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號,台灣地區立法機構負責人之爭將正式啟動,相比於此前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國國民黨在立法機構的選舉上優勢更大,因為在今年的民代選舉中,中國國民黨拿下的席位是最多的,當然民進黨對比中國國民黨只差一席,雙方勢均力敵。不得不說,這一選舉也算是中國國民黨最大的翻盤機會了,只要能夠拿下台立法機構,仍然能夠制衡民進黨胡作非為。
好訊息是,截至25號的民調結果表示,中國國民黨方面呼聲很大,由前高雄市長南韓瑜和前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組成的「韓江配」支持率高達56%,民進黨方面派出的2個「‘台獨’頑固分子」遊錫堃和蔡其昌支持率僅7%,看得出來民進黨此前把持台立法機構在島內引起的怨言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中國國民黨方面雖不能說十拿九穩,但確實贏面相當可觀。
當然,就如我們剛才所說,中國國民黨和民進黨在立法機構席位僅差一票,在這樣的情況下隨時有可能發生一些突發事態,總體而言,南韓瑜離贏還差一步。這一步從哪裏邁出呢?目前來看最受關註的莫過於民眾黨手中握有的八席。
雖然在此前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曾著力於下架民進黨,但那是因為柯文哲自己也有意台灣地區領導人大位。而在立法機構,民眾黨顯然不夠看,這樣一來,柯文哲是否願意幫助中國國民黨就很值得商榷了。
柯文哲本人是一個非常機敏甚至可以說是油滑的人,在此前的選舉中就不斷嘗試各方討好,最後也因為其多方討好的立場,使得民眾對其從支持逐漸轉變為反感,支持率高開低走,可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而柯文哲過去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也不是沒有支持過民進黨的主張,所以基於當下的局面,柯文哲無論是支持中國國民黨,還是支持民進黨,都是很有可能的。
那麽柯文哲是否會選擇保持中立,手中8席一半支持中國國民黨,一半支持民進黨呢?這一點目前來講可能性不大,因為民眾黨如果要確保自己的利益,肯定會「奇貨可居」,突顯自己在這次台立法機構的角逐中「決定性因子」的作用,要實作最後時刻民眾黨選誰,誰就能上位的關鍵影響力體現,所以他大概率不會分開支持。
所以伴隨著島內第二場決戰開打,在這個南韓瑜距離贏只差一步的情況下,民眾黨的最終走向,也很重要。
需要說明的是,在這個時刻,大家關註的不僅僅是南韓瑜能否為中國國民黨建功,還有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去留。2021年,朱立倫能夠在締造過「換柱案」這一極富有爭議的事情,直接導致在2016年中國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重新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江啟臣擔任黨主席期間多項推動中國國民黨內部改革的主張不得人心,反而將中國國民黨越弄越糟了,而朱立倫在中國國民黨內人緣頗佳,和各方都有交情,中國國民黨內希望朱立倫能夠重新整合黨內各派,在未來選舉中「下架」民進黨。
然而在此前的選舉中,中國國民黨最後還是失敗,在選舉一事上,朱立倫單說開罪鴻海集團創始人郭台銘這件事,也是要承擔責任的。如果這次立法機構一戰,大好局勢最後還是落敗,那麽對朱立倫基本就可以「蓋棺定論」,他救不了中國國民黨了,這個黨主席大位也可以讓出來。所以說,這次立法機構之爭,對於朱立倫而言,相當於黨主席保衛戰也在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