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曾講到澤連斯基存取美國,抨擊杜林普團隊只會說空話,基本等於「押註」哈裏斯贏的訊息。
而就在近日,杜林普對澤連斯基發出「最明確、最嚴厲的」批評,他聲稱烏克蘭「都快亡了」,澤連斯基卻來到美國對自己進行「惡意誹謗」,並點名批判澤連斯基 本可以達成協定,但現在他們卻讓烏克蘭毀於一旦。
不得不說,杜林普的言論確實非常犀利,並且很真實。
在此前,我們以中立的立場,提到俄烏沖突的時候,總有一些人認為這些觀點有些偏向俄羅斯,故意唱衰烏克蘭。
但現在,美國前總統,現在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杜林普,表達了類似的看法,這無疑說明了很多問題。
比如,杜林普表示:即便俄烏雙方達成一個「糟糕的協定」,情況「都會比現在好得多」。
他認為:「哪怕協定會讓烏克蘭人可能放棄一些東西,但每個人都會活下去,每座建築都會被重建。」
很顯然,杜林普的這番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澤連斯基甘願充當美國的棋子,最終卻要無數的烏克蘭人民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而且,執意堅持繼續戰鬥下去的澤連斯基,並沒有讓烏克蘭人民看到任何有希望的前景。
從這個角度看,要說澤連斯基沒有錯,沒有問題,顯然是不對的。
早在2022年,俄烏沖突初期,俄烏之間其實都快達成和平協定了,結果因為英國前首相莊遜往烏克蘭跑了一趟,烏克蘭就放棄了跟俄羅斯達成協定的機會。
這其中固然是因為美國和英國在背後使壞,但要說澤連斯基沒有責任,也完全是自欺欺人。
此外,杜林普還表示:達成協定的機會已經被摧毀。人們不幸去世。烏克蘭成了一片廢墟。是誰讓這一切發生的?這些人是誰?」
很顯然,這些人就是美國民主黨以及澤連斯基當局。
雖然杜林普的言論,本質上是為了獲取更多的選票,打擊民主黨的政策,宣揚他自己的主張。但僅從這件事來看,杜林普的一些觀點,也有一定道理的。
事實上,俄烏沖突延宕至今,已經造成了太多不應該造成的傷亡。
這場戰爭確實該結束了,就像杜林普所說的那樣:即便俄烏雙方達成一個「糟糕的協定」,情況「都會比現在好得多」,這顯然是非常對的。
正所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烏克蘭如果繼續堅持打下去,真如拜登所期望的那樣,戰鬥到了最後一人,那最終必然會落得個「人地皆失」的結果。