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時,對門口的這副楹聯作出新解:「‘於斯為盛’首先指的是湖湘大地代有人才出,這個‘斯’也是指的這個新時代。」
殷殷之情,溢於言表。
湖湘之盛,盛在人才。千百年來,湖湘人才群體湧現,成就了「中興將相,什九湖湘」「一本湘人奮鬥篇,半部中國近代史」的人才盛景,錘煉了「吃得苦、霸得蠻、紮硬寨、打硬仗」的精神品質。
邁入呼喚人才、造就人才的偉大新時代,越來越多的創新創業者在湖南的各行各業挑大梁、唱主角,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賽道上奮勇爭先,實作人生理想和遠大抱負。
近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時表示,「湖南人歷來有不怕苦、不服輸的闖勁拼勁,富有改革精神和開放意識。」
所以,如果你要寫湖南人,就不能只寫湖南人。你要寫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堅韌不拔的鬥爭精神、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這,是湖南人的精神內核。
湖湘人才之盛
「盛」在熱辣勇猛的底色
這幾天,繼「南方小薯仔」一詞爆火之後,各省份遊客的昵稱又引發熱議,而湖南人被網友稱為「小辣椒」。
這個昵稱,符合外界對湖南人的第一印象。火辣的湘菜,盛滿了湖南人的火辣性格。熱辣勇猛是刻在他們DNA裏的底色。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潮流怎樣發展,他們總能一路披荊斬棘,奮力奔跑,勇做強者。
湖南豪傑層出不窮。
「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楊度的這句話,電閃雷鳴,振聾發聵。在中國歷史長河裏,湖南人才奔湧之勢,一波接一波,一浪高一浪。
魏源第一個提出「睜眼看世界」,曾國藩、左宗棠推動開展洋務運動,黃興、宋教仁引領辛亥革命風騷;蔡和森最早主張「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毛澤東、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建立新中國;毛岸英、歐陽海、羅盛教等舍身殉國,張超、張輝、黃詩燕等前仆後繼……每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都有湖南人挺身而出,開風氣之先,擔中流砥柱。
湖南英才百花齊放。
從伢子到妹陀,從領軍者到技術工,從湘軍到湘商,湖南人在經濟、科技、文化等現代化建設的廣闊舞台上叱咤風雲。
養豬院士印遇龍、辣椒院士鄒學校、魚院士劉少軍、茶院士劉中華、雜草防控院士柏連陽、食品工程院士單楊、木竹院士吳義強……加上去年新晉的有色金屬院士趙中偉,在湘兩院院士組成豪華「院士天團」。
「時代楷模」「七一勛章」「大國工匠」名單中,萬步炎、艾愛國、易冉等湖南人榜上有名。
全球超400萬湘商,產業遍布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外湘商資產規模超4萬億元。
古有「湘軍」驍勇善戰,今有「廣電湘軍」「出版湘軍」名片閃亮,5萬多名影片文創人才集聚「中國V谷」馬欄山。
湖湘之地,俊采星馳。900多萬各類人才,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揮灑青春與汗水,助力湖南在新時代十年,GDP實作萬億級「三級跳」。
湖南成果獨樹一幟。
湖南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這個發展大局,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培育了一大群勇攀科學高峰、敢於擔當作為的現代化人才,創造了一大批尖端前端、領跑並跑、首台首套科技成果——
「天河」系列超級電腦展現「中國算力」,超高速軌域交通牽引技術支撐高鐵跑出「中國速度」,北鬥衛星、「海牛Ⅱ號」深海鉆機、「京華號」盾構機等向深空、深海、深地進軍……
2023年,是秈型雜交水稻研究成功50周年、中國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成功20周年。
這兩件裏程碑意義事件背後,都有湖南人的閃耀存在:「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是從湖南的試驗田走出,帶領團隊創造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偉大奇跡;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湘潭伢子湯洪波二度出征,成為重返「天宮」第一人!
湖湘人才之盛
「盛」在廣納賢才的胸懷
湖南人憑什麽一次又一次立時代潮頭,領風氣之先,成功業之盛?湖南這片土地為何能保持人才蔚起的蓬勃之勢,綿延而不絕,歷久而彌新?
湖南有「三個高地」引領。
今天的湖南,正全力推動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變為現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更有條件成就人才。
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對推進「三個高地」建設進行了全面科學部署,誠摯邀請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專案來補鏈延鏈強鏈,迫切需要擁有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強大驅動力的企業參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建設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等標誌性工程的立標打樣,更是離不開人才的支撐。
工程專案捲動實施,發展機會充分湧流。這是「三個高地」建設的「任務書」,也是推動高質素發展的「施工圖」,更是各類人才幹事創業的「視窗期」。
湖南有「湘商回歸」召喚。
新一代湘商,大多集聚在高新技術領域,他們所積攢的創新創造經驗,與湖南的發展需求不謀而合。藍思科技、中偉控股、愛爾眼科等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家返湘發展,如魚得水。
湖南自2017年推進「湘商回歸」工程以來,累計引入湘商專案投資近2萬億元。
「讓廣大湘商在湘更吃香」,去年以來,省委書記沈曉明、省長毛偉明連續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湘商回歸座談會,將會場搬到京滬粵和東南亞,並與湘商及其家屬共迎中秋、共敘鄉情,激蕩起無數湘商的家鄉情懷、回鄉投資的創業熱情。
「我們迎來了湘籍創業者布局長沙、二次創業的好時代。」1月3日,在深圳舉行的2024灣區湘商回歸大會上,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深情呼籲。
湘商回歸與故土同頻共振,應人才之需,解發展之急,結出累累碩果。2023年前11月,湘商回歸新註冊企業1291家,同比增長43.6%。
湖南有「頂流城市」「背書」。
新年伊始,長沙便收獲「央視春晚分會場」的「潑天富貴」。有人問:長沙,你接不接得住?
呵,無論你姓甚名誰、來自何方,長沙絕不會讓你高攀不起。
「房住不炒」口碑、城鄉保險全域覆蓋、均衡的優質教育資源等,讓這裏足以安放更多的生活和夢想。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雄心壯誌,吸引「最強大腦」紛紛向此匯聚。
上榜「00後最愛去的城市」「全國十大熱門旅遊城市」,成為「中國人才吸重力10強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前十城市」,連續16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連續3年獲評「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重力的中國城市之最具潛力城市」……三千年古城長沙,擁之則安,伴之則暖,總能戳中你們的心。
湖湘人才之盛
「盛」在改革創新的魄力
湖南人敢為天下先,用改革創新這把「萬能鑰匙」,攪活幹事創業「一池春水」,不斷釋放出人才的才華和能力,迎來萬馬奔騰的景象。
湖南給人才機制「松綁」。
歲末年初,一則「湖南職稱評審破‘四唯’」的訊息令湖湘人才為之振奮。
湖南新出台職稱評審20條實施意見,不唯學歷、不唯資歷、不唯論文、不唯獎項,註重實幹實績。只要你擁有一技之長,就能擁有一席之地。
破「四唯」,也立「新標」。
在湖南,人才被高看厚愛。省級領導直接聯系服務90名高層次專家,推動落實黨委領導聯系服務專家制度;評審出「新八級工」首批特級技師人選,打破技能人才晉升「天花板」;開設新型職業農民、網絡文學、科普師等新型領域職稱評審,讓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
湖南讓高「研」值人才吃香。
1月6日,湘江基金小鎮內,「智匯瀟湘·金博獎」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海外科技人才專場賽決賽角逐火熱。23個優質科創專案選手同台競技、大展身手,見證湖南引才引智新賽道正向海外拓展。
今天的湖南,願為高「研」值人才傾盡全力,讓他們放下包袱、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為科研人員「減負」,省級專案申報書實作專案無紙化申報。
科研經費從「方便管理」轉向「方便服務」。湖南大學教授張吉良笑稱,如今,買醬油的錢,可以買醋了。
創新獎酬激勵,中南大學首創「兩個70%」政策,推動更多優質科技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依托中南大學技術在湖南設立的公司達到1000家以上,創造了「從研到發」的「造富神話」。
湖南請青年人才站C位。
湖南省級重點專案的負責人和骨幹中,青年人才的比例提高到了50%以上。
長沙人才政策的「升級版45條」,專設「廣泛聚集青年俊才」篇章,發放補貼超18億元。
茶顏悅色、三頓半、果呀呀等年輕人創辦的本土網紅品牌中,中層大多擁有公司股份,甚至有的企業還給剛生完孩子的員工每月保姆津貼。
難怪許多回湘的湖南人說,這裏是「回得去的家鄉」;許多來湖南的人說,這裏是「到得了的遠方」。
正是這強大的吸附人才的開放包容性,讓湖南不斷推動人才優勢與產業優勢相融合,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相銜接,把「惟楚有材」的廣泛影響力變成「人才興湘」的現實生產力。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如今的三湘大地,無數奮鬥者的夢想,正在成就新時代的傳奇。
指導 | 湖南省委網信辦
出品 | 湖南日報社
文 | 鄧晶琎
海報 | 黃晗 袁向群
圖片 | 辜鵬博 童迪 唐亞慧 周文晉
來源:湘伴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