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從監管人士處獲悉,證監會於2023年7月啟動公募行業費率改革,目前已完成前兩階段工作,第三階段將於今年底前完成。
一是存量產品降費。存量主動權益類基金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均下調至1.2%、0.2%以下,降費產品超3300只。
二是新產品註冊。自7月7日起,對新註冊的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統一執行不超過1.2%、0.2%的管理費率、托管費率上限標準,相應調降其他類別產品費率上限。
三是試點浮動費率產品。註冊首批20只浮動管理費率試點產品,包括與投資者持有時長掛鉤、與投資業績掛鉤、與產品規模掛鉤3種類別,更好滿足投資者需求。
四是規範公募基金交易傭金。出台【關於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進一步規範公募基金證券交易行為,降低公募基金證券交易傭金費率,完善傭金分配制度。五是強化費率相關資訊披露。修訂披露樣版,指導管理人更加簡明、通俗地披露基金產品綜合費用,客觀反映基金管理人、基金銷售機構費用實際收取情況。
去年7月,證監會釋出實施【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啟動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今年早些時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監管處了解到,按照【方案】,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將按照「管理人-證券公司-銷售機構」路徑,分三個階段穩步降低公募行業綜合費率。
第一階段,有序降低主動權益類產品的管理費率、托管費率,此項工作已於2023年10月底前完成。這一階段改革舉措落地後,預計每年為投資者節約費用支出約140億元。
第二階段,降低交易傭金費率,加強交易行為監管,強化費率相關資訊披露的改革舉措已全部落地。
第三階段,證監會將重點規範銷售環節收費。隨著改革舉措全部落地,公募基金綜合費率將下降18%,每年為投資者節省約450億元。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近日,經中央金融委同意,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其中也提出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
有大型公募人士對記者表示,對投資者來說,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綜合費率的降低直接減少了投資成本、提高了投資回報率,使得投資者更願意透過公募基金進行投資;對基金管理人和行業而言,能夠推動基金行業降低費用,減少對規模的依賴,促使基金公司更加註重提升投資研究和資產管理能力,從而提高整體行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的降低也有助於吸引中長期資金如養老金、保險資金、銀行理財等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改善投資者結構,引導更多穩定資金入市,提升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成熟度。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