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打生長激素「卷」身高?硬上「科技與狠活」是雞娃還是坑娃

2024-11-17親子
雞娃賽道「卷」向了身高?近日有媒體報道,為了跟上兒童身高體重表,一些家長蜂擁前往醫院,不惜花費重金、采用打生長激素等極端手段來促進孩子生長發育。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絕大多數孩子都可以獲得不錯的營養供給,個頭躥得也比過去快。但現實中,還是有孩子的身高達不到家長的期望,搞得全家人坐立難安。說起來,身高屬於兒童發育的重要指標,未來也影響著求職、社交等活動中的「第一印象」,家長關註孩子身高乃人之常情。但凡事過猶不及,這幾厘米或高或低、早長晚長,也不能糾結著不放。更何況,一些家長判斷孩子「太矮」並非基於嚴謹的科學判斷,而是從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媒體道聽途說了一些資訊,就盲目陷入了「身高焦慮」,有的甚至誤入各種「偏方」增高的騙局。
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結論帶得「血壓」上升,繼而想著用「科技與狠活」給孩子拔苗助長。不只是身高,在當下的兒童成長教育中,這樣的焦慮性內卷比比皆是。比如,一到假期,大量「xx暑假最可怕」的影片、文章就占領各大社交媒體平台,以「關愛學習」之名、行「恐嚇行銷」之實;比如,保護孩子視力本是正常行為,行銷號卻造出來個新詞「雞眼」,說有家長每天帶著光度計出門,尋找光線最好的地方讓孩子讀書,以保護視力;再如,教育投入上「提前起跑」的概念被無限炒作,從面臨高考的高中階段,蔓延至中考、小升初,甚至入侵幼升小乃至胎教……為什麽今天的教育資源比過去好,比過去多,但今天的人比過去還著急?原因之一就是當下的家長生活在互聯網的資訊流中,各種育兒經驗在飛速傳遞的同時,焦慮也在轉發中不斷聚集,家長和孩子通通被裹挾其中。
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身懷天賦,但如果用會不會爬樹來評判一條魚,它會終其一生以為自己很愚蠢。」緩解教育焦慮,最重要的是需要家長擺正心態,真正認識到教育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而非加分、排名、顏值等「指標」。而修正這種認知偏差,不能靠家長自己突然「開竅」,應當是政府、學校和社會共同發力,紓解現實焦慮。比如,以教育制度改革來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鼓勵家校協作來提供更多心理支持,發展好職業教育拓展成才渠道,等等。在「治本」過程中,還有必要先進行一輪「治標」行動,對網上各種散播驚悚命題,炮製吸睛觀點,掀起一波波「焦慮浪潮」的所謂「教育類」自媒體、行銷號進行治理,幫助家長對這些「焦慮刺客」建立「免疫」。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成長有其自身規律,順勢而為方得始終。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