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12月25日,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客機在哈薩克領土內墜毀,導致38人失事死亡。 幾天後的調查結果證實,這起空難並非意外,而是由於飛機受到了外力攻擊所致。隨著真相逐步浮出水面,阿塞拜疆與俄羅斯之間本十分堅固的外交關系愈發緊張了起來 。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明確說道,這次空難的責任人絕不能用一句簡單的道歉了事,俄羅斯必須承擔該承擔的,否則阿方絕不輕易松口。 這場空難,儼然成為擺在俄阿兩國之間的一道嚴峻考驗。
【阿利耶夫面見遇難者家屬】
這架失事飛機上,共有62名乘客和5名機組人員,最終38人死亡,29人幸存。如此慘烈的空難中接近一半的存活比例在世界民航史上也實乃罕見, 這裏我們要好好誇誇機長伊戈爾與副機長亞歷山大最後關頭的神操作 。二人在極度惡劣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操控飛機進行迫降在阿克套附近,但由於機尾受損嚴重,飛機仍未能成功著陸。機長和副機長最終犧牲。
悲劇發生後,墜機原因引發了外界種種猜測。 首先,飛機為何改變航線,繞行數百英裏? 要知道這趟航班原計劃要降落在距離更近的俄羅斯機場,卻中途飛越裏海,最終迫降哈薩克。此外,機尾出現多個疑似彈孔的洞,且洞的形狀與鳥擊痕跡不符,或由外部攻擊所導致。阿塞拜疆經過調查後指出, 飛機可能遭到「鎧甲」-S防空系統的襲擊,而該系統是俄羅斯軍方現役防空系統。
【事故現場】
隨著事故調查的深入, 失事飛機的兩個黑匣子也被成功找到。 初步解碼顯示,飛機在最後時刻失去控制時,機組人員曾多次請求塔台支援並盡最大可能變更既定航線。無奈在此過程中受到了來自地面的幹擾。阿利耶夫總統直言,雖然並非蓄意擊落,但俄羅斯方面模糊了真相。對此阿利耶夫政府明確向俄羅斯提出三大訴求:
第一道訴求:道歉。 阿利耶夫喊話俄羅斯面向國際社會公開道歉,絕不能只是敷衍了事。
第二道訴求:追責。 阿利耶夫強調,俄羅斯需要對相關責任人嚴懲不貸。
第三道訴求:賠償。 阿利耶夫要求俄羅斯為墜機慘案的遇難者遺孤提供該有的賠付。
面對阿利耶夫三大控訴,普京也很快回應。 他在通話中首先表達了對空難的歉意,其次將事件定性為「外部物理和技術幹擾」 。普京表示,這種幹擾並非蓄意造成的。言下之意即:俄方不該對空難負直接責任。 普京此番表態其實有兩層考慮。 一方面是對俄羅斯國際聲譽的考慮,尤其是在當前全球話語體系對俄羅斯已經很不利的背景下。另一方面,若直接攬下責任,俄羅斯將面臨巨額賠償和可以預料到的雨點般的國際制裁。
【普京和阿利耶夫】
值得註意的是,這起空難不僅在阿塞拜疆和俄羅斯之間掀起了風波,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註與討論。巴西、哈薩克等國先後參與到空難調查中,確保事件調查的透明和公正。另外,多國航空公司已於近日開始調整航線,新航線均避開俄羅斯南部空域。
總的來看,黑匣子數據的解碼將直接決定這起空難的最終定性。
如果黑匣子的數據證實飛機失事果真受外部幹擾所致,進一步證明阿塞拜疆的調查結論:飛機可能遭到「鎧甲」-S防空系統的襲擊的話,那可以預見的是,阿塞拜疆同俄羅斯的關系將進一步走向僵化。阿利耶夫政府不僅會在外交上對俄羅斯施加壓力,
或許還會加強與獨聯體國家,甚至是美西方的合作,逐步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
對俄羅斯來說,接下來的態度至關重要。如果普京繼續「抵賴」,拒絕為墜機事件承認相應的責任,必然會遭遇更加嚴重的外交孤立,特別是在南高加索和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必將進一步受損。 但若是俄羅斯在此時作出讓步,積極承擔與支付賠償,雖然一定程度上會緩解同阿塞拜疆之間的緊張關系,但也會導致其遭受更多的口誅筆伐。 因此對於俄羅斯而言,如何平衡國內外壓力、經濟利益以及國際聲譽,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