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發現兒童在某方面存在問題時,實際上那個問題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了,成為一種結果再修改比較困難了,所以說教育要趁早。
當你第一次發現這個問題時就加以幹預和教育,最多第二次第三次,他就會形成記憶,不再觸犯這個規則。
像這種說話輕柔,公共場所保持安靜,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橫穿馬路,排隊之類的行為習慣,從他會說話會走路開始就應該教育了,越早越容易,而不是到了三四歲,他已經滿世界飛奔了,你發現問題了再來糾正,那樣就比較困難和痛苦。
這就是我為什麽一再強調孩子三到六歲前如果有條件自己帶還是盡量自己帶,交給老人帶就很難做到理智不溺愛,等到五六歲再自己帶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行為習慣都不好,但就像水泥一樣,已經凝固的差不多了,糾正起來就很困難了。
教育孩子就像開啟一把折扇,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是越早越好,如果是好的,發生的越早,後面影響的面積越大,如果是不好的,發生的越早,及時糾正後面影響的面積越小。
不怕孩子犯錯,犯錯恰恰是寶貴的,重要的教育機會,把握住機會,只需要幾次就能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就怕問題發生時,監護人看不到,或者忽略掉,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同樣只需要幾次也會形成習慣。
我的另一個心得就是教會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問他們如果樓上或隔壁的孩子像他們那樣,他們是什麽感受?如果鄰居報警投訴,警察來了他們準備怎麽向別人解釋?其實孩子是講道理的,前提是你要講得清楚,能讓他感同身受,明白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系,並且要讓他承擔後果與責任。
好的教育是春風化雨,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幾乎不用大吼大叫,越大吼大叫,越不起作用,不要輕易把調門提高,就像不要輕易把藥物加量一樣,因為那樣必然會產生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