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種新聞就是讓人心痛。稍微仔細看了看這種石磚,應該都是濕貼的,沒有看到有打孔或者開槽的痕跡,不是幹掛。
我們院上次設計一個地下行人過街通道,所有的石材飾面全部是采用石材幕墻的做法。不過當時的施工單位,還想采用我們現在已經明令禁止的T型掛件,被我們給堅決否決了。這種過街通道,人流不會少的,一旦發生石材墜落事故,砸到人是非常危險的。
我們一塊石材最薄2.5cm,1.2mx1.2m左右,一塊的重量就要1.2x1.2x0.025x25=90kg左右了,比人還重,砸到身上肯定要出人命的。但是這規定是怎麽來的,就是我們這裏以前一個高層(國稅的樓)外墻幹掛石材,采用T型掛件。一個大風天氣把石材給刮下來一塊,很不幸,邊上一家蠻大飯店的老板娘正好路過,被砸死了。所以不誇張的說,每一條我們強制性規範後面都是背負著人命。
現在重慶地鐵3號線的出入口,這些石材是采用濕貼的工藝。時間久了就會發生脫落的問題,不用看的,這比幹掛石材差很多的(因為都是緊密著貼著的,熱脹冷縮的縫隙留的不多)。
其實各種地方,早就禁止外墻石材采用濕貼工藝了。(但是只是外墻,這種地方可能算室內了)
江蘇省嚴禁建築外墻石材采用濕貼工藝(浙江,上海也是同樣的)
【通知】明確,要嚴格審查新建幕墻專案,嚴禁采用全隱框玻璃幕墻設計,明框和半隱框玻璃幕墻外片玻璃應采用夾層玻璃、均質鋼化玻璃或超白玻璃,外開啟扇應有防玻璃脫落的構造措施。對石材幕墻應限制其套用高度,
嚴禁建築外墻石材采用濕貼工藝,
無立柱幹掛石材高度不得高於30米。
重慶的3號線好像時間也不是太久。就是不太清楚,我們國家對於公共裝飾中,人流密度較大的區域的石材飾面的工藝,是不是有明令禁止石材濕貼。
但是目前看來,即使是可以采用濕貼,也應該能夠采用防墜落的必要措施。不然時間久了,這種事故一定會越來越多的。
下面附加一點濕貼法的問題:
早期的建築一般都是濕貼法,這種施工工藝的優點是造價低, 而缺點也很明顯:隨著溫度的變化,容易造成石材幕墻的開裂、空鼓甚至脫落等質素問題。 濕貼花崗巖的一座建築,石材幕墻主要的破壞形式是砂漿接縫處的密封膠破損,是設計缺乏防水構造和可靠的機標連線等原因造成的。濕貼石材幕墻脫落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石材面板背部缺乏有效連線。 濕貼石材幕墻由於先天的缺陷,容易發生墜落傷人事件,需要加強維護管理,才能降低傷人的概率。
————————
後來有朋友指出來應該是幹掛,看到了上面龍骨的照片,確實這個可能性更大。
至於幹掛掉下來,我覺得是更加讓人感到絕望。因為不采用濕貼,采用幹掛就是為了減少墜落風險。
幹掛掉下來的原因最大可能還是在於收口的那塊石材的外掛程式不規範引起(可能是采用斜外掛程式之類),甚至有可能根本就沒有外掛程式或者如有朋友說的只是雲石膠固定的掛件。
這種情況基本就是無解的節奏,幹掛石材在收口處難施工確實也是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