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一新生已經紛紛開學,和同學們打成一片,融入了大學生活。
這也是孩子們經歷過高考之後開始獨立生活的第一步,不過雖說是獨立,依然是需要父母在這四年間來提供生活費、住宿費和學費的。
一般來說,給孩子打生活費都是按月來打,有時候錢不夠了,也會給孩子再發個幾百塊錢。
因為上大學之後孩子要面臨社交、娛樂、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支出,滿打滿算下來1500塊錢都有些捉襟見肘。
有些父母每個月會按時給孩子打生活費,但是有時候為了圖方便或者省事兒,出現了這三種情況,其實就是在害孩子。
一、每月按時打生活費,沒有了也不給
第一種情況的家長,一般是普通家庭,按照孩子的開支和大學裏日常的消費,每月固定給孩子1000塊錢或者1500塊錢。
如果孩子在這個月花光了,或者有什麽額外的支出,也不會理會,每個月就是這些錢多了也沒有。
有些家長認為,不能老是慣著孩子,上大學就是要窮養才行。
但是因為大學時有著各方面的必要支出,比如大學時期的書本費、生活日常支出等,而且到大三時期考研的話,也要花費不少錢。
如果家長按照規矩行事,一點都不考慮孩子學習情況的話,如果是孩子想的方法正確的話,可能會透過副業和兼職,來給自己提高一些收入。
但是如果孩子劍走偏鋒,去做一些校園貸款、刷單,以及花唄、美團等超前消費的情況,只會越陷越深,到最後反而會連累父母來解決這樣的情況。
二、按時打生活費太麻煩,直接給半年或一年
第二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會出現,那就是有時候每個月都按時打生活費比較麻煩,有些家長會一次性給一個季度、一次性給半年或者一年。
雖然家長省事兒了,覺得一次性給完的話,孩子應該會按照每個月的消費情況來支出吧,這樣的話,自己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用考慮孩子的經濟情況了。
但恰恰相反,這樣反而是把孩子推到了一個消費的陷阱中。
家長們沒有考慮到孩子剛剛18歲,正在逐漸接觸成年人的生活,還沒有培養起來獨立消費和理性消費的意識。
面對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陷阱,比如先用後付、免密支付、年費會員、遊戲充值等。
很多大學生本來自控力就比較差,面對這樣層出不窮的消費陷阱,很容易控制不住就大額消費。
有家長說自己有段時間比較忙,直接給了孩子三個月的生活費,將近6000塊錢, 沒想到孩子不到一個月就花完了,後來就再也不敢給孩子太多錢了。
也有家長說自己當時給了孩子一個學期的錢,還直接把學費給了孩子,沒想到他直接胡吃海喝請朋友吃飯,到最後竟然花的一點不剩。
所以大學期間孩子的消費意識還沒有形成,家長一定不要圖著省事兒,偷懶之前每月給孩子打生活費,突然一次性給太多,會讓孩子控制不住,從而大額消費。
三、每月按時打生活費,還要頻繁塞給孩子錢
其實大學四年的時間,孩子如果踏踏實實學習,偶爾和朋友一起出去社交和娛樂,並不需要太多的錢。
有些父母平時寵孩子寵慣了,除了平時給孩子打生活費之外,還會頻繁地給孩子塞錢。
大學生剛剛進入獨立的生活階段,如果自己的經濟太過於富裕,反而會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
到時候如果工作的話,自己的收入和消費不成正比,未來很有可能陷入超前消費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