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專訪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夏應顯:全國碳市場為實作雙碳目標發揮重要作用|部委司局長訪談錄

2024-07-24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健康執行,為實作雙碳目標、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
日前,2024年中國碳市場大會在武漢召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遷司司長夏應顯在大會期間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選擇發電行業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目前已經順利完成兩個履約周期(2019-2020,2021-2022),並進入第三個履約周期。目前市場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夏應顯在2024年中國碳市場大會上致辭。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攝影
剛剛結束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透過【決定】指出,要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健全碳市場交易制度、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制度,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對於全國碳市場所發揮的作用,夏應顯認為,透過碳市場的碳排放配額分配,將碳減排目標要求直接分解落實到企業,使企業成為減碳的主體,壓實了企業減碳責任,樹立了「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識,實作了對發電行業碳排放的有效管控。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範圍。對此,夏應顯告訴記者,中國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重點行業,這八個行業占到了中國家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關於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範圍工作,目前生態環境部已經開展了相關行業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和擴圍的專項研究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成熟一個、納入一個’的原則,分階段、有步驟將重點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夏應顯表示,生態環境部將盡快釋出水泥、鋁冶煉和鋼鐵行業碳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技術規範,制定行業配額分配方案,完善全國碳市場管理平台、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功能,加強新納入行業的能力建設,保障全國碳市場平穩、有序擴圍,有效推動相關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對於下一步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完善的方向,夏應顯指出,要完善政策法規,做好頂層設計。持續不斷最佳化完善配額管理制度體系,逐步推行配額有償分配制度。全面建立高質素的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對重點參數進行嚴格把關,將數據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積極推動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建設和完善科學合理、公平透明、廣泛參與的制度體系。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遷司司長夏應顯。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攝影
以下為采訪實錄
封面新聞:目前,中國碳市場已進入第三個履約周期,您如何看待當前碳市場的表現?
夏應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選擇發電行業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目前已經順利完成兩個履約周期(2019-2020,2021-2022),並進入第三個履約周期。目前市場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健康執行,為實作雙碳目標、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落實了企業行業減排責任,推動發電行業碳排放強度下降。利用碳市場的碳排放配額分配,將碳減排目標要求直接分解落實到企業,使企業成為減碳的主體,壓實了企業減碳責任,樹立了「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識,實作了對發電行業碳排放的有效管控。透過推動企業靈活減排,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導向作用日益顯現。2023年全國火電碳排放強度(單位火力發電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8年下降2.38%,電力碳排放強度(單位發電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8年下降8.78%。
二是碳定價基礎性作用初步發揮,推動綠色低碳高質素發展。2024年4月24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收盤價首次突破百元每噸。碳排放權的綠色金融內容獲得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認可,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為開展氣候投融資、碳資產管理、配額質押等錨定了基準價格,撬動了更多綠色低碳投資,促進火電行業能效提升、能源結構調整,顯現出對綠色低碳高質素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
三是碳排放統計核算基礎鞏固提升,技術服務產業體系和市場初具規模。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國實際的重點行業碳排放核算制度體系,為制定釋出中國年度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建立完善碳足跡管理體系等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透過強化制度管理、明確責任義務、最佳化技術規範、加強監督檢查等,培養培育了一大批專業人才和相關機構,為推動實作「雙碳」目標奠定打下了堅實基礎。2023年,有50余家咨詢機構、450余家檢驗檢測機構、近100家技術稽核核查機構為重點排放單位和政府主管部門提供第三方技術服務。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技術稽核核查機構服務進行評價,在關於工作及時性和工作質素的1.66萬條評價結果中,合格比例達到99.7%。
封面新聞:社會對碳市場擴圍工作高度關註,請問目前碳市場擴圍準備工作情況如何?
夏應顯:中國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重點行業,這八個行業占到了中國家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關於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範圍工作,目前生態環境部已經開展了兩項工作。
一是生態環境部每年在全國範圍內對上述重點行業組織開展了年度的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工作,除了發電行業之外,其他7個行業雖然沒有納入配額管控,但是其碳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工作一直在開展。
二是開展擴圍的專項研究。對重點行業的配額分配方法、核算報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擴圍實施路徑等,開展了專題研究評估論證,相關的技術檔起草工作基本完成,將廣泛征求各方面和社會意見。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成熟一個、納入一個」的原則,分階段、有步驟將重點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盡快釋出水泥、鋁冶煉和鋼鐵行業碳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技術規範,制定行業配額分配方案,完善全國碳市場管理平台、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功能,加強新納入行業的能力建設,保障全國碳市場平穩、有序擴圍,有效推動相關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封面新聞:未來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完善的方向是什麽?
夏應顯:2024年1月25日,國務院頒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政策法規基礎框架搭建完成,形成了涵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檔+技術標準規範」的多層級制度體系。與此同時,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於今年1月22日正式啟動,陸續釋出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及造林碳匯、並網光熱發電、並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等首批4項方法學,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基本制度框架初步構建。
目前,強制碳市場和自願碳市場互補銜接、互聯互通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已初步形成。下一步,我部將以下幾個方向持續完善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
一是完善政策法規,做好頂層設計。深入貫徹落實【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有關要求,根據碳市場發展和監督管理需要,修訂完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制修訂其他配套政策檔、技術規範,積極穩妥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範圍。
二是持續不斷最佳化完善配額管理制度體系。不斷最佳化配額分配方法,逐步推行配額有償分配制度,推動配額分配機制更加科學、合理、可操作。完善常態化履約監管機制,動態跟蹤評估企業履約風險,強化履約監管水平,將履約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不斷豐富交易品種、主體和方式,進一步提升市場活躍度,強化市場功能,提前向市場釋放政策預期。
三是全面建立高質素的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以降低數據風險為導向,堅持分類施策,簡化核算方法,透過實測、缺省等差異化方法獲取碳排核算的關鍵參數。持續完善月度存證工作機制,利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智能化手段及時發現異常數據。進一步完善「國家—省—市」三級聯審制度,對重點參數進行嚴格把關,將數據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
四是積極推動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建設和完善科學合理、公平透明、廣泛參與的制度體系,持續擴大自願減排市場支持領域,探索數據質素管理的有效路徑,推動核證自願減排量廣泛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