人文地理主題 【你好!中國】 ,如果你家就在/去旅遊過這些城市,對應繪本看看,會十分有趣。我們就重點閱讀了我們所在的【廈門】這本。
2、以10個知名博物館命名的歷史主題 【一起去逛博物館】 ,今年火出圈的那些博物館顯眼包們,都能在這上面找到!我們就重點閱讀了暑假去過的 【湖北省博物館】 這本,上文有提到。
3、以傳統節令節氣(春節/端午/中秋/清明)命名的民俗主題 【這就是中國】 ,到了對應的日子,就拿出對應的那本書翻一翻講一講,爸爸媽媽們再也不擔心被孩子的問題問倒了!前面提到的 【春節】 就屬於這個主題。
4、以10個少數民族命名的民族主題 【這就是中國(第二輯)】 ,和我一樣喜歡帶娃旅遊的家庭一並不能錯過!因為遲早會去到這些少數民族,到時候怎麽講解?帶著繪本一起去吧~前面提到的 【苗族】 就屬於這個主題。
5、可以直接用作國學韻律啟蒙的文學主題 【一起來讀古詩詞】 ,120首古詩,每首都有註釋和轉譯,學渣爸媽也能輕松應對,從易到難編排,讓孩子愛上古詩詞!
這套書不著急一次性看完,放在書櫃慢慢看一兩年都可以 ——到了對應時令看對應的書,旅遊到了對應地方看對應的書。比如年關將至,就很推薦看【春節】【十二生肖】【吉祥植物】【吉祥動物】【筆墨紙硯】這幾本。旅遊到了青島、大連、廈門、上海……就找出對應的書看,玩也玩了,學也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