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韓慈 周怡辰|以深化改革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2024-12-17新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重點任務,科學設定了綠色轉型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為綠色低碳發展設定了目標。
第一,以制度、政策為保障,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制度化和規範化。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素發展階段,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更加需要強化制度和政策的保障。一是更加註重規範化制度健全,引導各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行為更加科學合理。根據【決定】要求,盡快建立或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規劃特許制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體系、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國家生態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等。在制度軌域上推動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生態治理行穩致遠。二是加快完善綠色轉型支持政策,即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構建有利於綠色轉型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體系和市場化機制,完善綠色低碳標準體系。三是註重完善約束性制度,規避協調失衡、銜接不暢等制度落實不力情況。貫徹【決定】精神,要壓實各級領導幹部生態環保責任,完善生態目標責任體系,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和資產保值增值等責任考核監督制度,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長效化、常態化機制。透過規範化、法治化、制度化的系列舉措,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形成科學規範、執行高效的生態文明體制框架。
第二,以結構調整、布局最佳化實作源頭防控,支撐環境高質素發展。
產業是經濟之本。必須推進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強大物質技術支撐。一是積極培育和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即加快培育以綠色發展為方向的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生態環保等戰略產業和未來產業,開辟量子、生物制造、生命科學等綠色新賽道,鼓勵鄉村旅遊、休閑農業、文化創意等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發展,推動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綠色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套用,做大做強做優綠色制造業,加快發展生態旅遊、綠色金融等綠色服務業。
二是加快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即以綠色化與數智化高度融合為價值目標,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標準創新、制度創新,對其用能結構、原料結構、工藝流程、最終產品結構進行最佳化和再造,推動煤電、鋼鐵、石化、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節能降耗,逐步淘汰資源消耗大的落後產能,全面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三是因地制宜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和綠色發展高地。根據不同區域的區位優勢,最佳化產業區域布局,打造綠色低碳工廠、綠色低碳園區、綠色低碳產業鏈,推動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互補、結構合理、集群化、差異化的綠色產業集群。
第三,以多元共治構建全社會大環保格局,以全社會之力踐行低碳新風尚。
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是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新風尚,是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推進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是以綠色低碳發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一環。
一是培育弘揚生態文化。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學校、社區,加強家校聯動、校企聯動,開展綠色生活教育活動,培育公眾生態倫理,提升生態素養,增強生態意識,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之中,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情景之中,積極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推動形成全社會崇尚生態文明,崇尚綠色生活的新風尚。
二是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加快構建綠色消費資訊平台,即時釋出和更新綠色產品和服務資訊,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透過發放綠色消費券、綠色消費直補、以舊換新、建立個人碳賬戶等多元措施,引導消費者逐漸養成綠色消費習慣。
三是完善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渠道。健全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的標準、認證檢測體系,提升綠色產品和服務質素。健全推進綠色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政策,鼓勵企業綠色生產,激發綠色低碳發展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健全廢棄物迴圈利用體系,回收利用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
由此,明晰生產生活方式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公眾等各方權責,形成全社會多元共治的格局。
第四,強化科技創新,以綠色低碳技術助推經濟社會的全面綠色轉型。
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綠色低碳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
一是加強綠色低碳科技的原創性研究。瞄準世界綠色低碳技術前沿,加強綠色低碳科技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究與前沿技術研究,加大對低碳零碳負碳和儲能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的技術攻關,統籌推進關鍵技術攻關,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推動5G、AI大模型、大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術與綠色技術的交叉融合創新發展。
二是積極培育和壯大綠色創新主體。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共同建設綠色建築全國重點實驗室等,搭建多個企業級科技創新平台,為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創造了良好條件。以此來激發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內生動力,繼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新技術廣泛套用、更新叠代,加快培育壯大綠色生產力。
綜上,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素發展階段,同時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和全球性挑戰仍不容忽視,迫切需要進一步發揮改革的驅動作用,破除阻礙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註入強勁動力。
(作者單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開放大學,均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作者:
文:韓慈 周怡辰編輯:陳瑜責任編輯:楊逸淇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