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江淮「牽手」 澤被一方——引江濟淮工程試通水通航一周年觀察

2024-01-01新聞

新華社合肥12月31日電 題:江淮「牽手」 澤被一方——引江濟淮工程試通水通航一周年觀察

新華社記者陳尚營、趙金正、欒若卉

2022年年底,引江濟淮工程試通水通航,長江與淮河實作歷史性「牽手」。

展開中國地圖,長江和淮河在安徽境內平行流過。視角放寬,江淮運河貫通,讓其成為平行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國第二條南北水運大通道,在長三角地區形成「井」字形幹線航道主骨架,引領內陸安徽「向海而興」。

2023年9月16日,伴著嘹亮的汽笛聲,一艘艘貨船緩緩駛過引江濟淮工程樅陽船閘,沿著菜子湖線航道,北上淮河。

2023年8月16日,船只排隊等待透過引江濟淮工程派河口船閘(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菜子湖線航道通航,標誌著江淮運河實作全線貫通。

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引江濟淮集團」)負責人介紹,作為全國規劃「四縱四橫」高等級航道中的「縱二」組成部份,江淮運河上接沙潁河、中連合裕線、下延蕪申運河,形成縱貫皖蘇豫三省、全長1260余公裏的江淮運河。

江淮運河打通了長三角與中原經濟區之間的水運大動脈,是長江、淮河流域經濟要素流通的關鍵通道。「江淮運河通航,安徽航運‘雙鍊結達海、兩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運輸格局正式形成。」安徽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楊紅雷說。

港因河興。

冬日的合肥派河港,滿載白色家電和光伏器材的貨櫃卡車正緩緩駛入港區等待卸貨,這些貨物將透過江淮運河發往全球各地。

派河港是江淮運河上第一座貨櫃碼頭。派河港負責人邵勝榮說,江淮運河建成後,派河港從始發港變成了中轉港,已成為江淮水運樞紐,輻射範圍擴大到中原地區,「自2023年2月投入執行以來,截至目前已發送貨物突破8萬標箱。」

2023年8月16日,船只排隊透過引江濟淮工程派河口船閘。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目前,引江濟淮工程全線日通行船只100艘次以上,通行船只及運量持續平穩增長。

對江淮運河沿線企業而言,貨物「散改集」已成為節本增效的常規操作。

「以前我們收購的糧食主要透過公路和鐵路的方式運往四川、湖北等地,但汽車運力有限、鐵路運力緊張,走水運要繞路,大大限制了我們的銷量。」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正航糧食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左明明說,江淮運河不僅可以將水運周期縮短約三分之一、運費降低約四分之一,而且能夠大幅增加運量。

據安徽省交通運輸廳測算,江淮運河通航後,每年可節約腹地大宗貨物運費60多億元,每年可減少碳排放近180萬噸,降低沿線工業企業物流成本5%至10%。預測到2030年、2040年,江淮運河總水運量將分別達到1.38億噸、1.85億噸。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業態分布會出現再平衡,江淮運河能夠為產業集聚創造新的空間載體,吸引大宗商品、裝備制造業等產業向沿線集聚,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安徽省交通運輸廳綜合規劃處相關負責人說。

冬日的菜子湖,水光瀲灩,飛鳥翔集。

這一橫跨安徽省桐城、樅陽兩地的湖區,承擔著引江濟淮工程的引江和通航任務,同時也是白頭鶴、鴻雁、東方白鸛和白琵鷺等140多種珍稀越冬候鳥的棲息地。

眼下候鳥越冬怎麽辦?停航!為摸清和有效控制船舶對越冬候鳥的驚擾,從11月至次年3月的引江濟淮工程航道菜子湖線禁航管理正在施行中。

「停航的確犧牲了一段時間的航運價值,但生態環境保護是系統調水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份。」引江濟淮集團環保水保部副部長陳雪寶介紹,目前公司正在聯合3家科研院所開展菜子湖候鳥越冬期適應力研究,用科學的研究手段了解、掌握、摸清工程建設執行對湖區內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影響。

寒冬時節,清冽的長江水順著淮河與西淝河一路北上,註入安徽省亳州市城南調蓄水庫,後輸送至千家萬戶。

亳州地處皖北平原,屬於極度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不到全國的四分之一,城市生產生活用水幾乎全都要依靠地下水,生態環境也因地下水超采受到影響。水資源的匱乏,制約了亳州發展。

引江濟淮工程的通水,讓長江水透過新建的各級樞紐和水道在江淮大地上奔湧。

2020年6月底,引江濟淮工程中率先建成的朱集泵站向亳州應急供水,截至目前已持續供水1.47億立方米,占亳州城區用水量八成以上。

2022年10月,樅陽泵站向巢湖進行抗旱生態補水,累計達1.45億立方米。目前,引江濟淮工程已累計向河南供水近千萬立方米;透過各級泵站提水、水閘引水2000多萬立方米……

安徽計劃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15個縣(市、區)城鄉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換。

引江濟淮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有序替換皖北地區城鄉供水水源,將有利於皖北地區發揮人口資源豐富的優勢,合理擴大城市空間規模,為城市發展增添新活力。

這是冬日江淮運河中常見的場景:波光粼粼的江淮運河河面上,滿載貨物的貨輪鳴響汽笛向遠方駛去;岸邊寬敞的步道上,行人悠閑地觀望著運河美景,興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