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隨著民進黨贏得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繼續在台「執政」,島內社會對台灣經濟發展前景普遍感到悲觀,其中一個最主要因素就是擔心ECFA中斷會嚴重影響兩岸經濟合作,從而影響島內工商業發展。不僅如此,最近島內出現外資賣超,台幣貶幅擴大等一系列負面經濟效應,島內輿論也認為,這一波所謂外資「逃離潮」充分反映出外資對當前島內政治經濟形勢的不信任甚至產生緊張。這些都直接影響台灣經濟提振,台灣民生福祉的改善將會變得更加困難。
2023年台灣工業生產表現整體上年減12%,不但是連續兩年衰退,也是台灣工業生產有史以來首次出現雙位數的跌幅。這些負面效應反映出台灣經濟持續低迷正在加劇,對台灣經濟景氣指數以及廣大台灣民眾的信心帶來巨大沖擊,島內工商界對當前台灣經濟形勢普遍充滿憂慮,而台灣民眾期盼台灣經濟早日提振、止跌回升,從而實作安居樂業的呼聲越來越大。台灣多位知名學者也呼籲應盡快改善兩岸關系,「兩岸貿易」以及「ECFA」等成為呼聲最高的關鍵詞。台灣民眾普遍認為「兩岸關系不好也就代表著貨出不去,人也進不來,大家只能過苦日子」。這一點,台灣民眾有著最直接的切身感受。
事實早已證明,只有兩岸關系好,台灣才會好。ECFA是一項造福台灣同胞的好協定,是島內各界在乎的「好康」,絕不是民進黨所汙蔑的「毒藥」。如果ECFA終止,將直接對台灣對外貿易產生消極影響,而台灣作為一個典型的對外出口型經濟體,外貿出口削弱,必然會直接影響台灣經濟的成長,從而又會對台灣的投資、消費、就業等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與此同時,島內石化業、工具機業、鋼鐵業等相關產業都將受到很大沖擊。這些不僅影響台灣從兩岸經貿合作中直接受益,而且也將影響台灣經濟提振發展的內在潛力與發展動能,對台灣經濟社會長遠發展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大陸是距離台灣最近、消費規模最大、消費種類最為齊備的市場,台灣各個產業部門與行業都能在大陸找到對應的消費群體。兩岸經濟互補性強,大陸經濟基礎雄厚,門類齊備,產業鏈完整,而台灣具有較為先進的管理經驗,尤其是在半導體、芯片等高科技產業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兩岸持續深化經貿交流合作,完全可以實作更大的互利共贏。當前大陸正在加緊建構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體系,著力推進數碼經濟、綠色經濟、新型基礎設施以及服務業現代化建設,這其中蘊含著巨大機遇,兩岸在這些方面優勢互補,加強互利共贏式發展空間廣闊、商機無限。
兩岸一家親,親望親好。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疏離、要合作不要對抗,這是當下台灣民眾的主流民意,也是台灣社會的理性呼聲。大陸多年以來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持續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造福台灣同胞。經過多年發展,兩岸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具有向更寬領域發展、更高層次提升的廣闊空間。隨著大陸出台一系列惠台政策,各地各部門持續落實落細各項政策舉措,台商投資發展環境持續改善,有越來越多的台商台企看好大陸經濟社會發展蘊含的巨大商機與廣闊前景,對紮根大陸發展充滿信心。
當前,兩岸經貿交流合作能否順利推進,球在民進黨當局這一面。ECFA能否繼續生效實施,也要看民進黨當局推行什麽樣的兩岸政策路線。民進黨當局應當正視並回應台灣社會求和平求發展的主流民意關切,及早在「台獨」和「反中抗中」錯誤道路上懸崖勒馬、止步回頭,重回「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確軌域上來,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合作,及早解除對大陸歧視性貿易限制,以務實的態度和有效的措施推進兩岸經貿交流合作。
大陸是台商投資發展的沃土和家園,是台胞台青成長成才、事業發展的理想舞台。希望廣大台胞台商台青把握大陸發展機遇,在親身參與兩岸融合發展、民族偉大復興的行程中實作自身更大價值與夢想,成為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評論員 文清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