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驚人的拿鐵效應:長大後貧窮的孩子,跟母親的三個習慣關系很大

2024-02-28親子

看過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一對夫妻,每天外出時,都會喝一杯 拿鐵,多年未間斷。

一個理財師,對夫妻的行為進行深度分析。

每天兩杯拿鐵,費用就是70元,三十年累積起來,是七十多萬......

這些錢,可以買一套房子、一輛車了。

作家大衛·巴哈對此,進行點評:「錢的問題通常不在於收入太少,而在於開銷太多。」

這就是有名的 「拿鐵效應」。

作為一個家庭,男主外,女主內的管理模式,比較普遍。順理成章,母親就成了教育孩子的主力,孩子長大之後,能變成什麽樣子,從母親身上,能夠發現端倪。

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母親都很有遠見,而是把自己的陋習,一步一步傳承給了孩子。

當我們埋怨家裏的年輕人吃光用光,還透支的時候,更應該想到,如何做母親。

以下三個習慣,見證了「拿鐵效應」,母親們要讀懂,並且盡快改正。

01

「買買買」的習慣,對孩子有求必應。

很多女人,負責家庭裏的采購任務,稍有不慎,就會超標支出。

尤其是網購流行起來之後,一些女人就什麽都往購物車裏放,坐等活動開始,然後清空購物車。

花錢的方式改變了,但是賺錢的難度也增加了,家庭的收入不見得增加了。對比之下,家庭會因為購買太頻繁,消耗經濟能力。

母親什麽都會買,自然不會少了孩子的那一份。

也有一些母親認為,孩子想要的,買下來就好了,否則別的孩子有,自己的孩子沒有,就是丟了面子,會讓孩子很自卑。

看過小區裏的一對婆媳。

孩子很喜歡小店裏的泡泡玩具。婆婆說:「我回家,給你做一個。」

兒媳馬上就不樂意了,認為婆婆太摳門了:「去買一個吧,又不是很貴。」

一路上,兒媳還埋怨婆婆太小氣了。

孩子想要什麽東西,母親都會放在心上,想辦法去得到;或者孩子沒有想到的東西,母親認為不錯,也會買下來,哄著孩子去喜歡。

至於,買下來之後,能夠有什麽用處,母親沒有考慮過。

另外,母親也沒有想過,如何培養孩子去得到喜歡的東西。比方說,可以自己動手去做。

作為70後的我,從小在農村,很多玩具都是自己做了。芭蕉葉可以做毽子;竹竿可以做弓箭;樹杈可以做彈弓;廢舊鐵絲可以變成鐵環;小石頭打磨一番,就是棋子......

孩子想買了,母親都會答應。當孩子長大了,想買什麽,母親也會答應,因而花錢就很無序了,人的欲望也因此膨脹。

02

「扔扔扔」的習慣,對舊物不屑一顧。

家的空間就那麽大,不可能把一切都存放在裏面。

因而,很多母親,養成了「扔東西」的習慣。這一點,和老一輩的人的習慣相反。老人們,習慣了「什麽都不舍得扔」。

我們知道「斷舍離」的思維,但是沒有領悟其真諦。因而就變成了「扔東西」。

孩子的玩具,玩了幾個月,上面臟臟的,也不再喜歡了,就隨手扔掉。

孩子的學步車,等孩子能走路的時候,就變成了廢品。

孩子的睡袋、衣服褲子等,雖然有九成新,但是存放在家,占地方,礙眼。

有一種智慧,叫「舊物再利用」。但是這樣的智慧,在很多母親的世界裏,已經消失了。

我的母親,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白天幹農活,夜裏做縫補。

舊衣服,經過母親的手,變成了鞋墊、千層底、拖把等。

紐扣,也會被母親收集起來。母親說:「以後,還用得上。」

廢舊的玩具,母親會進行歸類,盡量賣一點錢。

節儉,看起像摳門,其實是物盡其用,提升物體的價值,從而達到減少家庭開支的目標。

【尚書·武成】裏寫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對物品不珍惜,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是家人。孩子在一旁模仿、思考。

03

「吃吃吃」的習慣,盡量讓孩子吃好一點。

看過一個故事。

宋朝時,汴京有一富人家庭,孩子喜歡吃餃子,但是不要餃子皮,只要餃子餡。

富人家裏,每天都有餃子皮剩下,然後倒入屋後的小河裏。

附近寺院裏的禪師見狀,非常心疼,還把餃子皮撈起來,曬幹,儲存起來。

戰亂時,富人變成了窮人,孩子和家人走散了。

孩子饑餓難耐,走進了寺院。

禪師拿給孩子一些餃子皮。

孩子說:「太好吃了,謝謝師傅。」

禪師說:「不要謝,這些東西,本來是你家的。」

孩子羞愧難當......

是不是你也像富人一樣,對於孩子挑食的行為,盡量滿足,而不是改變呢?

母親做飯,都會考慮孩子的喜好,並且一家人都得順著孩子的口味來。

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越來越挑剔,這樣不能吃,那樣不喜歡......花錢買吃的,不僅要精挑細選,還得挑出一部份不喜歡的東西。

把青菜挑到一邊,山珍海味放眼前。孩子有這樣的習慣,多半是母親培養的。

04

太多的年輕人,經歷了一個被「過於滿足」的童年。

母愛如水,就像江水一樣多,連連不斷,卻愛得過分了,滋養的不是心靈,而是陋習、惰性。

古人雲:「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每天一杯拿鐵的習慣,需要改一改了。

過勤儉節約的生活,別管什麽面子,給孩子一些吃苦的經歷。

學會按需生活,而不是有求必應,每一樣東西都用起來。

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心靈富起來,然後才去追求財富。

讓孩子盡早獨立,脫離父母的滋養,學會反哺家庭。

母親的愛,是一種習慣,更應該是一種力量。

做有遠見的母親,孩子才有幸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