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月23日,在全國政協一屆三次會議上,毛主席在開幕詞中向全國發出了「增加生產、厲行節約」的號召。政務院副總理陳雲所作的關於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的報告中,也專門論述了增產節約的問題。他們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意見,受到與會政協委員的一致贊同。會議之後,一場轟轟烈烈的、群眾性的愛國增產節約運動隨之在全國展開。作為全國解放較早且比其他地方早一年進入和平建設狀態的東北地區,實際上在中央發出正式號召之前就已經開始開展增產節約運動了。東北局總結運動中發現的問題,於1951年11月1日向中央報送了【關於開展增產節約運動,進一步深入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鬥爭的報告】。報告中所列舉的貪汙蛻化、官僚主義、鋪張浪費等問題,仍然使本已註意並憂慮存在這些問題的毛主席感到震驚。由此,黨中央於12 月1 日作出了【 關於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汙、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拉開了一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簡稱「三反」)鬥爭的帷幕。透過「三反」鬥爭,全國各地查出了不少貪汙腐化分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處決了大貪汙犯劉青山、張子善。毛主席在會議上講:「對於這樣的叛徒和蛀蟲,有多少就必須清除多少。清除了他們,不是黨的損失,而是黨的勝利;不是降低了黨的威信而是提高了黨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