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四大名著不僅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影響力早已突破了文學層面,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說「有華人飲水處就有金庸」,那麽四大名著就像是寫在中華民族骨子裏的基因,是中國人精神家園中不可缺少的拼圖。對於孩子來說,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建立自我認知,提升民族認同感。
國民IP,影響力無人能及
明代【三言二拍】的作者馮夢龍根據內容的可讀性、文學性,首次把【西遊】【三國】【水滸】列入 「四大奇書」,後來經過不斷的演變,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中國古代四大古典名著的版本。
中國古代小說浩如煙海,為什麽偏偏是這四本書?因為其他作品不僅在文學造詣上難以望其項背,影響力也望塵莫及。對於大家來說 , 這些經歷一定不陌生:
看到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腦子裏是唱出來的;見過這個簽名:騎著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
搜集過小當家【水滸】卡片,為了湊齊108將費盡心思;
每次一聽到「噔噔蹬蹬 噔噔蹬蹬」的片頭音樂就欣喜的東張西望、抓耳撓腮;
在B站刷過諸葛丞相的彈幕,轉發過唐國強老師的鬼畜表情包;
對朋友發出靈魂的拷問: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看【浪姐】扯頭花,歡脫的投擲一張評論圖片:
如果你身上一條都不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你是一個外國人,或者根本沒有在中國生活過。
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四大名著也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比如下面這段對話:
我有四個女朋友,一個像林妹妹,一個像貂蟬,一個是白骨精,一個是孫二娘;我還有四個男朋友,一個像豬八戒,一個像王矮虎,一個是賈璉,一個是魏延!
這段對話,文字很少,但資訊量極大。你不但能秒懂,而且可以充分了解了這些人的特征。 這種神秘的東方資訊傳遞法,叫做「中文語境下的表達默契」。 什麽是國民IP?這就是國民IP。
四大名著還是無數文藝作品的來源:
中國第一部長篇動畫是1941萬氏兄弟出品的【鐵扇公主】;中國第一部電影是1905年譚鑫培的京劇【定軍山】(老將黃忠拖刀計斬夏侯淵);
80年代被搬上電視熒幕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一播出就萬人空巷……
而類似【大話西遊】、【悟空傳】、【水滸後傳】、【三國機密】這類衍生的產品,每隔幾年就會湧現出一批。還形成了紅學探秘、三國解析等學術流派,民間愛好者眾多。為什麽那麽多的演員會不計片酬的出演各種版本的四大名著?不僅是認準了國民IP的熱度,也是因為這些角色過於深入人心,觀眾很容易就把對角色的喜愛移情到演員身上,可以妥妥的吃一波人設紅利。
陳曉旭版本的林黛玉無人能夠超越,她的不幸早逝,在粉絲眼裏成了「她就是林黛玉」的註腳。唐國強老師成為了B站鬼畜影片的扛把子,他本人也加入了彈幕大軍和大家一起狂歡。而六小齡童若不是老夫聊發少年狂,靈堂賣片的舉動過於驚世駭俗,本可以安安穩穩的守著鬥戰勝佛的金身不破,享受老藝術家德藝雙馨的晚年生活。此處應該奉上一個諸葛丞相的評語:
閱讀門檻低,老少鹹宜,文學生命力極強
無論是不識字的孩子,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還是想建功立業的青年,不惑的中年,知天命的老年,大家都能夠在四大名著中找到樂趣。入門門檻低,老少鹹宜,周圍的人都能講幾句自己的見解—— 這種全民參與的盛況,除了股市,我就只在四大名著上見過。
小時候聽【西遊記】的故事,幻想自己也能有筋鬥雲和72變的神通。少年時夢想「快意恩仇、鮮衣怒馬」的江湖,期待學會一身本領,見了大哥納頭便拜,過「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長大以後想成就一番事業,忽然理解了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的心境:若雄兵在手,誰不想問鼎中原?看淡人生百態後,臨老又難免發出「白茫茫大地真幹凈」的感慨。有人還寫出了「少不讀紅樓,老不讀西遊」的讀後感。這四本書,在不同的年齡讀,確實會有不同的感覺:
小時候向往美猴王戰無不勝,長大後發現神仙也是身不由己。今何在寫出了【悟空傳】,周星馳用無厘頭解讀了【大話西遊】;少年時羨慕水滸好漢快意恩仇,長大後才發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沒辦法只憑自己的好惡行事。即使江湖人稱「智多星」,也可能因為選錯了大哥,含恨自殺;
還有人,比如我,多年以後看晉江女頻,無師自通的就懂了「扒灰」、「貼燒餅」的意思,攤手。
還有一些藏在四大名著中的小彩蛋,也會增加閱讀的樂趣。比如【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成書時間非常接近,網上關於施耐庵和羅貫中的關系一直爭論不休,大部份人認為施耐庵是羅貫中的老師,還有一些人認為他們兩個是同一個人,羅貫中是施耐庵的筆名。【西遊記】裏的石頭看起來和【紅樓夢】裏的石頭系出同門,女媧補天留下了兩塊石頭,一塊有妖氣,另一塊也有妖氣。
而成書較晚的【紅樓夢】裏還曾經提到過【西遊記】和【水滸】。如果說提到【西遊記】是致敬,那曹雪芹對【水滸】就是真愛了。 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裏賈母給薛寶釵過生日,因為賈母喜歡熱鬧戲文,所以寶釵點的第一出戲是【西遊記】,第二出是【魯智深醉鬧五台山】。隨後借給寶玉講戲的機會,她深入的談到了魯智深:
寶釵點了一出【魯智深醉鬧五台山】……笑道:「要說這一出熱鬧,你還算不知戲呢.……只那詞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極妙,你何曾知道。」寶玉見說的這般好,便湊近來央告:「好姐姐,念與我聽聽。」寶釵便念道:
慢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
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
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那裏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22回是【紅樓夢】裏非常重要的章節,聽戲這段後面還引出了湘雲、黛玉和寶玉生氣、寶玉寫偈語、釵黛湘雲開導他的情節。這段「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唱詞,被歷任紅學家認為是暗示寶玉未來出家命運的伏筆,也是高鶚續寫後四十回的重要依據。把這麽重要的情節用魯智深的故事帶出,可見曹雪芹對【水滸】故事的喜愛和重視了。寫到這裏我有點感慨,不知道曹公寫這段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的作品日後竟然和它們並列,成為了人類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
所以,對於四大名著來說,即使跨越了數百年的時光,它們仍然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璀璨的明珠,擁有極其旺盛的文學生命力,與時俱進的國民性,讓每一代中國人都能心甘情願的沈浸其中,找到自己的解讀。對於孩子來說,還有什麽是比這更好的國民文化教育呢? @知乎親子
我是熱愛閱讀的媽媽 @陳大可 關於兒童閱讀,我有9萬收藏和18萬贊。
同樣好的回答,我還有下面這麽多:
日報收錄:有些家長認為:四大名著那麽黃那麽暴力,為什麽要買給孩子看?日報收錄:你認為孩子多大了才可以讀金庸?
圓桌收錄:如何確定孩子已經在讀書中受益了?
圓桌收錄:給孩子過早看世界名著,會不會因為「不懂」而損耗孩子的閱讀興趣?
高贊回答:龐大的閱讀量真的能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嗎?
圓桌收錄:兒童文學應該為孩子展現人性的陰暗面嗎,還是只能體現溫暖與美好?
日報收錄:該為孩子選擇大部頭名著的「簡易版」,還是等孩子長大直接閱讀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