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如何提高孩子的內驅力?

2023-04-13親子

孩子面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總是在拖延,或是逃避,讓家長非常頭痛。其實,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正是內在動機的缺失,讓孩子在一次次被要求的情況下,變得越來越被動,漸漸陷入一個惡性迴圈。

內在動機是孩子的學習目的,指向學習活動本身,學習活動本身能使孩子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從而產生成功感。內在動機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促進學習和發展的自然力量,只有擁有內在動機的人才能夠更好地享受學習的過程,保持探索未知的樂趣。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關註孩子的真實想法和需求,點燃孩子內心求知探索的火苗,助力孩子不斷去體驗成功的喜悅。

那麽,家長應該怎麽做呢?

1.家長要建立積極的思維方式

當遇到孩子出現的成長問題時,作為家長應該以更加積極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問題,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為。心理學研究發現,出生幾周的嬰兒就能面對面地模仿撫育者的各種表情;約 7~9 個月時,嬰兒能將積極的表情(愉快、驚奇等)和消極的表情(悲傷、害怕等)區分開來;一周歲左右,嬰兒能利用別人的表情作為「社會參照」來決定自己的行動方向。因此,家長在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時,要采用積極的方式,不能一味地指責或退讓,因為家長的態度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

家長應該更加全面地看待孩子,主動挖掘孩子的優點,懂得欣賞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品行和進步,讓孩子在積極的家庭養育環境中感受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激發孩子自身的能量。

2.家長擁有積極合理的期待

家長應協助孩子建立適合自己的目標,從而對其成長起到正向激勵的作用,使孩子更加自信、更加主動,不斷獲得成就感。但是,有的家長總會將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要求事事都要領先,不能落後,其實無形中就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當期待過高,孩子沒有達到時,就會使孩子陷入自卑心理,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影響。不妨試試將給孩子定的目標降低,讓孩子跳一跳就能夠得到,將任務簡單化、具體化,使孩子感受到更多及時、積極的反饋,給孩子更加具體的表揚,比如「透過不斷努力,你的學習有很大進步!」「你真是一個有探索精神的孩子!」等,讓孩子明白自己好在哪裏,知道以後要怎樣努力,使其不斷體驗進步的快樂、增強勝任感和自信心。

3.孩子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有一個流行網絡詞匯「雞娃」,是指父母給孩子「打雞血」,為了孩子能讀好書、考出好成績,不斷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或許有的孩子能夠在「雞娃」模式下獲得成功,但是更多家庭應該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去愛他,讓孩子獲得更多自我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安排」。

在生活中,家長應該給孩子們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不能事事都大包大攬,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或逆反心理。每一個父母都要適當放手,給孩子更多自由發展和選擇的空間,多問問孩子的感受,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在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永遠不要去追求讓孩子成為完美的小孩,也許就是因為不完美,才有了這麽多與眾不同、充滿個性的孩子們。每個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要學會理解孩子,點燃每個孩子心中的那一團火,讓他們擁有追求自由的勇氣和能力,擁有自主的力量,在積極有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讓孩子愛學習、會學習,是家長們共同的願望。解決這一問題,就是「激發」和「培養」的問題。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培養會學習的習慣。愛學、會學的孩子都是自發學習的,不需要太多的督促。我們要支持孩子的好奇心,點燃孩子學習的興趣點,教孩子學會建立學習目標,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理解包容孩子的錯誤,不斷給孩子註入學習動力,在攻克難題、解決困難後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從而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