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心理學家看來,遊戲,是孩子們的第一語言。成年人應該耐下心來,傾聽孩子們在說些什麽。
近期,小學生群體中流行一種新遊戲拍「煙卡」,或叫打「煙牌」。「煙卡」由廢棄煙盒制作而成,孩子們把各種煙盒蓋撕下來,折成長方形卡片,雙手合攏,以空掌心拍擊地面,卡片被掌風擊中翻面就算贏。
一學生展示「煙卡」怎麽疊的。©南方日報
當「香煙」與「小學生」這兩個詞放到一起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心生警惕,在相關報道中,「有害」「沈迷」「防範」等用語,充分體現了成年人的憂慮。其實,如果看過孩子們的遊戲,就知道所謂拍「煙卡」並不是新鮮玩意兒,70後、80後的家長們,小時候也玩過類似的遊戲。有的是「拍紙牌」,有的是「拍卡片」,紙牌就是撲克牌,卡片則是當時流行收集的東西,比如幹脆面裏的成套球星卡片;也有用煙紙疊成方塊來拍的,收集煙紙就跟集郵、集火花的愛好差不多。
沒想到的是,這種遊戲又在如今的小學校園裏重現,更沒想到的是,有些成年人對童年遊戲大驚小怪起來。
要說這種遊戲是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肯定不是。有家長擔心,孩子們在遊戲中接觸到煙卡,可能會對吸煙產生好奇心。有的孩子已經可以根據香煙價格,將「煙卡」分為不同等級,比成年人還熟悉香煙。而且當他們收集「煙卡」的時候,被動吸二手煙的可能性在加大。還有學校發現,學生在收集「煙卡」的過程中,有的出現了不良行為——到處撿煙盒、向他人索要、在小賣部賒賬、互相攀比等。甚至,還有孩子在遊戲中沈迷輸贏,有了賭博的傾向。
但是,教育從來不是把孩子們當成嬌柔的花朵,供養於溫室,而應該是經歷陽光風雨後依然堅韌挺拔的翠竹。相比有的學校「一刀切」禁止,湖南瀏陽市道吾小學的做法更值得推崇。
道吾小學校長來信。©澎湃新聞
道吾小學的校長陳利莎先是讓孩子們教她怎麽遊戲,然後寫了一封公開信,將遊戲中她的觀察和體會分享給了家長。她在信中說,孩子們先是教了她「制勝手勢」,然後在最初的幾局讓著她,等她熟練了才開始與她真正較量。她對此感悟道:「在遊戲裏能習得遵守規則、競爭合作、統籌分析、人際交往、資源利用等能力……」陳校長把孩子的興奮與家長的焦慮一起擺在桌面,開展主題班會和辯論賽。在她的鼓勵下,孩子們勇敢地向家長表達觀點,而家長也在回執中陳述理由。進行平等地交流,然後以「約法三章」的方式遊戲,這遠比簡單粗暴的禁止有效得多。在陳校長看來,德育的目的不必太在乎結果,討論互動才是更彌足珍貴的。
收集煙卡不等於買煙吸煙,喜歡遊戲並不必然就會沈迷,繼而影響學習。其實,對孩子們來說,追逐新鮮的遊戲、玩具,與小夥伴們擁有共同的話題,在遊戲中學習規則、進行社交、認識自我、展現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成長必須的功課。大人們應該關註、引導,但不必過度敏感、上綱上線。
當發現孩子很投入地玩一種遊戲時,不妨與孩子一起體驗,並坦誠地展開討論,了解他們的興趣和動機,向他們告知風險,與他們商討規則;還可以鼓勵他們走向戶外,擺脫電子產品的誘惑,激發更多的興趣愛好,開創更多的遊戲。在教育心理學家看來,遊戲,是孩子們的第一語言。成年人應該耐下心來,傾聽孩子們在說些什麽。
來源:馬青/微信公號「光明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