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親子關系會影響孩子的交友觀念嗎?這個案例有一些啟示~

2023-01-28親子

劉承洛記憶重組——

媛媛和媽媽一起來到中心的時候,她正讀初二,神情顯得有些拘謹,用細小的聲音、緩慢的語速開始訴說她內心的困惑。

「劉老師,你有被最好的朋友背叛過嗎?」問出這句話,媛媛眼眶發紅,聲音哽咽。原來,媛媛在初中一年級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阿晴,那曾經是她內心裏非常重要的朋友。

「我們一起值日,一起散步,一起放學,還在冬天一起吃雪糕吃到牙痛。我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走過很長的路,那時我想這輩子我有她一個朋友就夠了。」

媛媛經歷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友誼,但也經歷了第一次的絕交與排擠。不久後,兩人的友誼變成了三個人的友情,媛媛開始逐漸被忽略,成了朋友眼中的隱形人。為了挽回友誼,媛媛拼命幫朋友值日、寫作業,做各種事情,但換來的卻是朋友的不屑和冷漠。無法忍受的媛媛,最終提出了絕交。絕交後,阿晴在全班散播對媛媛的惡語,很快,媛媛被全班同學敵視和孤立了。

「從這件事之後,我就一直一個人。」媛媛擦幹眼淚,將紙巾用力地攥成一個團。

在那之後媛媛說她覺得自己變了,她道出了自己新的觀念—不需要朋友,不在乎任何人的感受,但也不想傷害任何人。回想第一次對友情理解的理想化,兩種觀念卻像是兩個極端。從「童真」到「超脫」,從「討好」到帶有攻擊性的「無謂」,是什麽改變了媛媛?

也許媛媛是遇人不淑,也許另有隱情,我首先共情了她的不幸遭遇。媛媛說她現在一個朋友都沒有,感覺大家都很疏離,都是虛假、表面的友誼。我很想知道,媛媛希望擁有的真正的友誼究竟是什麽樣的,我們進行了探討。

「真正的朋友是心思細膩、暖心的,像我一樣的。理想的模式是只有兩個人,沒有別人,互相對對方都是真誠的。我還是會願意為朋友做事,只要對方能夠接受我的缺點,對我好,不會總是改變態度。」

我從媛媛的理想化中感受到,她對友誼有著美好而童真的幻想,她渴望一個穩定的朋友和關系。而且,她不惜用討好的姿態去維系這段關系。我感到疑惑,這樣的理想化是從何而來?我判斷這背後肯定還有多重性病理性記憶,需要進行尋找和重組。

在深度潛意識下,媛媛回憶起之前的病理性記憶事件。媛媛有一個7歲的妹妹,姐妹倆關系並不好。媛媛說,妹妹的哭鬧總能得到父母的偏愛和偏袒,而爸爸就是那個最偏愛妹妹的人。媛媛說自己痛恨父親。「他總是無條件偏袒妹妹,從小到大,對我不管不顧,還經常責備我甚至說很過分的話。」,「我還不如沒有這個父親!」媛媛頻頻流淚,痛恨和委屈混在一起,可能她自己也分不清。而談及母親,媛媛開始展露出一些攻擊性。「她總是逼迫我變得優秀,我不管多努力,她對我永遠都是否定和不理解,永遠都是。」媛媛的媽媽是本科學歷,小時候就一直非常優秀,而她總是用她小時候的經歷來要求媛媛。

我從媛媛的態度中感受到她對媽媽的強烈不滿,我以為,母女倆的關系並不親近。之後,與媛媛媽媽的溝通後,讓我心中蹦出一個大大的問號。我從媛媛媽媽口中得知,媽媽其實是媛媛在家中唯一的談心物件。學校裏大大小小的事媛媛都會和媽媽說,媛媛經歷的這些事,媽媽都清楚地了解細節。媽媽的話讓我知道,媛媛的成績一直優異,在學校也很愛表現,學習動機並非只是媽媽的逼迫。

媛媛與母親一方面交流較多,這曾是媛媛的一個心理支撐;另一方面媽媽要求高,經常否定媛媛,讓媛媛感到委屈、憤怒。母女倆的關系有點擰巴,既互相依存有互相矛盾。媛媛從最初的理想化到現在觀念的巨大轉變,「討好」與「無謂」這近乎對立的兩種姿態。

媛媛的家庭中,父親的角色是極其不穩定的,對媛媛缺乏關註和價值肯定。而母親也許是媛媛成長至今,身邊唯一一個穩定的客體。但媛媛與母親的關系卻很矛盾,母女倆的相處方式更像是反抗型依戀。在這樣的依戀關系中,母親有時會悉心照顧孩子,有時又表現得焦躁不安。孩子無法預料自己在需要照料的時候將會得到怎樣的待遇,對母親產生矛盾的感情。一方面對母親的離去表示強烈恐懼,不斷尋求與母親的接觸;但另一方面在相處中又顯示出反抗,甚至發怒。媛媛的媽媽是媛媛唯一可以傾訴的物件,但在學業、能力上對媛媛有很多的否定和不滿。這樣的母子關系並非安全的,媛媛卻絕不能失去它。

媛媛的那段友誼、對現在同伴的認知、觀念的兩極分化都體現出兩種相互矛盾的態度。「討好」與帶有攻擊性的「無謂」,很像反抗型依戀關系的模式,不斷尋求關註,不惜用討好的方式來維系一段關系,又極度害怕對方的離開,同時希望得到友好且穩定的對待。但是,當這樣的態度無法保護自己,媛媛就會用攻擊性的態度來防禦傷害。

母子依戀關系對兒童友誼質素、數量都有顯著影響。媛媛的經歷似乎也與這些研究結論相吻合,與母親的不安全依戀對媛媛的同伴交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不安全依戀的模式似乎被復制到了媛媛現在的同伴交往中。以上的思考並不是為了讓我對媛媛下一個定論,而是讓我能從更專業的角度去理解媛媛,用記憶重組幹預去幫助媛媛。

之後我對媛媛的這些病理性記憶進行了高效化重組,媛媛說自己的焦慮情緒減少了很多,不會隱藏再自己的感受,過於在意其他人的想法了。

媛媛進行了兩個月記憶重組幹預,期間我了解到她曾經那段友誼的各個細節與過程,幫她剖析、分解、重組。此外,媛媛還有一些學習障礙,透過場景重建我也幫助她進行了解決。透過與媛媛父母的家庭指導,他的父母也在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親子關系逐漸變得友好而且溫馨。

媛媛結束幹預後的第二個星期,媽媽反饋她在學校的狀態越來越好了,和同學的關系也逐漸變得融洽。媛媛托媽媽發來了資訊,她寫了下面的文字。如果你不曾認識和了解過媛媛,一定很難想象這樣一段看起來成熟甚至超脫的感慨,居然來自一個初中的女孩。

「我們只要認真做好自己,不必為了迎合某些人而迷失了真正的自己。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所願其實不應該用追求而應該用吸引來獲得,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媛媛本就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美麗花兒,願我們能見證她自信地成長與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