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以來,台灣問題始終牽動著國人的心弦,祖國統一是兩岸共同的期盼。為了實作這一目標,我們嘗試過各種方式,既展現過力量,也釋放過善意。
然而,台當局似乎執迷不悟,在「台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和統還是武統?這兩種方式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不久前,賴清德上台後公然鼓吹「台獨」,將兩岸關系推向冰點。追根溯源,賴清德所在的民進黨,其政治理念本就建立在「台獨」之上。這樣的政黨,如何能為台灣人民帶來福祉?
然而,台灣民調數據卻顯示,民進黨依然是島內支持率最高的政黨。這其中,固然有民進黨政治操弄的因素,但也反映出台灣民眾在長期「去中化」教育下,國家認同出現了偏差。
自蔡英文上台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更在島內大搞「去中化」教育,刻意淡化甚至歪曲中國歷史文化,妄圖割裂兩岸間的血脈聯系。
這種做法不僅不負責任,更會對台灣年輕一代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他們不了解歷史,不認同中華文化,甚至以「台灣人」自居,與中華民族漸行漸遠。
面對這種情況,武力統一的聲音開始湧現。 我們的軍事實力突飛猛進,完全有能力「碾壓」台獨勢力。但武力解決終究是最後的手段,會帶來難以預估的損失。
俄烏沖突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沖突爆發後,烏克蘭背後的北約國家對俄羅斯展開了全方位的制裁,從經濟封鎖到資產凍結,甚至將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企圖從經濟上徹底擊垮俄羅斯。
可以預見,如果我們對台動武,同樣會面臨西方國家的全面制裁。
既然和統與武統都不是最佳選項,是否還有其他路徑可選?台海問題專家王在希提出「以戰迫和,以武促統」的思路,其核心是以軍事壓力為後盾,迫使台當局回到談判桌前,最終實作和平統一。
事實上,近年來解放軍在台海地區組織了多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並輔以經濟制裁等手段,對「台獨」勢力形成了強大的威懾。雖然目前效果有限,但從演習區域的不斷推進,以及台當局日益局促的反應來看,「以戰迫和」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軍事實力還在不斷增強。航母數量的增加,尤其是未來核動力航母的服役,將徹底打破第一島鏈的封鎖,屆時台當局所謂的「倚美抗中」將徹底破產。
台灣終將回歸祖國懷抱,這是歷史大勢,也是人心所向。希望台當局認清現實,放棄幻想,不要再做「蚍蜉撼樹」的徒勞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