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孩子寫作業總走神?高自尊養育法讓孩子自信自律

2024-12-13親子

嘿,書蟲們註意啦!今兒個我挖到寶了,一本能讓你徹底淪陷的小說!翻開的那一刻,就像是踏入了全新的世界,情節緊湊得讓人窒息,每一章都是驚喜連連。講真,這書看得我廢寢忘食,根本舍不得放下。角色鮮活得仿佛就在身邊,情感糾葛直擊心靈,簡直不要太上頭!錯過它,你的書單可就少了顆璀璨星辰哦。快來,咱們一起沈醉在這文字編織的夢裏吧!

【高自尊養育】 作者:[英]梁賀嵐

前言

「天啊,這是什麽事!」我低聲咒罵道。

我每天都要很緊湊地安排去托兒所的時間,這一次我們原本也有望按計劃進行——直到我三歲的女兒莫莉意識到她的新鞋上沒有自己的名牌。這簡直就是個災難!

我試圖安慰她,今天不會有什麽事的,並承諾晚上給她貼上名牌。我跟她解釋,由於我馬上要主持會議,可能會遲到,必須趕緊送她到托兒所,所以現在不能幫她貼名牌,但莫莉完全不理會我的話。

我先試著哄騙她,然後賄賂她,甚至威脅她,但一切都無濟於事。最後我不得不讓步,不耐煩地拿起名牌,暴躁地把它們塞進她的鞋子裏。但為時已晚,令莫莉憤怒的不再僅僅是鞋子,而是已經波及對整個世界的不滿。

她仍然拒絕穿鞋,我不耐煩地大聲喊道:「現在我要遲到了!」莫莉也跟著一邊跺腳一邊大喊大叫,直到我意識到可以直接把她抱起來,夾在腋窩下,強行把她扔進車裏。而當天我只能開車外出了。

這絕非易事。想象一下,我滿心羞愧、拖著腳走向停車的地方,祈禱不要碰到鄰居們。莫莉像根木頭一樣被我夾在胳膊下,沒穿鞋,又踢又叫。與此同時,我18個月大的兒子D (中文意思是「小弟弟」,我們一直這樣稱呼他)像個超大的吊墜掛在我身上,雙臂緊緊摟著我的脖子。各種各樣的護理用品亂七八糟地堆在兩個袋子裏,壓得我胳膊肘變形,阻礙了我手指的血液迴圈,而那雙引起爭議的鞋子就在袋子裏。我看上去就像一個衣衫襤褸的瘋女人,身上掛著各式各樣的東西。與此同時,莫莉還在不停地尖叫:「你弄疼我了!」用這種方式,向周圍鄰居宣告我的惡行。

正是在成為「模範母親」的那一天,我決定寫一本關於養育子女的書。如果這聽起來有悖常理,那肯定是因為我還沒有坦白故事中最有趣的部份。在那個小插曲之後,大約一個小時,我終於到達會議現場。我坐在那裏,嚴肅地討論「放任式養育」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相信我,我一直記得這其中的諷刺意味。

你看,我是個兒童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學家。對我來說,處理莫莉的崩潰情緒本應是我的第二本能,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這次令人羞愧的失敗之後,我開始寫下育兒過程中更荒唐的時刻,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它們引起了我的興趣:「一個兒童心理專家一定會懂得更多嗎?」我不停地問自己這個問題。

在生孩子之前,我一度認為自己是「育兒專家」。我向父母們提出各種育兒建議,這對我來說就像穿衣吃飯一樣簡單自然。「我知道如何養育孩子,我是一名兒童心理專家」這句話似乎天然帶著自豪的徽章。然而當我真正成為一名母親時,我才意識到一個令人羞愧的現實,那就是——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育兒專家」。從本質上來講,養育子女往往是一個出於善意的反復試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必要的,因為近些年來,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從前,孩子只被照料而不被傾聽,而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過去相當普遍的情況是,普通孩子被交給保姆、家庭女教師或寄宿學校撫養,流浪的野孩子則被塞在煙囪裏,無人照看。現在我們知道,將養育子女的主權交給其他人,意味著可能把結果也留給了別人,把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他們的未來都交在了其他人手上。

我們似乎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於養育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父母,不再像以前一樣忽視對孩子的教養責任,相反,他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近乎偏執的關註。我常常想,是不是因為我所從事的專業真正對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促使人們意識到愛和理解對孩子的重要性呢?盡管憤世嫉俗者可能會說,這是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雇不起保姆、家庭教師,也負擔不起寄宿學校高昂的開銷。不管原因是什麽,毫無疑問,現在的父母真正關心的是,如何給孩子一個最好的人生起點。而且,從純粹自私的角度來看,有什麽能比擁有一個幸福、親密、充滿愛的家庭更令人滿足的呢?

作為兒童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我的工作是什麽

我想,大家不應該認為兒童精神病學家就是兒童心理學家,前者是受過獨特訓練的稀有品種。在兒童心理學家學習心理學的時候,兒童精神病學家還需要兼顧醫學和外科知識。許多兒童精神病學家,包括我自己,也同時會攻讀心理學學位,在專攻兒童心理學之前,需要從事醫學、成人精神病學和心理治療的工作。

總而言之,整個受訓過程至少需要十三年之久,其間還會有幾次重大的考試。如果你真的像我一樣熱愛這門學科,那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因為你一定要長期投入精力去進行研究,嘗試找到有關兒童發展和心理健康問題的答案,並試圖解決這些問題,這就是我所走的路。

我的興趣範圍不僅包括兒童的想法、感受和行為,還包括它們是如何被基因和大腦運作方式所影響和強化的。換句話說,我能從我的神經遞質中讀懂我的荷爾蒙,我對神經突觸就像對精神分析一樣熟悉。

我想你完全可以說我對孩子的心理狀態了如指掌。但是,即便是專家,在面對一個尖叫著發脾氣的孩子時,也可能束手無策。每位新手父母都會擔心自己是否合格。許多與我同時代的女性,在處理董事會策略方面得到的建議,比在處理托兒所裏憤怒的孩子的建議要多得多,這種現實也加劇了我們養育孩子時的不確定感。

是的,我可以確定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當然沒有準備好從一個事業有成的人,變成一個整天給孩子擦屁股的人。作為一名科學家,在養育孩子的現實面前,我被打回原形。為此,我甚至更深入地去研究科學論文,並開始聽兒童發展領域頂尖專家的演講,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幫助我改善養育方式。在工作中,除了有許多機會與兒童打交道之外,幸運的是,我可以透過工作接觸到一些有關養育子女的最有趣的科學理論。我將在本書中與您分享這些資訊。也許,令人欣慰的是,即便是醫生和科學家,做父母時,他們也會犯錯。

作為一名兒童心理咨詢師、兒童精神科醫生,我的觀點受到心理學和神經學的雙重影響。毋庸置疑,我了解有關兒童心理健康的事實和數據。數據很直白:75%的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始於18歲之前,50%在14歲之前就出現端倪。對我而言,這清楚地表明,想要促進人的心理健康,我們需要看看他青春期之前發生了什麽。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快樂、健康、成熟的成年人,首先需要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成為快樂、健康的孩子。

心理學研究中有一個有趣的新進展,它的研究重點在兒童的「復原力」(resilience),對於復原力的專業定義是「個體成功適應不良經歷的動態過程」。兒童發展領域的研究人員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遭受同樣程度的霸淩/壓力/創傷後,為什麽有些孩子仍然神采奕奕,有些卻終身情感殘疾?實際上,「復原力」這個詞描述的是各種因素的混合體:「自尊」「適應能力」「勇氣」「自我價值感」「積極行動的能力」「性格的力量」,以及一系列我認為目前英語中還沒有恰當的詞匯描述的類似品質。讓我們暫時把這些神秘的東西稱為「內在品質」。我相信,真正讓一個孩子或一個成年人成為「他們自身」的東西,來自這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品質。當你第一次見到一個孩子時,你無法看到那些品質,但它們對孩子的活動和發展至關重要。

但這些東西來自哪裏?它們是與生俱來的嗎?是遺傳的嗎?是透過正確的養育發展起來的嗎?針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將貫穿本書。科研證據支持這兩種理論,而先天和後天往往交織在一起。至少對西方社會的兒童來說,「培養」與養育方式有關,更具體地說,是指積極的養育方式——父母主動參與其中,對孩子充滿興趣,盡自己所能去培養他們。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看,大腦是一個奇妙的器官。在醫學院,曾有人問我為什麽想學習精神病學。對我而言,答案顯而易見——大腦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人類個體。關節、腸道和迴圈系統在動物體內的工作方式大致相同。但是我們的思想及其物理載體——大腦——把我們區分開來,讓每個人都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兒童的大腦在母體懷孕的前三個月裏開始形成,在生命的前五年到前七年,大腦持續地快速發育,直到童年中期發育速度才會放緩,而第二撥大腦發育開始於青春期之前。我知道,大腦,尤其是孩子的大腦,具有驚人的適應能力。眾所周知,小孩子就像海綿,比成年人更容易學會外語和樂器。我知道大腦也負責「內在品質」——情緒復原力、自尊、性格——正如它負責學習外語和音樂一樣。因此,如果在孩子生命的這些早期階段,音樂和語言是大腦固有的功能,那麽「內在品質」,不應該也是這樣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養育孩子的關鍵部份就發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從出生到七歲的這段時期,是孩子形成自尊、人際關系模式、能力和態度的藍圖最關鍵的時期。【聖經】裏有一句話:「給我一個孩子,到他七歲時,我會讓你看到一個男人。」這是千真萬確的。在最初的七年裏,父母的參與會對孩子產生最重要的影響。

積極養育的力量

我們能意識到自己作為父母將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件事情是令人生畏的,而當下各種甚囂塵上的育兒觀念更是讓我們困惑不安。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虎爸虎媽、直升機父母、註重細節的微觀管理者、超級組織者、教育孩子不亂扔食物的父母和一心只想著輔導學業的中國父母,他們都搞錯了優先順序。他們一直為各種小事操心,操心的都是對孩子的成功而言不那麽重要的那些方面。

對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子來說,扔不扔食物、吃不吃藜麥,或者能不能背誦拉丁詞匯,真的有那麽重要嗎?我把這些東西叫作「外在的東西」——那些相對膚淺的東西,無論是外表、舉止,還是能讓孩子們拿到證書的所有其他的東西(父母可以向他們的朋友們吹噓的)。我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內在品質」,這是你最不能犯錯的部份,從長遠來看,也是最值得做的部份。這些東西你雖然看不到也摸不著,但可以從孩子身上清楚地感受到。為什麽我在本書中要強調「高自尊」這個概念呢?因為我們盡一切努力幫助孩子變成耀眼的人,但沒有人會給他們的自尊心頒發一個A+。說實話,如果沒有自尊,孩子終將無法實作自己的成就,他們在人際關系中往往處於卑微的地位,甚至可能擁有一段災難性的關系,也許,幸福將永遠與他們無緣。

在我看來,父母將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捆綁在一起——讓孩子進入「精英學校」,拿到A+的考試成績,擁有完美的鋼琴演奏技能,能流利地講三種語言,並成為網球隊隊長——所有這些不過是錦上添花。就像是蛋糕的裱花層,毫無疑問它們甜美而閃耀,但沒有下面的蛋糕層作為根基,這些都沒有什麽用。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關註孩子的內心:這是他們的核心和基礎。

我們需要從內而外地構建它們,而不是過分關註外在的表現和細節。我相信即使所有的努力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長期回報也必然值得。

當然,如果你像我一樣,偏愛一點錦上添花的東西,你會很高興地發現,當孩子擁有堅實的安全感、自信和自尊核心,他們更容易在社交、學業和創造力方面茁壯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說,虎爸虎媽們是對的:發展孩子天賦的養育方式大有裨益,不僅僅對學業成績,對其他的重要技能(從社交能力到創造力)也是如此。所以,也許我這種內心受挫的虎媽也能拿到母親合格證。

「由內而外」育兒法

我在本書中提出一種由內而外的育兒法。雖然外在的東西看上去很吸引人,但我相信養育孩子的重點,應該是從孩子內心深處那些至關重要的、看不見又神秘的特質——內部硬件——入手,它能賦予孩子復原力,使他們能夠面對生活中的無數挑戰。這個核心是孩子最為根本的基礎,正如我之前所說,它形成於大腦仍在發育中的童年早期。在穩定而又有彈性的核心基礎上,嬰兒才能逐漸成長為一個快樂、健康、全面發展的兒童。

我將向你們展示,父母的愛、關心、關註和情感如何在生物層面塑造孩子的大腦,從而深刻地影響他們的心理,並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書中詳細介紹了科學研究如何奠定我的育兒哲學,以及我如何將這些研究轉換為實踐,並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由於支持我這些理論的最佳證據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因此,全書中我將盡量以我自己的孩子為例,介紹一些我不得不面對的困境,以及我的解決方案。

育兒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而且我也並非永遠都是正確的,正如你所看到的,即使是「育兒專家」有時也會像夾著一塊木頭那樣,窘迫而慌亂地抱著號叫的孩子。

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在「托兒所事件」的五年後,在經歷了無數令人尷尬的插曲、失眠的夜晚和許多個小時的研究之後,莫莉現在是一個快樂、聰明、大膽、表達清晰的八歲女孩,她熱愛芭蕾和遊泳,擁有超越她年齡的洞察力。她在班上很受歡迎,在她不掐她弟弟的時候,她會在過馬路的時候牽著他的手,以確保他的安全。

與此同時,我兒子現在是一個富有創造力,並且善於分析的六歲孩子,他喜歡搞一些瘋狂的發明,比如用透明膠或松緊帶把一些家具捆綁在一起,或者在他的「實驗室」中花費數小時,把洗滌液和顏料混合在一起制作藥劑。就像他的發明一樣,他聰明又傻氣。當然,他們出現這些轉變的部份原因是他們長大了,所以更容易管理。但我確信,我一路上學習到的東西不僅幫助他們成長為快樂的孩子,而且確實也幫助我和我的丈夫安德魯成為更好的父母。我希望這對你也有幫助。

(點選下方免費閱讀)

高自尊養育
作者:[英]梁賀嵐
社會科學 {readNum}人在讀
閱讀

關註小編,每天有推薦,量大不愁書荒,品質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書,也可以在評論給我們留言,讓我們共享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