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要求8個月的嬰兒不怕生??
孩子到這會是最正常的陌生人焦慮+分離焦慮期,這是最正常的認知發展,能不能尊重一下孩子的感受與想法?
作為成年人,要求一個嬰兒不怕生,這怕是有點欺負弱小了吧?
多給自己提點要求不行嗎?要求你自己和陌生人尊重孩子的感受,讓陌生人先保持距離給孩子點安全距離和適應時間。
你就一句話「我孩子現在怕生,你先別逗他,等他一會熟悉了可能就好些」就可以保護孩子,並且拒絕陌生人給你孩子帶來的焦慮,這非常簡單,這才是父母應該做的。而不是要求一個嬰兒去迎合一個無知又沒點自知之明的陌生人。
孩子是用來尊重保護的,不是拿來撐父母面子的。
好了,歸根結底還是對嬰兒認知發展不了解的緣故,還是科普一下陌生人焦慮和分離焦慮吧
嬰兒從出生開始就會與他的照料者建立依戀關系,比如他會透過哭來尋求照料者的回應,他也會用眼神接觸、肢體動作等回應照料者的行為。
當孩子可以區分媽媽(照料者)和陌生人的區別時,他就會進入分離焦慮期(陌生人焦慮)。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如何面對分離焦慮。
這種恐懼分為兩種:一開始,他對陌生人產生恐懼。接著,過一陣子,他便會擔心媽媽(照料者)的離開。
第一種 對陌生人的恐懼 正是說明寶寶開始有辨識區分的能力。
第二種 對媽媽離開的恐懼 的產生原因,皮亞傑將之稱為「客體永久性」,當物體消失後,他並不會記住物體的存在,他無法意識到,即使媽媽離開,其實媽媽還是存在的,他會認為媽媽不在了就不存在了。
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而言,嬰兒只承認他們看得到、摸得著、能夠切實感覺到的物品的存在。
分離焦慮大概在7-8個月開始,12-14個月之間達到第一個高峰, 之所以時間範圍這麽廣,是因為每個寶寶認知發展有差異。
當你能理解寶寶產生恐懼的兩種原因,你就能理解這一階段寶寶常見的哭鬧、夜醒、睡到一半起來查崗等行為背後的本質原因。
作為孩子認知發展的必經階段,媽媽沒必要為此過於焦慮,也不用苛責孩子為什麽認生喜歡哭鬧,反而應該感到高興,你捕捉到了孩子成長的訊號, 這正是孩子與你建立信任的象征,你理解他的心理需求。
當你捕捉到孩子的分離焦慮期,你應該重視引導孩子對於分離的認識和體驗。我們常說,人的一生中很多重要的能力是在頭三年建立的。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分離」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課, 幫助孩子學習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妥貼的看待分離,正是這階段你給孩子上的人生第一課。
其實分離焦慮不僅僅存在於嬰兒身上,很多父母也有嚴重的分離焦慮,尤其是他們自己過往經歷裏沒有學會很好的處理分離帶來的恐懼,就會在分離時刻,將這份恐懼對映到孩子身上。
這也導致他們的處理方式是回避的,不去直面自己的感受。但是回避並不會讓分離的痛苦消失,只會讓自己和孩子都更加不會應對這份情感。
所以,一媽 不推薦用躲避、訓斥、轉移註意力等方法去讓孩子回避面對分離給自己帶來的感受。 因為這些做法並不會減輕分離帶來的焦慮,反而會毀掉你和孩子之間的信任。
即使有哭泣,這也是孩子需要學習應對的必修課。當孩子可以學會克服分離帶來的恐懼,那他的信任感和依賴關系才會走向真正的健康穩定。
當然,這也不是說:就放任孩子哭好了,不要理會他的恐懼,讓他自己解決。而是說我們需要直面孩子和自己的情緒,並給情緒提供一個合理的發泄渠道。
改善分離焦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8個方法
1. 不要偷偷溜走,但也不要拖泥帶水。
當你需要把孩子托付給他人幫忙照料時,大大方方的向孩子說再見,並且告訴他你回來的時間(能說到做到的時間),然後果斷離開。
說完再見立馬離開,這會幫助孩子更容易應對分離焦慮。如果你哭哭啼啼非要將這場分別搞成十裏相送,那你的這份焦慮和不舍只會傳染到孩子身上,讓他的恐懼翻倍,對於孩子適應接受「分別」這件事變得難上加難。
2. 不讓你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孩子。
有的父母,孩子哭了,會覺得比孩子還難受,依依惜別,把本來沒那麽淒慘壯烈的告別變成了一場煽情的親情戲。
有的父母,孩子不哭,反而還覺得心裏不是個滋味,覺得孩子不依戀自己,進而焦慮煩悶,把這些情緒有意無意的傳給孩子。想要讓孩子合理去看待分離,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3. 當孩子抗拒陌生人時,不要去強迫孩子接受陌生人,要給孩子緩沖時間。
有的媽媽會問我說「我的孩子8個月大,一見生人就哭,我該怎麽糾正他?」
其實根本無需糾正啊,你只需要告訴陌生人:「我的孩子現在很恐懼需要保持一段距離」,就可以了。去理解他這個階段必然經歷的認知發展,並且尊重他的情緒,這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4. 照料人誠實的面對孩子的情緒,並且表達出來。
比如「你現在哭了,因為媽媽的離開,我能夠理解」。也誠實的向孩子闡述你的情緒,比如「媽媽現在要上班了,離開你媽媽會傷心,但是我們很快會再次見面的。」
5. 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藏貓貓的遊戲。
將物品藏起來,讓他試著找一找,將自己的臉蒙起來,讓他扯開面紗再次看到媽媽的臉。這樣有助於孩子的「客體永久性」概念的建立。
6. 在日常照料中,可以有一個主要照料者,也可以有幾個輔助照料者。
這樣讓孩子與不止一人建立依戀關系,有助於防止孩子過於粘著一個人。
7. 給孩子提供一個有趣多樣的環境。
在他們情緒平撫以後,可以迅速投入到這樣的環境,開始新的活動。
8. 給孩子引入一兩件安撫物。
它們會暫時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有助於孩子自我安撫。
分離焦慮的第二個高峰大概出現在孩子入園入托初期。 對於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認知上基本已經有「客體永久性」的概念,此時更多的側重點,應該放在父母自己的情緒管理和對孩子認知的引導。
有很多繪本故事可以提前講給孩子聽,比如【魔法親親】【我愛幼稚園】等。而父母也要將這件事看的輕松一點,孩子進入學校,融入社會是遲早的事,孩子自身其實也是有強大的學習適應能力,此時父母需要適度適時的向後退一步,而不用拖泥帶水依依不舍。
父母與孩子的愛終將指向別離,想開這一點,也就輕松一些了。
更多嬰幼兒斷夜奶、規律作息、睡眠引導以及大量媽媽獨家實戰經驗,都在公眾號【一媽育兒】上。
如果你想學習育兒知識或者關註本書最新內容,可以關註微信公眾號【一媽育兒】,並且可以加入到我們的新手媽媽群,這裏有一群熱心分享的高知媽媽。
關於孩子抱睡、奶睡、接覺、點心奶、哭鬧原因判斷、規律作息培養、育兒觀念、家庭關系處理等問題,你將在這裏找到解答
關註公眾號【一媽育兒】回復關鍵詞「109」即可獲得一媽精心準備的90分鐘的【10大哄睡方法,寶寶作息規律,睡得香甜】的免費線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