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共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

2024-01-04新聞
作者:翟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向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發表影片致辭時指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既是回答時代課題的必然選擇,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呼聲。我們要深化交流、務實合作,共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這一重要論述,是對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和發展,為加快把互聯網打造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動能、維護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鑒的新平台,讓數碼文明造福各國人民,提供了根本遵循。
1.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對推動世界網絡空間繁榮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回答時代課題的必然選擇。互聯網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數碼時代最具想象力和創新活力的領域,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代表著新質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當前,互聯網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共享不充分等問題日益凸顯。一些西方國家倚仗網絡技術優勢,長期在網絡空間推行霸權主義。美國憑借先發優勢擁有全世界13個根伺服器中的10個,並對全球互聯網網域名稱體系和IP地址分配有著絕對控制權。此外,侵犯知識產權、推行種族主義、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網絡犯罪活動十分猖獗。由此可見,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是全球互聯網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高度契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訴求。打造多元、開放、健康、公平、公正的網絡空間,維護大多數國家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訴求相契合,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互聯網發展需要大家共同參與,發展成果理應大家共同分享。當前,全世界網民人數已超50億,占全球人口比重達到64.5%,如何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互聯網,構建更加公平合理、開放包容、安全穩定、富有生機活力的網絡空間,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網絡空間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理念。隨著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互聯網與經濟社會的融合度日益提升,中國需要國際互聯網,國際互聯網同樣需要中國。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向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賀詞時指出:「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創造性提出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倡導尊重網絡主權、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涉及互聯網發展、安全、治理、普惠等各個方面,為世界各國走向攜手同心共護網絡家園、共享網絡發展紅利的美好未來貢獻了中國方案,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2.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伴隨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現實世界中的交流合作與碰撞博弈向數碼世界延伸,各種利益訴求相互交織,全球互聯網治理面臨的難度更大、瓶頸更多,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
互聯網日益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動能。進入21世紀,基於互聯網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刻影響著人類的認知形式、思維方式與治理模式。雲端運算重寫了傳統的IT架構、改變了傳統工業思維與模式,元宇宙帶來了巨大的產業和生態變革,生成式人工智能引發了其是一場「虛火」還是顛覆性技術革命的大討論。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在技術創新、數碼經濟、利企便民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2022年,中國數碼經濟規模已達50.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41.5%。隨著互聯網加速與產業融合,數碼經濟已成為中國高質素發展的新引擎。與此同時,中國助力提升數碼公共服務水平,充分利用網絡資訊科技,建設國際合作教育「雲上樣板區」;積極開展網絡扶貧國際合作,透過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平台推廣分享數碼減貧經驗,提出解決方案。
互聯網日益成為維護安全的新疆域。數碼時代,網絡空間與人類活動的現實空間深度融合,成為繼海、陸、空、天之後的第五疆域,而作為一國國家主權在網絡空間中的自然延伸,「網絡主權」應運而生。作為世界主要大國和主要經濟體之一的中國,率先提出網絡主權概念,並且在國際上大力推廣,推動網絡主權原則成為聯合國框架下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的基本準則。事實上,從互聯網誕生之日起,國際社會圍繞網絡主權的博弈從未停止,一些西方已開發國家打著自由、民主的幌子兜售其價值觀,肆意侵犯他國網絡主權。此外,網絡安全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領域。隨著資訊化、數碼化、網絡化、智能化加快推進,網絡安全形勢日益嚴峻、復雜多變,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數據跨國流動給國家安全和個人私密保護帶來嚴峻挑戰。
互聯網日益成為文明互鑒的新平台。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既不是追求「獨善其身」,也不是謀求「本國利益優先」,而是一項惠及全人類的事業,歸根結底是為了造福人類社會。中國歷來重視互聯網在促進文明互鑒中的作用,堅持以人為本、科技向善,積極響應國際社會需求,攜手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致力於彌合數碼鴻溝,推動網絡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促進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互聯網大會創設以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本屆烏鎮峰會有來自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多名嘉賓以線上線下方式參加,既體現了中國積極與世界互聯互通、推動全世界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紅利的實際行動,也彰顯了互聯網日益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平台。
3.讓數碼世界更好增進人類共同福祉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高度,科學分析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提出「倡導發展優先,構建更加普惠繁榮的網絡空間」「倡導安危與共,構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網絡空間」「倡導文明互鑒,構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網絡空間」。這「三個倡導」,既各有側重又相互貫通,體現了對數碼時代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反映了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斷深化、行動不斷夯實,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全球網絡空間發展和治理提供了行動指南。
構建更加普惠繁榮的網絡空間。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根本目的在於讓互聯網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社會整體利益,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搭乘數碼化時代快車,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就要求摒棄零和博弈的舊思維,堅持合作共贏,讓普惠繁榮成為網絡空間的主旋律。一方面,要建設平等、普惠、有韌性的數碼世界。進一步深化數碼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合作,發揮各方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以技術、資金、人才、商業模式等的多維創新推動網絡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網絡技術與產業套用雙向奔赴,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消弭數碼鴻溝,實作數碼經濟包容發展。從資訊基礎設施建設、資訊科技使用能力兩個方面同步用力,進一步消除技術壁壘和打破數據孤島。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是數碼資訊的載體和前提,應註重世界範圍內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均衡發展,積極搭建網絡合作平台,持續增加利益契合點和合作增長點;資訊科技使用能力是以數碼資源最佳化生活品質、提高公共服務質素、推動數碼經濟創新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應切實提升發展中國家的數碼能力,讓更多國家和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構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網絡空間。網絡安全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基石,安全穩定的網絡空間是普惠繁榮的前提。其一,以對話代替對抗,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網絡空間爭端。落實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透過協商解決爭端、化解分歧,以分類施策、靈活包容的方式應對各種網絡風險。其二,以主權反對霸權,築牢清朗網絡空間的秩序基石。尊重網絡主權,即尊重各國網絡自主發展道路,遵守網絡空間國際規則,不搞網絡霸權;同時,摒棄網絡空間的「泛安全化」行為,抵制濫用規則,以網絡自由之名、行網絡霸權之實的行為。其三,以合作保障安全,形成網絡安全治理合力。網絡空間具有整體性、動態性、開放性等特征,這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全球網絡安全的「風險互嵌」。各國應在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礎上,深化網絡安全務實合作,共同打擊跨國、跨區域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資訊保護,在有效應對大數據、AI等新技術帶來的技術倫理風險和挑戰等方面形成治理合力,為全球網民構建起一個安全可信、豐富多元的數碼世界。
構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網絡空間。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網絡空間的延伸,背後蘊含著深切的文明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應秉持平等開放的理念,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在網絡空間兼收並蓄、包容共生。一方面,加強網絡人文交流,透過交流對話,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推動不同文明包容共生,更好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另一方面,加強網絡文明建設,促進優質網絡文化產品生產傳播,推動優質網絡文化傳承發展,為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註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基因。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0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