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是得罪不少文化圈的人,某瓣、B站以及各大平台都無一幸免,哈哈。但是這真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有人說這是年度黑馬喜劇,我覺得一點都不為過。它調侃諷刺了整個教育、文化體系,包括家長。
首先最突出的就是諷刺出版圈子。
對出版文化人的諷刺簡直是形神兼備,而且導演和編劇對這個圈子的運作門清。
電影告訴我們很多所謂暢銷書作家,暢銷書榜單,甚至是獲獎的什麽年度作家只不過文化產業運作的結果。真正在乎文學審美價值的不多。大眾都是羊群,當被引導以後,就很容易失去判斷力。很多大眾也不具備鑒賞文學好壞的能力,所以這些出版人士拿著自己對文學的話語權來玩弄大眾。
這部電影給人最大的驚喜就是對諷刺的掌握程度,力道剛剛好,又能讓人深思。
電影呈現這些細節的時候,對每個人的反應呈現很細致,比如社長和編輯師兄兩個人的情態動作入木三分。
其次,就是諷刺家庭、學校教育。
很多觀眾看了這部電影提到馬默拍了女學生私照沒有被教育,就這樣蓋過了,這是對女性的不尊重。其實這恰恰就是對家庭教育的諷刺。
家長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逼著馬墨去讀重點高中,逼著馬墨讀自己不愛的書,逼孩子完成自己的願望,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在青春期如何教育孩子正當的對待女性,正當的和女性接觸,家長在這方面是缺失的,學校不僅僅是缺少的問題了,而是打壓。
裏面的孩子們對待馬墨的態度,其實都是在【符號】的作用下促成的。他們最開始遠離馬墨是因為其【怪癖】【弱智】的標簽,大家崇拜他,是因為他【天才少年】【文學天才】的標簽……
其實馬墨沒有一個真的朋友。
最後,諷刺了某些妄圖成名的作家。
馬寅波是一個很懂得炒作自己的作家。雖然這麽多年一直在寫作,可是遇不到好編輯,他從始至終都沒有找到一個真正給他的作品進行評價的人。
他這麽多年投稿,幾乎沒有人賞識他的作品。當然還有很多很多想寫作的作家,堅持寫,卻一無所獲。
馬老師開始走捷徑,虛榮心作祟,虛榮心讓他膨脹,讓他迷失,最後縱身一跳。
所以諷刺的就是那些被虛榮心完全遮蔽雙眼的作家。
這部電影的表演真是可圈可點。於和偉和郭麒麟的演繹都十分到位,尤其驚艷的是郭麒麟。他多年的舞台經驗,讓表演變成了一種渾然天成的事情。
這部電影最讓人感動的是,為了滿足諷刺效果,沒有其它電影一樣,必須在正劇中加上一個光明的結尾,而是在字幕中出現了xxxx受到懲罰等。沒有影響到整個電影的節奏。導演用心良苦,很難得!
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