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戰場中,國軍在順利攻破四平後,沒能繼續北上,沖向松花江。
僅僅兩年後,東北戰場局勢陡然一變。它變的不再是一場戰爭的結局,而是改變了今後百年的歷史行程,改變了大多數人的命運。
本篇為解放戰爭·東北篇連載D05,未完待續 , 正選於公眾號「刀鋒歷史」。
四平保衛戰之後的潰敗風波還在繼續。
舒蘭作戰指揮室中,工作人員不停給林彪念報,將目光緊盯在地圖上的林彪始終一言不發。
杜聿明猛撲四平,一戰摧垮了我東北民主聯軍最堅固的防線,與之一同崩潰的還有那些前線將士的心理防線。
從山海關到松花江北岸,850公裏距離,一路後撤,每戰皆敗。東北民主聯軍內部到處彌漫著一股悲傷、失落的氣氛。
黃克誠在給中央的電報中,如此形容當時部隊的士氣:
幹部中一般情緒不高,這些現象是抗戰八年所未有的。
當時的部隊並不純粹。林彪為了更快更好的培養可戰之師,采用拉幫帶的方式,以老兵為基幹,招募新兵填充部隊。
鑒於東北剛剛從日軍手中解放,又經過國共雙方入主東北,這些新兵的成分就變得很復雜。
有的是純粹的從農村來的新兵,有的則是當年偽滿洲國的偽軍。
老百姓對當時東北民主聯軍部隊也有著明確的稱謂,老牌八路軍稱為老八路,地方原有的部隊稱為土八路,新招募的農村新兵、偽軍則為新八路。
自杜聿明三路大軍猛撲北線後,從四平前線撤下來的部隊,主力開始潰散,老兵們開始發牢騷,指責林彪在蘇聯養病期間啃了幾年洋麪包,不會打仗了。
農村新兵、偽軍則大量成為了逃兵。
東北民主聯軍的大後方則土匪群起,開始蠶食中國共產黨苦心發展起來的根據地。
這一場四平鏖戰,需要包括毛主席在內的每一個人,認真思考一下東北的未來。
那是東北民主聯軍的落寞時刻,所有人都帶著絕望和不甘,除了林彪。
眼下,杜聿明占據著工業能力最強的遼河平原,以及一半的松嫩平原。從四平敗退的東北民主聯軍則散在以哈爾濱為核心的松嫩平原地區,南滿地區則完全退入長白山地區,在山區中艱難的發展根據地。
前方是貼臉輸出的國軍,後方是瘋狂搗亂的土匪。
如何在東北戰場的角逐中,穩定已經一邊倒的局勢,林彪心裏也沒有底。
1946年,6月5日。
林彪收到毛主席來電:
十五天停戰協定七日起實行,至二十一日為止。在此十五天內,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在寧(南京)與國民黨進行談判,我東北民主聯軍各部應利用此十五天時間,休息補充,提高士氣,準備再戰。
停戰本來是個好訊息,當林彪看到毛主席在電報中所提及到的「準備再戰」四個字時,心裏還是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在舒蘭的林彪看著電報不停在小屋踱步。
林彪清楚的明白,此時他手上的部隊哪還有什麽再戰的能力,可能國軍再猛頂一下,這些部隊的士氣就真的散了。
此時,必須退,也必須停止交戰。
6月22日。
毛主席又給林彪去電:
蔣介石為著完成進攻準備,延長休戰八天至三十日止。如中國共產黨不能承認其苛刻條件(例如東北只給舊黑龍江,其余一切不給),七月初將向東北及全國進攻。你們現在即應準備於談判破裂時,動員全黨全軍克服任何動搖猶疑恐懼心理,利用我方各項有利條件,緊緊依靠群眾建立根據地,粉碎國民黨的進攻,在中國共產黨取得大的勝利之後,必能實作國內和平。
這一次的電報,林彪總算松了一口氣。毛主席沒有在電報中提及「準備再戰」,而是將「緊緊依靠群眾建立根據地」放在了首位。
這一年的六月。
東北局領導班子也進行了全面大調整。毛主席給東北局去電:
目前東北形勢嚴重,為了統一領導,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
林彪從此獲得了東北黨政軍大權。其中原因,想必大家也清楚。
第一是,原東北局書記彭真在經營東北問題上,側重經營大城市,林彪則側重退居後方經營農村根據地。兩者之間理念存在沖突。
第二是,林彪前往東北前,離開戰場長達7年之久。從1938年到1942年期間,他沒有指揮過任何戰役,1942年回到中國後,林彪也依舊沒有走上戰場。
歸國三年時間裏,林彪主要工作只有兩項:
一是在中央黨校講課,二是作為毛主席代表會見蔣介石。
對於林彪重新走上戰場一事,毛主席可能也有深入的考慮,在前往東北之前,林彪的第一任命是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前往山東帶他的老班底。
後來,隨著東北局勢的改變,林彪又改任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坐鎮熱河,防守東北門戶,配合羅榮桓經營東北。
再後來,林彪受命直接進入東北,成為東北人民自治軍(後改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單項負責東北軍事。
林彪從延安出發時,僅有警衛部隊,並沒有能夠直接作戰的部隊,相當於一個光桿司令。
當他抵達沈陽時,率先出關的冀熱遼根據地李運昌、曾古連兩人,已經拉起了一支11萬人的部隊。
這兩人,李運昌是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曾古連是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
對於一位離開戰場長達七年之久的原師長,突然空降東北成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大家心裏面未免有點不服氣。
換句話說,李曾兩人辛辛苦苦拉起來的11萬部隊,憑什麽交給你?
李運昌在回憶錄中,對於林彪也是多有指責。
如,遼西走廊防守時,李運昌指責林彪對遼西走廊劃線作戰,等於剝奪了他對山海關的指揮權。
如,林彪後撤西滿時,李運昌指責林彪拉走了他辛辛苦苦拉起來的部隊。
所以,大家會明白,為何毛主席給與了林彪黨政軍大權,這紙任命,是給林彪的定心丸,也是壓住大家的五指山。
大家也會很快認識到,林彪作為東北最高決策層的領導,走了一條怎樣的路,締造了東北戰場怎樣的輝煌和榮耀。
國軍方面,蔣介石為了在關內發動全面進攻,實行「關內大打,關外小打」戰略。出於鞏固東北新占地盤的需要,杜聿明也不得不停止進攻,東北的停戰協定從十余天延長到漫長的四個月。
林彪得以有更多的時間,對大後方根據地搗亂的土匪進行全面大清剿。
早在1945年,杜聿明帶領兩個軍打通遼西走廊後,毛主席便給東北局發出了新指示,希望他們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在東北戰場做長期鬥爭打算。
四平鏖戰,東北局四大軍區前線和大後方都出現了嚴重問題,前線逃兵現象、偽軍叛變層出不窮,後方根據地土匪因為四平戰役抽調大量部隊奔赴前線,那些尚未徹底剿滅的土匪卷土重來,在後方根據地興風作浪,沖入縣城,奪城殺人現象頻頻發生。
換句話說,四平保衛戰後,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的根據地徹底亂了套。對於這群禍國殃民的土匪,必須大刀剜心,肅清土匪老窩,擒拿匪首,方能徹底解決匪患。
東北的土匪到底有多少,一直以來都沒有確切的證據,有說10萬的,又有說25萬的,甚至說有50余萬的數據。
無論如何,清剿十萬量級以上的土匪,總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些土匪大多是盤踞當地多年的老土著,存於山谷,遇敵則退,遇民則劫。
因東北地形原因,除了中間的平原地帶,東北的土匪主要集中在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還有一部份鳥槍換炮,接受國軍改編的土匪活躍在「環沈陽圈」的沈陽、通化、安東地區。
很巧的是,東北民主聯軍主力(不含南滿部隊)自四平保衛戰之後,除了一線部隊頂在最前線防禦外,後方二線部隊所撤退的區域,恰好就是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
雙方之間硬碰硬已經不可避免。
1946年,6月19日。
東北局發出【剿匪工作指示】,東北各根據地全面剿匪戰鬥任務正式開始。後方二線部隊配合地方軍區部隊重點對北滿、東滿兩處匪患最嚴重的根據地開展重點剿匪工作。
在北滿,賀晉年全權負責清剿合江地區土匪。接連鏟除了謝文東、張雨新、李華堂、孫榮久四大匪首,北滿土匪全部肅清。
在東滿,東滿軍區司令員周保中下令東滿核心根據地延邊外圍的敦化、汪清、和龍土匪,連根鏟除了東滿的土匪。
在西滿,黃克誠大力在泰來、鎮賚、龍江地區清剿土匪,順利完成了任務。
在南滿,土匪清剿最為艱難,活躍在國統區沈陽、臨江、安東區域內的土匪始終困擾南滿,這塊區域內的土匪屬於隨著戰爭的進行,而逐次消滅的。
1947年,春季。東北局收到各地剿總報告時,我軍各根據地剿匪作戰共計1303次,斃傷俘土匪共計79490人,根據地內土匪基本肅清,剿匪工作取得了巨大勝利。
剿匪任務完成後,部隊整編工作也同步啟動。
長期以來,東北民主聯軍部隊一直很雜。
東北出關的部隊,以山東地區的六個師為基礎,加上蘇北黃克誠的新四軍第三師,晉察冀冀熱遼軍區發展起來的部隊,構成了東北民主聯軍的戰鬥主力。
除此之外,陜甘寧、晉綏、晉冀魯豫同樣貢獻了一些部隊。
東北戰場最初的幾場交戰中,南滿地區部隊整編最快,山東第三師、冀熱遼所部合編為南滿 第三縱隊 。山東第五師、山東第六師整編為南滿 第四縱隊 。
林彪手裏所控制的前線部隊,以及暫時在後方發展的部隊,全部是以前的番號。
這些部隊的番號很亂,有師、有旅、有支隊,各部隊之間的協調能力更差,最初的幾場戰役中,都暴露出了部隊協調困難問題。
整編這些從關內調撥的不同番號部隊,勢在必行。
1946年,7月。
林彪釋出部隊大整編命令,北滿、西滿、東滿並南滿部份部隊,全部進行大整編。
原梁興初的山東1師、羅華生的2師、萬毅七縱合編為 第一縱隊, 下轄第1師、第2師、第3師三個主力師。萬毅任司令員,周赤萍為副政委。
原黃克誠新四軍3師8旅、10旅及獨立旅合編為 第二縱隊 ,下轄第4師、第5師、第6師三個主力師。劉震任司令員,吳法憲為政委。
原楊國夫山東7師的20、21旅及新四軍3師的7旅合編為 第六縱隊 ,下轄第16師、第17師、第18師三個主力師。陳光任司令員,楊國夫任副司令員,劉其人為副政委。
這些部隊共有九萬多人,第一縱隊駐防在拉林、蛟河、敦化地區,第二縱隊駐防在通遼、安達地區,第六縱隊駐防哈爾濱地區。
至此,林彪帳下 五虎縱隊 正式成形。
南滿部隊除了原來已經整編的第三、第四縱隊,又合編了南滿獨立第1師、獨立第2師、獨立第3師三個獨立師,整個南滿根據地中,兩個縱隊兵力2.8萬余人,獨立師兵力8000多人,合計不到4萬。
林彪此次進行部隊全面大整編,並非單純地地方部隊整編,縱隊所轄各師都必須配備有一個補充團,隨時解決兵團問題。
對所有部隊的指揮,林彪命令克服一切困難,廣設電台,撤銷多層指揮軍事機構,多構建單線軍事指揮體系,利用電台甚至可以直接指揮到團,遇到戰事林彪可越過縱隊司令直接指揮前線作戰部隊,更高效運轉指揮職能。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壞訊息接踵而來,東北戰場西部重要屏藩熱河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