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遷全球治理中作出積極貢獻

2023-12-31新聞

為全面有效落實【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及其相關決議的要求,中國近日向【公約】秘書處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遷第四次國家資訊通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遷第三次兩年更新報告】。兩份報告全面反映了中國「十三五」期間應對氣候變遷政策行動以及取得的進展成效,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應對氣候變遷全球治理中作出的積極貢獻。

第四次國家資訊通報內容包括國情及機構安排,2017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氣候變遷影響與適應,減緩政策和行動,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需求,以及氣候變遷研究和氣候系統觀測等資訊。第三次兩年更新報告內容包括2018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以及截至2020年中國主要減緩政策與行動,並對其減排效果進行了量化分析,按要求對國家自主貢獻基年2005年的國家溫室氣體清單進行了回算。

報告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克服困難,以最大的決心提高應對氣候變遷力度,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有效地控制了溫室氣體排放。2020年,中國單位本地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8.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達15.9%,森林蓄積量超175億立方米,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同時,也超額完成了2009年向國際社會宣布的「到2020年單位本地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等目標,為實作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約】規定,每一個締約方都有義務送出本國的國家資訊通報,內容包括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為履行【公約】已經和將要采取的措施等。2010年【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決定,每一個締約方從2014年起還需送出兩年期報告。相比國家資訊通報,兩年更新報告更為側重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更新、減緩政策行動及對減排效果進行量化分析。

中國本次送出的兩份報告,首次公布了中國2017年和2018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報告範圍包括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活動、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林業、廢棄物處理等5個領域中的6種主要溫室氣體排放量和吸收量,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遷國家戰略,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素發展道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達峰工作,在碳排放強度控制的基礎上,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持續推動應對氣候變遷工作取得新進展。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劉 毅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