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淩晨的上海虹橋火車站,在外打拼的遊子踏上歸途

2024-02-04新聞

2月4日淩晨,上海虹橋火車站通宵執行。受風雪影響,部份列車晚點、停運。年關將近,在外打拼的人在此等待,準備踏上返鄉的旅程。澎湃新聞記者 鄒橋 李佳蔚 剪輯 鄒橋(04:57)

2月4日淩晨,上海虹橋火車站幾乎與白晝一般繁忙。年關將近,在外拼搏的人陸續踏上歸途。

「剛到火車站……半夜的車……你早點睡別操心了,明天早上我就到家了。」36歲的朱先生拖著銀色行李箱,剛走進虹橋火車站就接到一通電話。

電話那頭是他的母親。就算到了「奔四」年紀,他在母親那裏也是孩子。他擡高音調,用家鄉話高興地向家裏報平安,然後舒一口氣,坐在行李箱上候車。

這位頭發日漸稀疏的男子在上海已工作十幾年,在浦東新區一家企業從事盾構機制造——這是一種號稱「地下蛟龍」的隧道掘進工程機械,地鐵就是在這種機械挖出的隧道賴恩全飛馳。

朱先生說,家裏有一雙兒女,兒子10歲女兒6歲。他手裏攥著手機,開啟又看了一眼,G4472次列車,淩晨3時56分準時發車,沒有延誤或停運。早上7時36分,他將到達家鄉河南蘭考。

「心情,就是回家過年的心情啊。」他笑著說。

2月3日23時許,走進虹橋火車站的旅客。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鄒橋 圖

年終歲末,為工作和生活奮力打拼的人們,一年來甜也好苦也罷,此時最大的願望或許就是回家過年。虹橋火車站候車大廳裏人山人海,很多人與朱先生一樣,背起行囊、拖著行李,興奮又疲倦地等候歸鄉列車。

他們當中有職業學校的教師,有制造工廠的工人,有銷售員,有趕赴上海剛參加完藝考的學生,還有抱著三歲女兒的年輕爸爸……從虹橋火車站出發的列車通往大江南北,橫貫華夏東西。

中國春運,好像一部「流動史詩」。一座城市的生機與活力,也在這幅人來人往、人潮洶湧的春運畫卷裏展露無遺。

接受采訪時,人們小心翼翼地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盤算下一年的調整。有笑聲,有沈默,更多是心頭熱切的期待。

2024年2月4日淩晨,上海虹橋火車站候車大廳,眾多旅客在閘機前排隊準備進站。

回家

旅客源源不斷地進入虹橋火車站。

零時20分許,記者在虹橋火車站南入口處看到,出租車、網約車、私家車仍在持續運送旅客抵達。人們大都行色匆匆,從車上卸下行李,沿通道快步前往進站口,在閘機處刷身份證後進入暖氣充足的候車大廳。

前兩天有網友反映,淩晨3點進不了虹橋火車站候車室,眾多旅客在寒風中受凍。記者從鐵路上海站獲悉,2月2日晚上起鐵路上海站下轄虹橋火車站、上海南站和上海火車站開啟通宵執行模式,候車室也同步通宵開放。

目前,鐵路上海站夜間加開的臨客數量和密度都達到歷史之最。2月3日夜間至4日淩晨,車站共加開夜間增開列車87列。24小時開放的候車大廳為旅客們提供安全而溫馨的候車環境。

虹橋火車站是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寬敞的候車大廳,最多可同時容納上萬人候車。3日深夜至4日淩晨,一層和二層幾乎坐滿了旅客。

2月4日淩晨,虹橋火車站候車大廳,聶先生抱著熟睡的女兒候車。

聶先生背靠欄桿,坐在行李箱上,懷裏女兒睡得很香。車站有些嘈雜,他不時低頭看看,3歲的女兒絲毫未受影響。聶先生用空出的手刷手機,他家在安徽六安,距離G9476次列車淩晨3時01分發車還有一段時間。

「我們怕堵車,晚上8點多就到火車站了。」他說,1月21日他掐著點搶到火車票,為了不錯過回家火車,他和妻子帶孩子早早來到火車站。

聶先生在上海一家制藥廠工作了六年多。「去年效益稍微差一點點,(收入)降了一點。」他略顯含蓄地說。不過工作很穩定,這也讓一家人安心。

「我看網上有人說,上海虹橋(火車站)會懲罰每一個踩點的人。我看了那條(影片)後,我想我還是早點來。」徐女士笑著說,她帶女兒剛剛在上海參加完一次藝術培訓考試,準備返回廈門。

2月4日淩晨,徐女士和女兒在上海虹橋火車站候車大廳,讀高中的女兒邊候車邊看書。

徐女士的女兒讀高中,手風琴拉得好,希望作為將來高考的藝術加分項。兩個人安靜地坐在大廳一角,媽媽在看手機,女兒手捧一本書旁若無人地閱讀。

女兒將來想報考哪所學校?「這個要看她考得怎麽樣,誰不想考好學校?我們家長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條件,怎麽努力都要看她自己。」徐女士說著看了看女兒,女兒微笑點點頭。

前往廈門的列車上還有個粗心大意的女生。

「剛走一圈就撿到一部手機,應該是個女孩子的,還沒打電話來呢。」零時30分許,虹橋火車站派出所民警萇許棟巡邏時撿到手機,手機殼繪著粉色卡通圖案。

2月4日淩晨,上海虹橋火車站候車大廳,虹橋火車站派出所民警萇許棟撿到一部手機,遺失手機的女子前來認領。

手機開屏頁面的12306提示資訊顯示,G4941次列車前往廈門,發車時間為淩晨2時2分。萇許棟原地等了十幾分鐘,這時電話響了,萇許棟告訴電話那頭的女生,自己在車站南入口安檢處等候。

不一會,兩名背著書包的女生跑過來,她們是高中生。一名女生說,自己是手機的失主,「我也不知道怎麽丟的」。民警讓她報了列車車次,驗證手機開機密碼,確認是失主後,把手機交還,並囑咐她們帶好隨身物品。

仿佛走上考場的學生聆聽老師劃重點一樣,兩名高中生聽完民警提醒,靦腆地點點頭。

2月4日淩晨,上海虹橋火車站候車大廳。

停運

「本來(淩晨)2點多去武漢,停運了。」宋先生坐在一層候車大廳,背靠商鋪玻璃門。這一夜,不少人像他一樣遭遇列車停運。

近日受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影響,鐵路部門對受影響路線執行的部份列車采取停運措施。2月4日淩晨,虹橋火車站部份列車也因此延誤或停運,一些候車旅客開始改簽車次,一些人不得不臨時在車站過夜。

宋先生家在湖南嶽陽,兩周前搶到票,本來計劃從上海乘車到武漢,再從武漢轉車到嶽陽,「現在計劃全亂了」。

2月4日淩晨1時許,宋先生坐在一層候車大廳,背靠商鋪玻璃門,他前往武漢的列車停運了。

雖然行程被完全打亂,他還是很樂觀,「能回家就不錯了,年輕人在外面多跑一跑沒關系,冰雪天氣都能理解。」他笑著說。

宋先生臨時買了淩晨2時許從虹橋火車站前往南京的車票,他準備從南京到六安,再從六安到嶽陽。「後面車票還沒訂好,反正一步一步靠近家鄉」。

宋先生並不在上海工作,是江蘇昆山立訊電子廠一名員工。昆山毗鄰上海,這幾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速,昆山往來上海十分便利。宋先生說,他選擇從虹橋火車站出發,因為離得近,且車次選擇更多。2月3日下午工廠放假,他乘車十幾分鐘就抵達虹橋火車站,只是沒想到這趟列車停運了。

「本來想早一點回家才買淩晨的票,想著天亮就能到家,結果越來越晚了。」宋先生略顯無奈。

2月4日淩晨,上海虹橋火車站候車大廳,候車旅客在使用飲水機接熱水。

相較於回家遇到的波折,他似乎更在意孩子的學習。他說兒子讀初一,這次回家前和兒子透過電話,「他(兒子)每次都很自信,結果一考試成績不怎麽樣,這次被我說哭了。」宋先生也清楚現在中學生學業辛苦,他說能感覺到兒子比以前更懂事了。

去往安徽亳州的晉先生也受到停運影響,整晚在重新整理和改簽車票。

他的返鄉計劃是先從上海到南京,再從南京到亳州。2月3日晚上達到虹橋火車站後,發現1時25分去南京的列車停運,於是馬上改簽,買到2時許發車前往南京的票。不過,「本來南京轉亳州的票現在趕不上了,得重新買,還沒買到」。

晉先生在上海松江一家電子廠工作,他說上海工作機會好,這些年收獲很多。「在上海工作,家裏的生活有本質改變,光這一點我覺得就足夠了,再怎麽辛苦都是值得的。」他說,妻子在老家帶孩子,2024年,他希望賺更多錢養家。

2月4日淩晨,上海虹橋火車站候車大廳等候列車的旅客。

期盼

年終歲末,亦是新年起始,很多人歸鄉的途中默默盤算著未來的計劃。

檢票口附近,一位00後小夥子的列車雖然延誤78分鐘,但他心情似乎未受影響,「反正我的充電寶有電,關系不大」。他滿心期待回家過年,稱2023年在上海一切還比較順利。

「明年有更好的打算了,我要出國深造,接觸新世界。」小夥子說。不過,比起2024年的安排,眼下更讓他期待的是父親為他準備的牛羊肉,那是他最喜愛的菜肴,此刻他歸心似箭。

5名年輕女子把行李箱鋪在地板上,圍在一起打【害你在心口難開】紙牌遊戲,笑聲不時響起。她們既是老鄉也是好姐妹,一起在上海工作,一起回河南。

「你輸了你輸了,你不能說這個。」一名女子指著另一名說。她解釋卡片上寫著被貼紙的人不能做的事或者不能說的話,一旦被貼紙的人做出紙片上的事,就是中招了,要接受懲罰。

2月4日淩晨,上海虹橋火車站候車大廳,5名女子圍在一起打牌。

「還有兩個小時發車,我們再玩牌消磨一會時間。」一名女子說,回家預計待十幾天,準備年後再回上海,新一年的規劃已經做好了,「不太方便說」。

圓圓腦袋、微胖身材,90後劉先生扶在候車大廳二層的欄桿上,俯瞰人潮湧動的春運景象。他肩上是鼓鼓的行囊,說話時額頭不停地冒汗,臉上掛著禮貌的微笑。

「2023年過得怎麽樣?」

「跟以前沒什麽兩樣。」劉先生說。

「工作情況怎麽樣?」

「跟以前也沒什麽兩樣。」他說。

「2024年有什麽計劃嗎?」

「還不確定。」他說,「過好當下。」

劉先生從事廣告行業,家在鄭州。以前他常年在鄭州工作,2023年換工作到上海,他覺得上海的機會比鄭州多一些。但或許是離家遠的緣故,他對未來有一點仿徨。

2月4日淩晨,上海虹橋火車站候車大廳,候車旅客打鋪蓋休憩。

回家過年,是劉先生一次很好的調整時間。他說從小到大,還沒有一次不回家過年,此刻心情很迫切。前幾天河南大雪,他在包裏裝上了禦寒的厚衣服。

只需要四五個小時,劉先生就能到家了。此刻他的眼前,淩晨的虹橋火車站擠滿了形形色色的旅客,不時響起廣播報站的提示,也聽到人們用不同的方言向遠方報平安。

人們在深夜的候車大廳短暫落腳,等待踏上出發的列車,或疲憊或興奮的神情中,小心翼翼地藏著打拼一年的收獲與辛勞,掩藏不住對回家的期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