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杜林普卷土重來,法德帶頭奉勸歐盟:對待中國的態度該變了

2024-11-19新聞

杜林普還沒就職,歐洲就已「風聲鶴唳」,似乎認為他們是首個被杜林普「開刀」的物件,而且他們也終於意識到,對待中國的態度該變了。

如今,杜林普勝選,讓歐洲感到威脅。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同時發出了警告,他們擔心杜林普的政策會把歐洲拖入一場新的貿易風暴中。

(法國總統馬克龍)

杜林普在對外貿易政策上,一向立場強硬,甚至不惜使用「關稅戰」這一武器來保護美國市場。而馬克龍發出的警告,透露出要是歐洲貿然參與這場遊戲,不僅得提防被摧毀的歐美合作價值鏈,還得註意避免因美國對華征收高額關稅而被逼迫與中國脫鉤,另外還要面對來自美方巨額關稅的直接壓力。這無疑可能使歐洲面臨分裂的風險。

再看德國總理朔爾茨,他指出,美國正在透過補貼政策將生產制造拉回本土,同時用高關稅封鎖進口,這無疑是在逼迫歐洲重新審視自己的競爭力。換句話說,歐洲無法承受夾在中美之間,承受一場「兩線作戰」的貿易戰爭。

(德國總理朔爾茨)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中方顯然是穩定且友好的合作夥伴。多次明確表示希望看到一個能夠實作戰略自主的歐洲,中國在多極化發展方面給歐洲提供了更大的空間。相比之下,杜林普充滿不確定性,將「關稅戰」當作所有對外事務的基石,使得歐洲不得不考慮誰才是未來更好的夥伴。

曾經,法國對加征中國電動汽車關稅躍躍欲試,意大利也跟隨其後。德國雖然持反對意見,但在擺脫對華供應鏈依賴這個問題上與法國達成了共識,這也讓加稅議案透過了初期流程。然而,隨著杜林普的威脅聲越來越尖銳,法國和德國終於意識到,與其與中國為敵,不如準備迎擊「杜林普沖擊」,和中方握手言和,以保持歐洲的團結。

(杜林普)

歐洲對杜林普的戒備不僅僅源於他本人,而是整個歐洲近年來在國際關系中感受到的一種失落。自俄烏沖突以來,歐洲在軍事和經濟上的自主性面臨挑戰。軍事上仍依賴美國庇護,經濟上被迫削減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產業競爭力在與中國制造的較量中顯得力不從心。

並且現在還有一個讓歐洲被打臉的事,之前歐盟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難,但是卻沒有影響到我們的發展。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 1000 萬輛,成為全球首個年度產量過千萬的國家,而這僅僅用了十年左右時間。這一成就背後,是中國在政策、技術和基礎設施三方面的持續投入與創新。

(中國電動汽車出口)

中國的成功無疑給歐洲帶來了兩點啟示:其一,如此迅猛的發展速度證明了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目標的實際可行性;其二,如果歐洲不盡快調整策略,那些在指尖流逝的機會可能永遠不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