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記錄新時代「母與子」關系,重新整理成長的概念

2024-08-29親子
陪伴孩子成長,有哪些開啟方式?日前,作家、【成長記】作者程青與作家林特特、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分享新書裏母與子的成長和收獲。
程青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著有長篇小說【盛宴】【 湖邊】【天使】【最溫暖的寒夜】【成人遊戲】【戀愛課】等,小說集【嵇康叔叔】【月色朦朧】【十周歲】【上海夜色下的36小時】【今晚吃燒烤】,散文集【暗處的花朵】等,曾獲老舍文學獎等文學獎項。
在新著【成長記】中,作為母親的程青記錄了兒子從兩歲三個月到十四歲、初高中,再到清華預科、赴美留學、畢業歸來的生活片斷。真實生活的點點滴滴,如舊相片般,一顰一笑,明媚鮮艷。「本書不光是孩子的成長記錄,也有我對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思考。」創作過程中,作者坦言,逐漸在新的層面上認識了自我、孩子、母子關系、家庭關系、生命延續、文化傳承等話題,這些在柴米油鹽的瑣細中不會想太多的問號,更加清晰地指向了「成長」概念——不總是父母在幫助孩子成長,孩子同樣也在幫助父母成長。
談及【成長記】緣起,程青表示,這本書就是記錄孩子的成長歷程,更主要的是母親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感受。不同於解數學題般創作,這種非虛構對她來說更加自然:「書裏事情都真實發生過,沒有那種特別刻意的東西,更像生活本身。」
「散文比小說更能讓讀者看到真實的作者。如果說小說塑造出各種人物主角,散文其實塑造的是作者自己。」林特特表示,在【成長記】無數片段中,她不僅看到了作者真實的一面,更多的是看到母親對孩子的愛。結尾如同一場演出結束:「我們誰不是在人生演一場?那就盡情地演,不管是母子關系、夫妻關系、同事關系,所有的關系都是成長。」
韓敬群分享了蔣捷【虞美人·聽雨】和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詞,並以此說明「成長」過程伴隨每個人的一生,幾乎是文學作品的主題。「她平實記錄下她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瞬間,他的調皮、可愛的有趣,各種各樣的糗事趣事,因而【成長記】非常樸實、親切動人。」
「因為時代不同了,孩子面對的求學和擇業壓力是不一樣的。」韓敬群表示,每個時代有其不同的學習方式,每個家庭也有不同的情況,而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之間相扶相攜的感情、父親與兄弟姐妹間相互扶持的親情,以及父親克己奉公、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都是父母和家庭留給他的寶貴財富。
「記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能透過寫作把你對這個世界的感受傳遞給別人。透過寫作出版,你或特許以為那些處在艱難時刻、在摸黑走路的人點一盞燈,讓他們在微弱光線下看見世界絢麗的一面,傳遞更多生活下去、並幫助他人的勇氣。寫作或者說書籍所傳遞的,不只知識,更重要的是由心到心的力量。」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韓敬群認為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當下這個AI時代,培養孩子的紙質閱讀習慣以及書面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十分關鍵:「人類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審美能力、共情能力,這些能力都是AI沒法取代的,而這正是文學、哲學,包括其他具有人類獨特思考和審美的領域所具有的優勢。不管將來從事什麽職業,人文素養都是特別重要的。」
他參照【小王子】中「馴養」概念,人與人之間因為緣分而形成聯系,雙方都需要對關系負責。「‘馴養’是特別關鍵的概念,實際上人和人之間,親人和親人之間,最要緊的是要建立聯系,然後一起共同成長。」
作者:許旸
文:許旸圖:出版方編輯:王彥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