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對媽媽有一種天生的依賴感!
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借媽媽的身體來到世上,從媽媽那裏汲取豐富的營養,書寫生命的律動。
當孩子出生,媽媽變成連結他與世界的第一扇門!是媽媽給孩子擁抱,給孩子哺乳和無微不至的照料,給予孩子最堅定和最親切的依戀。
記得我女兒tracy在十個月多的時候特別的黏我,白天晚上都只要我抱。爸爸抱都不行,那個時候我上個洗手間都不能好好上,我一離開她的視線,她就哭,我也只能把她一起抱進洗手間。
有一次,上午我出去辦點事,大概有四十分鐘左右,她在家哭了半小時,別的小孩子閉著眼睛哭,我家寶寶睜著眼哭,大顆大顆的淚珠往下掉,顯得眼睛更大更亮,讓人心疼。
現在tracy兩歲多了,白天並不怎麽追我,但是到了晚上,她還會不停地叫「媽媽」,尤其是到了該睡覺的時間,我躺在她身邊哄她睡覺,她摟著我的胳膊,很容易就能哄睡。若是老公哄,抱著都不睡,就要媽媽。
有一次在跟朋友聚會的時候聊起這個孩子黏人的話題,發現他們在育兒的過程中也遇到過這種情況。經過一番討論和後期在書籍上論證後,其實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母乳餵養和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所有的新手媽媽們也一定要重視起來!
第一個原因: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階段寶寶還不能很好地區分「自我」和外在世界,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乳房總是會出現,讓自己飽腹,因而初生的嬰兒會覺得自己和乳房(媽媽)是一體的,也就更想和媽媽呆在一起了。
就那我家tracy來說,她就是吃母乳長大,由於長期的抱著她餵奶,接觸最多的就是我的懷抱,她早已習慣了在我的懷抱裏入睡,所以晚上也自然而然地習慣性喜歡粘著我。
第二個原因:缺乏安全感
剛出生的寶寶比較沒有安全感。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裏待了十個月,在媽媽溫暖的子宮裏就是蜷縮著,聽著媽媽的心跳聲,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狀態,所以他會感覺很安全很舒服。
剛來到這個世界,他是希望繼續保持原來的狀態,所以本能地透過這種睡姿來獲取安全感。再加上寶寶經常和媽媽待在一起,習慣了媽媽身上的味道。
到了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寶寶如果沒有這種熟悉的味道或者熟悉的心跳聲,他會很不習慣,會缺乏安全感,只能透過哭泣來尋找他想要的那種安全感。這個時候,媽媽們要註意了,一定要回饋寶寶安全感。
我家tracy在不開心或者哭泣的情況下喊媽媽,我都會及時給予她回應,讓她知道自己是被愛被關註的,每次她都能得到回應,漸漸地她很少哭鬧,這也有利於以後良好性格的養成。雖然這個過程做媽媽的會比較累,但我覺得是值得的。
因為安全感是一個人對這個世界、對父母、和對自己的基本信任。是可以跟隨人一生的事情,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就非常有安全感,長大了之後做人做事也能夠非常有自信。有的人用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有的人需要用一生來治愈童年。
那麽,怎麽樣才能更好的給寶寶帶來安全感? 大家可以嘗試一下我在帶娃兩年多總結的經驗和方法:
►►►高質素的親子陪伴
教育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來的。
我自己也深深地認為是這樣。
一般周末有時間,我會放下手機,關上電視,跟孩子一起讀繪本,一起分享,一起交流,一同享受閱讀的時光。
有時候我也會帶著孩子去博物館或者去公園或文化廣場轉轉,見見外面的世界,開拓開拓眼界。
經常給予孩子高質素陪伴的父母,有時孩子只需父母陪伴十幾分鐘就心滿意足,開心的玩其它的去了。
但很多時候父母是人在,心不在。假裝陪伴比不陪伴更加傷害孩子。因為假裝陪伴孩子,就會給孩子傳遞一個資訊:我是不重要的,我不值得父母陪伴。
如果父母在當下有事情處理或者很疲勞不想陪伴孩子,可以真實的告訴孩子。但選擇了陪伴孩子,就全然的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因為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真實陪伴他的父母,而不是一個假裝陪伴他的父母。
頭段時間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數據: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上大學期間,我們和孩子共同擁有的只有940個周末。
願在成為父母的有限期內,和孩子僅擁有的940個周末時光裏,做到高質素陪伴孩子。
►►►尊重孩子的喜好
無論孩子喜歡的事情在我們眼裏多麽荒謬,只要不是有違人倫道德、法律法規的壞事,我們都應該支持並鼓勵,讓他可以自由專註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了解了孩子的真正喜好後,我們就不要再有意無意地去幹涉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不要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比如,我一個閨蜜特別喜歡跳舞,於是要求強烈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學習舞蹈,並希望他成為 「舞林高手」。雖然學這個是為了孩子,但孩子不喜歡,還一直覺得媽媽不愛他了,在這個家一點安全感都沒有。
過了沒多久,我閨蜜發現孩子越來越消沈,連本來喜歡的事情都不再感興趣。從此以後我閨蜜再也不敢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了。
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小時候,也不喜歡被人強迫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成年後的你,是否也在為童年的愛好沒能一直堅持而深感遺憾呢?
我一般在跟孩子選擇興趣愛好的時候,先問問孩子的想法和意願是什麽而不是先說出我們的想法。如果孩子也沒有什麽主意,再跟孩子說:「那我們現在學習跳舞怎麽樣?」
先跟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建議,為孩子提供適當的幫助,但不要求孩子一定聽自己的,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要威脅嚇唬孩子
由於孩子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階段,她們的中樞神經系統較為敏感。嚇唬針對小孩而言,是一種強刺激,會使小孩太過焦慮不安而遭到精神實質損害,重則造成 精神分裂癥,輕的也會使小孩產生惡變的條件刺激。
實際上,每個人都是有恐懼心理,但小朋友的恐懼心理更明顯,由於她們處在柔弱的情況,對成年人的依靠更強。當一個孩子聽見說爸爸媽媽不要她了,她會覺得深深地的害怕,當然會挑選聽媽媽的話。
雖然有的時候孩子會很頑皮,但是要考慮到畢竟孩子沒有大人那麽明事理,所以遇到問題盡量要以禮相待,不要大聲的斥責孩子,更不能動手打罵孩子,孩子雖小,但是也有自尊和感覺,我們必須要給予充分的尊重。
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從來不會對孩子說:再不聽話就打你了!媽媽不要你了!我說不行就不行!因為這些話容易破壞孩子安全感。
作為父母的我們肯定是希望孩子可以過得好一點的,但是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如果父母經常恐嚇孩子,會造成孩子的性格比較懦弱,遇到問題會逃避。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時候,孩子可能不敢去面對。
比爾蓋茨曾說過「教育是伴隨終生的事情,而我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務是給孩子安全感」。
所以,育兒是一件大工程,需要足夠的耐心,恒心和細心。不要吝嗇自己的陪伴,更不要用威脅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我們應該多聽聽孩子內心的需求,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