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互動課上,吳松亞得到了兒子結實的擁抱。受訪者供圖
面對讀初一的兒子,吳松亞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要怎麽「好好溝通」。孩子開始不讓她進入自己的房間,有一次母子倆賭氣,3天都沒有說話。
這個唯讀到初二就被迫輟學的媽媽開始學習「如何做父母」。在她看來,現在的孩子壓力大,相比於能不能考高分,自己更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的心是隨著孩子的心長的,做父母的承受不了孩子因為心理問題出現意外。」
整整一學期,她每周三下午都會請假提前下班,騎一個多小時電動車,到孩子所在的學校上「智慧父母學堂」。
課程是免費的。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城西中心學校和崇賢街道婦聯、崇賢中學開設了「智慧父母學堂」,在學校和社區分別開課。除了聽課,家長們要按老師要求做作業、線上打卡。寒假前,為這期學堂設計的小程式已有11萬次的學習瀏覽量。
「知道的越多,越能夠懂得孩子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行為,焦慮會緩解。」吳松亞試著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用到親子關系上,和孩子做朋友。
「逼孩子努力,不如幫孩子自律」課堂上,家長們在專註聽講。受訪者供圖
關於家庭教育知識,76%受訪家長需要「情緒管理壓力調節」
「智慧父母學堂」開課前,專案負責人、臨平區城西中心學校副校長周金平面向381名學生家長做了一次問卷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90.5%的受訪家長最關註孩子的身心健康,6.8%的受訪家長最關註「學習成績」。對家庭教育知識的相關需求,76%的受訪家長選擇了「情緒管理壓力調節」,接下來是「親子溝通和諧關系」「學業輔導成績問題」和「人身安全自我保護」。
來講課的講師有高校心理學教授、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青年律師,臨平區教育局、崇賢街道和城西中心學校為他們頒發了為期3年的聘書,請他們擔任臨平區城西家庭教育指導專家。
周金平也是講師團成員之一。工作之余,她考了心理咨詢、家庭教育指導的相關證書,加入區心理協會、關工委關愛團,在不同的活動中積累了經驗和資源。
為課程挑選導師時,周金平設定了有些「苛刻」的條件。除了專業性,課程她一定要試聽,要生動有趣、有互動,案例貼合實際,內容有實操性。
「不能老師一個人在上面講,下面的人刷手機。」她舉例,「比如‘如何和孩子提性’這個主題,你不能只給家長講‘當孩子問他從哪裏來時怎麽回答’,這對初中孩子來說太過時了」。
周金平主講課程中的「情緒管理」模組,家長們經常在課堂上請她「支招兒」。有家長提到一個令他火冒三丈的場景:孩子在房間裏唱歌蹦跶了40多分鐘,一問語文作業還沒做完,家長想進孩子房間看看,被孩子拒絕了。家長的情緒一下子就上來了,很想「大吼大叫,把他罵一頓」。
「首先你就站在那裏不要動,冷靜3秒鐘。」解決家長情緒問題,周金平給出的「藥方」都是先冷靜。
「原地數3秒,然後問自己,孩子為什麽不開門?他可能壓根兒不知道你在生氣。」周金平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好好講,比如今天的作業打算做到幾點,有沒有規劃,能不能作個約定,過一小時把作業完成。
「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大吼大叫的結果是,你看孩子生氣,孩子看你也生氣,他覺得爸媽就知道對我吼。」周金平補充道,如果家長沒搞明白原因就責怪孩子,會讓親子關系變得很緊張。
「做父母是很難的。」周金平希望透過開設「智慧父母學堂」,幫助家長做真正能夠托舉孩子的人。「孩子壓力太大了,需要你的幫助和托舉。」
課程中,一位父親在分享經驗。受訪者供圖
「做父母的,要看見孩子」
「智慧父母學堂」開課後,周金平的通訊錄裏多了一大群家長。交流後她總結,和孩子關系緊張的家長,一類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控制不住脾氣,喜歡說「你再怎樣我就把你怎樣」之類的話,另一類是覺得自己很懂,不厭其煩地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孩子講道理。
家長劉震講述,自己曾是個「愛講道理,控制不住脾氣」的爸爸,和女兒的「戰爭」每天都能爆發好幾場。
早晨起床,女兒通常會在床上賴一會兒,大人催得急赤白臉,孩子回應「煩死了」。
晚上放學回家,女兒總是要休息一下再去做作業,這也讓劉震很惱火。他對孩子的要求是,放學回家先把作業做完再玩耍休息。他一遍遍地給女兒講道理,從學習很重要講到人生和夢想。到最後,時間過去了,女兒作業也沒做,「搞得雞飛狗跳的」。
從「智慧父母學堂」結業後,他盡量站在女兒的角度考慮問題。孩子做作業到深夜,又要早早起床。劉震和愛人湊到女兒床邊輕輕拍醒她,「你睡好了沒有?沒睡好的話再瞇幾分鐘」。告訴女兒起床的「最晚時間」便結束房間。盡管孩子還是有點情緒,但能很快自己吃完早餐,也再沒遲到過。
在做作業的問題上,他也接受了女兒的習慣。他對女兒說上了一天學確實很辛苦,餓的話弄點東西吃,休息一下,自己控制一下時間。
「孩子為什麽不喜歡我們?太愛講道理了,大道理一堆。」劉震總結道,「有了共同語言,溝通才是有效的。如果你講的東西他排斥,他講的東西你排斥,那就不會產生有效溝通」。
課堂設定了家長講述困惑、分享經驗的環節。周金平回憶,每堂課都有家長爭著舉手發言,一講起來得幫他們控制時間,「不然半節課就過去了」。
一名90後家長提到,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要陪他玩,要走進孩子的心,孩子才會跟我們去溝通。這點對劉震觸動很大。下課後,他第一次去了解女兒喜歡玩的遊戲。他感慨,或許這樣才能看到女兒真正的樣子,「我們以前看到的,也許只是她為了迎合大人期待所展現出來的‘表象’」。
「做父母的,要看見孩子,看見孩子的需求,看見他行為的背後,這是理解和溝通的基礎。」家長王寧寧說。
「你對我了解有幾分」課堂在進行親子互動環節。受訪者供圖
家庭教育不止於愛
吳松亞說,她和愛人文化程度都不高,但他們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據周金平的調研,她所在的街道,高中及以下學歷的父母占受訪者的47.5%。
離開老家到杭州打工,吳松亞堅持把孩子帶在身邊撫養。兒子上幼稚園時,她一天打3份工:早晨6點到下午兩點在一家快餐店當服務員;晚上去另一家餐館當點菜員,每小時賺30元;星期六或輪休時,她去做房地產銷售電話推銷,打8個小時電話賺100元。孩子上小學了,她換到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做內勤,這樣可以保證每天下午5點下班,周末也可以陪孩子做作業。
「我和我老公脾氣都很暴躁,看到孩子玩手機遊戲就會罵他,他就會偷偷地玩。」吳松亞說。
最近有一次,她發現兒子又以查學習資料為名,拿著手機打遊戲。當時她覺得「血壓‘呼’地一下升了上來」。但吳松亞破例沒有發脾氣,按課堂上學到的,深呼吸幾次,情緒平復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出現了。
她和兒子講,「玩遊戲可以,我也想看看你玩的是什麽遊戲,你來教我,咱們一起玩。周六日作業寫完了,你教我玩。」
最初一周,孩子嘲笑她學得慢。到第二周時,她已經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隊友了。「要做朋友,不要以媽媽的身份去跟他溝通。」吳松亞說,她和孩子復盤這個遊戲的套路,孩子自己主動說,打遊戲能幫自己減壓,但也會浪費時間,惹媽媽生氣。
「和孩子成朋友了。」這是吳松亞兩個多月來最大的收獲。
結課前,周金平在學校操場上隨機找了幾名學生錄了短影片,他們的父母都在「智慧父母課堂」學習。
學生們說出了不少家長身上發生的變化。「變得更溫柔」「更尊重我的私密了,進房間前會先敲門」「接我回家時經常問我在學校有沒有遇到什麽高興的事」「期末考試沒考好,會跟我慢慢講題,鼓勵我」……在回答「你覺得爸爸媽媽對你的愛可以打幾分」時,大多數孩子都給出了滿分。當被問到「你覺得爸爸媽媽懂你、了解你嗎」,孩子們給出的分數在60分左右。
周金平覺得現在大多數家長處在一個「十分尷尬十分難」的狀態。面對孩子升學壓力,家長「不能讓孩子拼命地學,也不能不讓他學」,只能掌握溝通的語言和技巧。她希望透過這些課程讓家長理解,不是說只要愛孩子就一定會收獲好的親子關系,要去理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
家庭教育他們每年都在做。以往的模式是走進社區,透過婦聯或其他單位協調,請家長來聽講座。「但那樣不成體系,講一場換一個社區,效果不大。」周金平說,現在的「智慧父母學堂」有課程體系,有考核和反饋,還要評學習型家庭。
2022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施行。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機制健全、聯動緊密、科學高效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首期「智慧父母學堂」結課後,老師把家長最後的大作業集結成冊。不斷有家長留言問下一期什麽時候開班,會在哪個社區。他們期待著新一期的父母學堂。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